作者简介:巴旦木仁,本名谭德峰,1968年8月生,浙江绍兴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居北京。诗作在《诗刊》《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当代诗歌》《中国校园文学》等刊发表,入选多种选本。
罗大佑5.27线上演唱会
花莲。花莲之夜
想起一首诗《花莲之夜》
以及诗最后的“嘎嘣一声”
音乐准时响起——
就像遥远的童年
就像遥远的你的样子
遥远的那个暑假后
杂草丛生的校园
胸脯微微起伏的女同学
总在眼前,和杂草一起晃啊晃
已经晦暗下来的日光
渐渐抹去了眼前阳台上
绿萝垂下的纷乱叶子
蟹爪兰盛开的妖艳花朵
罗大佑开始唱光阴的故事
在线的几千万人一起唱
唱歌的人老了
听歌的人也老了
只有那些歌还年轻
遥远的花莲
遥远的花莲之夜
除了越来越遥远的年轻的歌
隐约的“嘎嘣一声”总是在耳边
演唱会就这样在几千万人合唱的
高潮中结束了(不知到底有多少人唱了)
据说罗大佑后来
又返场唱了一首《明天会更好》
(不知道又有多少人错过了)
试论完整性
你怀疑这件事是他干的
打算当面问问他
别人都劝你,说就算真是他干的
也死活不会承认的——
你当然知道,但坚持要问
他果然矢口否认
你无所谓信也无所谓不信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
你所了解的这件事就完整了
苏尼特左旗
那么蓝的天,那么白的云
跟假造的一样
风继续吹
草在牛羊肚子里
牛羊在涮肉的餐桌上
同是苏尼特羊,左旗的比右旗的贵
羊知道吗?同意吗?
即便结果都一样
草原上牛羊比人多
被人吃掉的牛羊更多
这里的羊没膻味
来这里的人有膻味
这里的人都去大城市了
连蚊子都少了
太安静了
静得睡不着
在没有牛羊的草原上
我想唱一支牧歌
雪山
从乌鲁木齐飞往伊宁
飞越一座座雪山
雪山低矮,有些肮脏
完全不是我曾抬头远望的印象
真是这样吗?待返程时
我要再好好看一看。然而
由于空域原因(也许是空气原因)
下午的飞机深夜才起飞
窗外早已一片漆黑
除了机翼上闪耀的一点光
什么也看不见了
雪山出现在梦中
比去时看到的还要逼真
黑暗中闪着煞白的光
寒气逼人
一月,此刻
表面平静的海
海滩绵延成沙漠
天上没有一丝云
地上看不见一点绿
另一个海在地底涌动
当然,有些事是想象
新年的第一个月
你站在利雅得某宾馆门前
吸烟、回望或前瞻
既没看到海也没看到沙漠
异国景象就在眼前
已近凌晨三点
仍有一袭黑袍的阿拉伯女子
蒙面从椰枣树下自由走过
那遥远的海还很遥远
涌动的黑暗与刺眼的灯光拉锯
偶有一小块败退的夜色
落在一只流浪的波斯猫上
所有夜色遮不住的躁动
天亮后都会渐渐平息下来
遥远的海还很遥远
距离
豹脱牢笼,象往何处
——本来惊心动魄之事
因为遥不可及,反倒觉得有趣
其实有趣的是距离
距离产生美,产生安全感
狮虎豹被距离驯化
猛虎扑食般的动作
距离足够也觉可爱
这是人类对动物的优越感
——困居各自的牢笼
俯视着电视上的野生动物
紧挨着的两扇防盗门
较电视里外的世界更遥远——
门外稍有异动
恍如虎豹近在眼前
看日落
与在别的地方有不同吗?
你在别的地方看过日落吗?
看过忘了或者没有看过有不同吗?
现在我每天在隔离间看日落
时间已不那么重要
不用再精确到分秒了
日落了就是又一天结束了
如果是周末就是又一周结束了
如果是月底就是又一个月结束了
如果是12月31日就是又一年结束了
对日落而言有什么不同吗?
我熬过了多少个日落
却从没有好好看日落
此刻我在看不到日出的隔离间看日落
心无旁骛地看着它缓缓落下
缓缓落下……
何处南山
有些记忆是身体的伤疤
每天都可以看见
从触目惊心到视若无睹
有一天,它真就没了
你又看见了什么
哦,世界都变得美好了
还有什么可后悔呢
你在南山,无论坐在哪里
纷扬的头屑都落满了后背和双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