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关注 >> 【2023国庆特刊丨当代作家 王冠群 作品展】

【2023国庆特刊丨当代作家 王冠群 作品展】

2023-09-06 11:17:20
浏览量:




当代作家 王冠群 作品展







艺 术 简 历




  冠群,字远航,男,1954年出生,辽宁省人,现定居大连。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曾在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发表译文2篇(英译汉)。科研成果曾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二等奖。近几年来,在书刊、报纸等上发表散文、小说30余篇,发表诗歌近200首,发表书法、绘画及篆刻作品近200幅。其文学、艺术作品多次在国内不同大赛中获奖。

作 品 展 示 





幸福童年(小说)


  雷东旭读小学开始写作文时,经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我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每时每刻都是在幸福之中度过的。”的确,东旭出生在新中国成立的第六个年头,即1954年。爸爸妈妈希望他像东升的旭日一样朝气蓬勃、茁壮成长,故给他取名“东旭”。

  东旭还有一个姐姐,比他大一岁。爸妈都是医生,为人谦和友善,知书达理,非常疼爱他们,一家四口人和睦幸福、其乐融融,得到许多家庭的羡慕。东旭家刚搬到这栋楼里时,他出生还不到两个月,邻居家一位董医生的妻子一连两胎生的都是女孩。因此,董医生非常喜欢东旭,看他长得胖乎乎、虎头虎脑的,那毛嘟嘟、水灵灵的一双大眼睛还一眨一眨的。他一有时间就过来看并不停地抚摸着——打心眼儿里喜欢。有一天,董医生终于按捺不住了,跟东旭爸爸说:

  “雷医生,我们两家轧亲家吧?我把大女儿晓凤许配给你家东旭,你看咋样?”雷医生笑笑说:

  “那敢情好,不过你家晓凤不是比东旭大一岁吗?”

  “大一岁怎么啦,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二抱金蛋,女大一抱金鸡’吗!将来咱那女婿一定会抱个大金鸡,就是金凤凰!哈哈哈……”

  董医生说完,还没等雷医生表态,自己先笑了。雷医生哭笑不得,觉得有些尴尬,随即说道:“我……我可做不了主,得问问东旭他妈。”

  你说东旭幸福不幸福?还不满两个月,就成了有媳妇的人。从东旭上幼儿园有记忆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董晓凤是他的媳妇,大人们常这样说;小朋友们也这样说。他虽然还不太清楚媳妇是个什么概念,与他究竟是个什么关系,但他总觉得别扭、窘迫。在幼儿园里,他一看见晓凤就觉得脸上发烧,难为情、不好意思,甚至有时讨厌她。所以,他总躲着晓凤。可晓凤对他格外亲近,从家里带了好吃的总是第一个分给他。小朋友们看见了,经常做着鬼脸略带讥讽地说:“快拿着吧,东旭!你媳妇给的。”有时还把晓凤故意往东旭身上推。东旭实在受不了了,有一天,他回家跟爸妈说:“以后,你们别再说晓凤是我媳妇了,我不要她了。”妈妈说:“怎么了?那有什么?大人们都是说着玩的,等你长大了,就会知道的,男人总是要娶媳妇的,给老雷家传宗接代吗?你爸当年要是不娶了我,哪能有你!”

  东旭他爸妈曾经都是军人。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了,随后,美国军队及其它几个国家的军队披着“联合国军”的外衣,向朝鲜发动了疯狂的侵略。同年10月19日,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痛击侵略者,拉开了震惊世界、可歌可泣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东旭的爸爸妈妈于1950年末从东北军区后勤卫生部所属的两所不同医科大学提前毕业,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先后来到黑龙江省海伦县某部(三十三军)后方医院。由于共同的理想、信念、追求和事业,使他们产生了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并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妈妈得知爸爸会拉小提琴,即不惜“重金”70元人民币购置了一把小提琴。当时他妈妈月工资仅有30元左右。

  东旭的妈妈将这把小提琴作为定情的信物送给了他爸爸。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

  每逢节假日,东旭的爸妈就背起行囊,拿着小提琴,去郊外游玩。他们手挽着手愉快地踏着青青的草地,走向一条经常去的小河边,坐在一棵大树下的巨石上。极目远眺——远山近水,林木丛生,小鸟飞来飞去,时而停在枝头雀跃欢唱,朵朵白云,在空中飘荡。微风阵阵,拂来沁人心肺的花香。清澈见底的小河水向远方潺潺流去……此时,东旭的妈妈便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放声歌唱……爸爸在一旁拉着小提琴伴奏。悠扬曼妙的歌声和优美悦耳的琴声把他们两颗滚烫的心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使他们深深地坠入爱河,陶醉于无比的甜美和幸福之中……

  正如诗人白居易的佳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1952年国庆节时,他们结婚了。结婚时,只举行了极简单的婚礼——在同事们的祝贺声中,向毛主席卦像三鞠躬,大家吃些喜糖和瓜果梨桃等,婚礼就结束了。第二天,在县城一家照相馆,他们照了一张黑白结婚照,作为永久留念……第二年他们有了东旭的姐姐,再一年,东旭出生了。他长得胖乎乎,一头的黑发,圆圆的脸蛋儿,浓眉大眼高鼻梁,皮肤稍黑,一生下来就表现出男儿英俊、刚毅的气概,人见人喜爱。同时,东旭的降生给原本就温馨和睦的家庭又增添了无限的幸福和欢乐。一儿一女,儿女双全,这真是“天遂人意,可心至极!”全家人(当时还有东旭的奶奶)都高兴极了!美中不足的是,东旭妈妈在短时间内生了两个孩子,身体很虚弱,得了肺结核,一点奶水也没有,只好人工喂养。当时,在小县城又买不到奶粉,东旭爸爸在离医院二里多远的地方找到了一家农户,他家养了几只奶羊,于是,东旭爸爸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到农户家买羊奶喂东旭和他姐姐。但煮沸成了问题,因为当时居住在租用的民房里,做饭炒菜烧开水都是用大铁锅,热奶用什么?这可难住了东旭的爸爸。

  常言道:“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碰巧,房东有一台小煤油炉。据房东说,这台煤油炉是他爷爷从北京购买的德国货,距当年已有近百年。这台小煤油炉是黄铜制成,非常小巧精致,还有一个小铁盒,装上后携带很方便。使用时,装上煤油,打上气,在小盘里倒上点儿酒精——点燃,将其喷火头烧热,煤油变成气体,立即喷出火焰。为此,东旭的爸爸就将它买了下来,这台小煤油炉可立了大功。

  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后,东旭的爸妈被分配到辽宁省所属的千山结核病疗养院。1954年10月,金秋季节的一天早晨,东旭还不到两个月,姐姐只有一岁零三个月,他们全家五口人迎着绚丽多彩的朝阳,向着目的地——千山结核病疗养院进发了……路途中,由海伦到疗养院历经五天。在这五天里,无论在旅馆还是在火车上都是用的这台小煤油炉,熬制糕干粥——一种代乳品,喂东旭和他姐姐。都知道,火车上是不准带酒精和煤油等易燃品的,更不准用煤油炉了。但当东旭爸爸说明了情况,乘务员表示理解和同情并请示列车长,经同意后,东旭爸爸就在火车上的水炉旁使用了这台小煤油炉度过了难关。一个女乘务员一直在旁边陪伴着,还准备了灭火器和一桶水,以防万一,非常负责任。东旭爸爸深受感动!夸赞他们既讲原则,又能灵活变通,真是人民的好列车员。

  疗养院当时是辽宁省直属医疗单位,位于举国闻名的风景旅游区——千山脚下。这是一所拥有1000多张床位的,内、胸、外、骨科齐全的,全国最大的结核病专科医院。

  医院占地数百亩。疗养区和职工生活区均掩映在群山环抱和苍松翠柏之中。那些造型别致——既有仿古的风格又有现代味道的病房大楼和附属建筑,鳞次栉比地坐落于千山脚下的东麓。铺着彩色琉璃瓦的大楼顶,在阳光的辉映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在病房大楼之间,有一座小山岗。山岗上空气清新,茂密的松柏和灌木丛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庭院里,每逢春季百花盛开,香气扑鼻。医院正门的前方有一条由泉水和山水汇成的小河——清澈见底,奔流不息。发自千山脚下的温泉日夜喷涌、雾气腾腾、云蒸霞蔚……

  不久,东旭爸爸有感而发随即吟诗一首:

  院外青山院内楼,汇芳美景不胜收。

  参天松柏望不尽,群山争秀无尽头。

  花香鸟语人欢笑,古刹钟声鸣山丘。

  碧空白云鹰翔宇,山泉汇成溪水流。

  白衣天使显神力,抗痨勇士爱神州。

  千年顽疾殆除尽,喜看今朝凯歌稠。

  千山,是我国的名山之一,古称积翠山、千华山、千顶山及千朵莲花山等。西居鞍山市内40华里,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海拔785米。山峦起伏、重峦叠嶂、奇峰峭壁、错落高低共990座山峰,近千峰,故得名——千山。早在1400余年前北魏时期,佛教僧侣就在此留有足迹。隋唐时代始建五大禅林,时至辽金千山已成为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至清代形成了佛道共居于一山的特有格局。“压倒三江”的关东才子王尔烈,曾于古刹龙泉寺秉烛夜读,至今其书房尚存。千山自然景观险峻、奇特、瑰丽、秀美,著名的山峰有月芽、莲花、净瓶、

  笔架等。最高峰为仙人台,其平地拔起600米。五佛顶是千山第二高峰。山中建筑有祖越寺、龙泉寺、香岩寺、中会寺及大安寺五个寺。还有八庵、九宫、十二观,它们分别错落于重峦绝壁、苍松翠柏百花绿草之中。人文景观也很丰富,各种手工艺品精巧别致,琳琅满目。最多见的就是藤条拐杖——千奇百态、形状各异。有者雕龙附凤;有者粗壮光顺,前端制成“U字”形的弯曲,爬山时可以用它钩住前方的树干,既有文化内涵,又经济适用,凡是来此游玩的人总要买它一两个。千山深处尚有一座方圆三四百米的人工修建的湖泊,湖泊前端是一条水泥石块筑成的大堤坝,其上部是一座多孔的石拱桥,整体雄伟壮观。百于米宽的瀑布从桥的孔洞处飞流直下,激起浪花滚滚,如同“卷起千堆雪”,其气势磅礴而豪迈。所以,千山被誉为东北“众山之冠”、辽东名胜之首及“东北明珠”等之称谓。每逢春季,微风习习、梨花遍谷、香飘满壑;时至夏日苍翠欲滴、山泉叮咚、清爽宜人;入秋时节红叶漫山、落霞西照、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步入冬季冰雪降后,银装素裹、别有洞天、另人流连忘返、难舍离去。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前来游山观景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人流如织。在这里建立疗养院,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爱戴,也是广大患者的幸福。

  千山结核病疗养院(以后曾多次易名,并划归地方领导)于1954年建成,1955年初开院。医院尽管刚起步,但发展很快。由于患者多,床位一再扩大,最多时可达1100多张。医院首先开展了内科病房,接着又迅速组建了胸外科和骨外科病房,各辅助科室也相应建立或充实起来。此时,初具规模的全国最大的结核病专科医院于千山脚下应运而生,并像雨后春笋一样茁壮地成长起来。

  开院后,东旭爸爸首先在院部任医疗干事。继而,又先后到二、五、六病房任负责医生,职称为主治医师。在医院的16个春秋中(1954——1970年),大部分时间是在二病房工作。该病房设床位160张,其中结核内科120张,综合内科40张。由于患者多,任务重,病种又复杂,所以每天非常忙碌。时常早晨东旭一睁眼,爸爸已经上班了,晚上很晚才回来。爸爸常说:“作为医生,就是治病救人,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坚定不移,知难而上,不计名利,不畏辛劳,孜孜不倦地刻苦专研,才能提高为患者服务的水平。

  职工家属住宅区是由四座呈直角拐尺形的三层楼及单身宿舍、职工俱乐部组成的,将其划分为第一至第四住宅区,孩子们都习惯地称第一、第二住宅区为“南楼”;称第三、第四住宅区为“北楼”。临山的西侧,即二、三住宅区的中间为综合大楼,大楼第一层是职工食堂,二、三层是单身职工宿舍,还有图书馆等。东侧,即一、四住宅区的中间是职工俱乐部。这六栋房子围成了一个大院,中间是篮球场和排球场及菜地,东旭就在这个大院里度过了他16年——童年和少年美好的时光。

  四五岁时,东旭就和小伙伴们骑着“树条马”,在院子里或楼前楼后跑来跑去,或滚铁圈比赛,弹玻璃球,扇纸牌,看小人书。还经常在松树林子里和柴垛栏里捉迷藏、抓“特务”,或分成两伙拿着玩具枪和木制手枪打仗玩。东旭从小就心灵手巧,有一股子锲而不舍、吃苦耐劳的精神,几岁时,就能自制小木枪,用刀削掉的木屑撒满一地。妈妈看见了,很生气,就把他的小木枪夺下来,烧掉了。东旭非常生气,但从不哭,总是含着眼泪撅起小嘴一连几天不和妈妈说话,心想:大人怎么了!就允许欺负人吗?就不讲道理吗?他顶撞妈妈说:“你烧了我的枪,但烧不了我的决心。”几天后,一只新制的小木枪又做出来了。

  爸爸总是宠爱他,每次去市内开会或办事就给他买一只玩具手枪或他喜欢的玩具。他也非常爱爸爸,爸爸工作很忙,经常晚上十几点才下班,东旭就将自己分到的好吃的给爸爸留一半,并瞪着亮晶晶的大眼睛不睡觉——等爸爸。一直到爸爸回来,他才酣然入睡。那时,医院里的俱乐部,每周演一场电影。看电影时,东旭粘牙到齿问个不停,爸爸就不厌其烦、耐心地给他讲解。电影散场时,东旭时常睁不开眼了,爸爸就背起他,直到八九岁。姐姐非常嫉妒,说爸爸偏心眼儿,总是偏爱弟弟。

  东旭和姐姐是1961年同一年上的小学,同一年加入少年先锋队,带上红领巾。姐姐比东旭学习好,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东旭老是完不成作业,尤其是拼音一直背不会。爸爸晚上就辅导他,可刚过八点钟,东旭的眼皮就开始打架了。此时,妈妈就会在一旁说:“快叫他睡吧,他眼睛都睁不开了,还学个什么劲!”这时,东旭又觉得妈妈好。爸爸在学习上对东旭和姐姐要求特别严,很少让他们出去玩,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爸爸还要给他们留作业,甚至每一刻都让他们看书学习。爸爸时常说:“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否则将来考不上大学,你们能做什么?能有什么出息?”孩子都有一颗童心——贪玩的天性,东旭也不例外,他经常杀不下心来学习,天天想着出去找小伙伴们玩。

  读三四年级时,东旭特别不爱上语文课,尤其是讨厌写作文,总觉得没什么话说,咬着铅笔头,憋半天也写不出几行字。作文本上写出的第一句,总是爸爸教他的那一句话:“我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接下来就没词了。每当老师布置作文题,他就犯愁。无奈,只好央求爸爸给写,并叮嘱爸爸不要跟妈妈和姐姐说。

  从那以后,“东旭的作文”每次都会得高分并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自鸣得意、非常高兴,经常拿着“他写的作文”在妈妈和姐姐面前炫耀一番。但,美景不常在;好事留不住。不久,爸爸被派下乡巡回医疗半年。就此,他的作文也“搁了浅”,其水平又回到了原点。

  期末,东旭的作文考试只得了59分——没及格。学校开家长学生会是妈妈参加的。东旭把卷纸扣过来放到书桌上,怕人看见——丢人!可邻桌的姐姐考了98分。妈妈把东旭的试卷翻过来看了看,又瞧瞧他姐姐的分数,生气了:“你是怎么搞的,为什么才考这么点儿分?作文不是你的强项吗!”东旭低下了头喃喃地说:“对不起,妈妈,这次没考好,作文题有点儿偏。”妈妈更生气了且提高了嗓音:“题有点儿偏?那你姐姐怎么考了98分,难道你们俩的考题不一样吗?”东旭脸红了,眼睛里噙着羞愧的泪花……说不出话来。

  后来,东旭和姐姐读五年级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停了课,再也不用写作文了……爸爸再也不逼他看书学习了,东旭就像出笼的小鸟一样,快活极了,和小伙伴们从早玩到晚,在球场上打篮球、踢足球、踢毽子、跳绳、游览千山,到小河里、大水井里和千山人工湖游泳。有一次,在千山人工湖,东旭和他的小伙伴大牛打赌。东旭说:“我能围着湖游八圈,大牛,你信不信?”大牛撇着嘴不服气地说:“快拉倒吧!东旭,别吹大牛了,你能游八圈,我就能游十圈。”东旭说:

  “那好!大牛,谁输了,谁学牛叫。”

  “不!谁输了,谁学狗叫。不不,咱俩赌一本小说的,你输了,把你那本《林海雪原》给我;我输了把……”大牛一边说着,一边挠着头自言自语:“给他……什么呢?”

  “把你那本《青春之歌》给我。”东旭嚷道。

  大牛脸都憋青了,表情痛苦,半天没说话,看那意识不愿答应。因为他那本《青春之歌》是他爸爸去北京办事时,刚买回来的。第二天,他就拿出来显摆,小伙伴们争着、抢着要借去看,他谁也不借。东旭跟他最好,他也不借。这时,大家起哄:“大牛大牛,你真不仗义说话不算数,耍无赖,干脆叫你狗熊得了!”大牛的脸腾地红了。“谁是狗熊?你们才是狗熊呢!就这么着,一言为定!”大牛脸涨得通红说完了,用手指着东旭又说:

  “东旭,你先游。”

  “我先游就我先游。”说着,东旭一个猛子扎进湖里——五米、十米……一口气窜出二三十米远。而后,抬起头、换口气,游了起来……大伙在岸上给他数着圈数……一圈、两圈、三圈……数到第六圈时,大牛一看事态不好,对他不利,看样子他要输。他跟小伙伴们直挤咕眼,结果数了两个六圈。实际上,东旭已游完了第七圈。

  等数到第九圈时,实际上是第十圈,东旭感到筋疲力尽——浑身无力,但他咬着牙,心里始终有一个声音在默念着:“挺住!挺住!东旭,再坚持一圈,游完第九圈,超额一圈,一定要超额一圈。”等游到了规定的位置,东旭瘫软地站了起来,觉得头有些迷糊,像腾云驾雾一样,栽了两栽,一咬牙,又站住了。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好了!大……大牛,我……我游了九圈,超额完成,该你的啦。”岸上响起了一片掌声……

  大牛的脸色顿时变白了。“不算、不算,我是说着玩的,咱不打赌了。”大牛说完了抱起衣服就想跑。大牛比东旭大三个月,今年12岁,长得人高马大,白白的、胖胖的,比东旭高出一个头。一张大牛肚子脸,长了一双小眼睛。他明知道自己连三圈也游不了,可他说什么也不相信东旭能游八圈,你能游五圈也就盖了帽了。没想到,东旭竟然游了十圈。一圈游下来,少说也有三百米。他整整游了三千米。这下完了,我的那本《青春之歌》要保不住了。他那双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线,一狠心,耍起无赖来。东旭一听,说:“算了、算了,大牛,别当真,我也是说着玩的……”

  (注:此短篇小说为节选于长篇小说的第一章。本章尚未结束,待续。)



2023国庆特刊征稿启事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4周年,《中国散文网》官网和《中国散文网》微信公众号推出【2023国庆特刊丨当代作家某某某作品展】将重点宣传、集中展示、特别推广您的创作业绩!您可在朋友圈里传播有您作品的专刊,使之走向文坛、扬名全国。

  请添加办公微信13681238889,将您的20首诗词(新诗共200行内)或3篇散文(共6000字内)、简介、照片传来。传前请仔细校对好您的简历和文字,确保准确无误。10月31日截止,依次在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重磅推出。

联系电话:010-68688898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