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关注 >> 【2023新春特刊丨中国作家 鲁应中 作品展】

【2023新春特刊丨中国作家 鲁应中 作品展】

2022-12-31 08:57:59
浏览量:

2023新春特刊

中国作家 鲁应中 作品展



■ 作家简历 ■


  鲁应中,曾在《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中学生(高中作文)》等刊物发过多篇文章。近来有随笔、散文、小说发表于《今日作家》《荆楚作家》《黄石文坛》《神州家园文学》”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曾获第六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获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第八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二等奖;2021年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2021年“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金奖。





★★★ 作 品 展 示 ★★★



大冶一中,我的“启明星”


  人若老了,能量就会减弱,一所名校历史愈久,她的光芒就会愈强。我的母校大冶一中110岁了,母校虽然没因为我而骄傲,但我因母校而自豪。我谨以此文向母校拜寿!

  我是落后穷苦地方的孩子,从小没机会见什么世面,为什么读书?去哪里读书?没人为我设计,我就糊里糊涂地读完了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时老师吩咐定要考一中,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有什么“一中、二中、三中,四中、矿山中学”等等中不完的许多中学,它们有何区别,又各在什么地方一概不知。拿到了大冶一中的录取通知书后,从周围人对我的眼神和议论中得知,一中是全大冶最好的学校,是许多人仰慕的学校,身边极少有读此校的学生。那年代是无“义务教育”一词的,家中的安排是让我读完小学就种田,通知书打乱了父母的计划,更改变了我的人生,同时给家庭带来了麻烦和负担——要筹措学费和生活费用,我不是带着喜悦去的一中,也不知道什么远大理想,而是背着很多包袱去的一中。

  八月底去报到。1964年大冶湖发大水,湖水满到离家不足一华里的田地了,从家通往大冶县城的路都淹了,要弯水走十华里外去乘手摇的小木船,船行二十余里到城关。因为挑着行李,家中又为我特意请人做了一口杉木箱子,我是没能力单独去学校的,由大哥护送。从未坐过这久的船,一是坐的憋不住,二也感好奇,常站起来,使得船晃动,甚至偷偷把手伸出船舷去划水,一路引来船家的训斥,同船的大人也说:“坐船如钉钉,船不拖线”。为了安全那些训斥也不放心上,况且上学的兴奋占据了全身呢。到了城外“三里七”旁的李家桥起岸,站岸上四顾茫茫不知通向一中的路,好心人教我前行,但沿途那些地名还是不懂,我来过县城几次,但从不知有个一中,大哥是老实人,领着我一路问,一路错,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今天回想起来怪不得我人生道路坎坷曲折哦,原来人生起步就有了预示。

  未进学校就被校门的格局与阵势陶醉了,大门口和门楼彩旗飘扬,迎新的大哥们老远就接去了我的行李,去宿舍路过饭堂(大礼堂)走近大操场时,我傻眼了,从来没见过如此大的操场,后来知道环形跑道有两百米,全用煤渣铺成,操场中间安有两副篮球架,在我的世界里这是天下第一的学校了,那怕宿舍的天花板都是破芦席,但头顶有我从未用过的晕黄光的电灯泡,觉得来一中来对了。

  第一晚不上自习,也不知教室在哪里,约了同寝室的新伙伴去校园周游了一圈,上坡下坡、树林、教学楼、办公楼,还有很多穹门青砖的小洋楼,我真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啊!明亮整齐的教室里有老生在自习,驻足探头惊慕,教室里竟然有四根长长的灯,第一次见到了灯泡还有长的,还能发出白色的光,太神奇了,第二天我就在这样的日光灯下读书了。从此我就把一中与日光灯连在一起,这灯就成了我人生中的“启明星”,她招引着我进入了我祖辈不认识的世界,带领我走向虽不算诗的远方了。在一中这个大炉里冶炼,对学习的认识逐渐明朗了,认为学习可以通向你的不熟悉的世界,能让你如同上到了山上看山下的风光(杜老说:一览众山小),当然还可吃到商品粮。从此决心要下劲读书,对每一门课程都感新鲜,有兴趣,还有一门俄语,乡村小学连汉语拼音都没学,与城里同学比,叫人真有在大操场跑步掉了两圈的感觉,既好奇又感知确有太多的无知,但有“启明星”在心里,没泄气。俄语中的弹音不好发,课内学课外练,走路睡觉时也练,有次去饭堂打饭,口中念着念着不觉头碰到路旁的电线杆了,立马额头青紫,两个星期就练会了;单词开始记不住就用汉字来注音,例如椅子读成“思多耳”、桌子读成“驶舵尓”、因为日光灯的光四处照,所以读为“乱把”,俄语成绩很快达到甲等,常常受教俄语的刘恩游老师的表扬,表扬又增强了心间“启明星”的亮度。

  当年一中有三个操场,大操场、光明球场、进校门右上方还有个操场,我们教室就在这操场旁,出门就可打篮球,因此篮球成了我终身爱好,至今还每周把打篮球当广场舞。因为人长了,棉袄小了,没钱添大的,母亲就在我小棉袄外套件父亲的旧棉背心来御寒,穿着如铠甲似的背心课间在球场上蹦跳,有人背后就送我“乌龟”的外号,后来公开了就成了官称:“乌龟班长”,不管“乌龟”里藏着“乌龟心”的啥用意,有“启明星”照着,我在日记里写道:“乌龟与兔子赛跑,乌龟是取胜者,我乐称此号,永远要有乌龟精神。”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心里有乌龟精神,这要感谢那颗启明星!

  令人失落的是人生的航船遇到了“冰塞川”,“文革”了去北京接受了检阅后就不再在日光灯下读书了,再不能往学识的山上爬了,只好独自背着杉木箱子回村。在广阔天地里受教育,期间“启明星”时常提醒我,“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快乐的日子不知道在哪儿,但坚信读书之路不能绝!所以我成了大冶一中“升”到矿山高中的唯一者,我发现一中的“启明星”在矿山高中仍然很光亮,后来还照着我进了“华师黄石分院”,毕业分往咸宁高中,情绪虽有落差,但没忘“大冶一中”四个字。在咸宁与“启明星”的关系仍然密切,常常得到安慰:“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不上山就没有坡爬,要上山就会“一山放出一山拦”。咸宁高中当校长的条件之一是学历要本科,工农兵大学生只算专科,对此“启明星”教我发了一次疯,拿起剪刀把红塑料壳的毕业证剪了,重新去高考读本科,脱产离岗再当“大”学生几年,终于拿到了华中师大的学士证书。有友人埋怨:“已是高中老师了,何苦去争这口气呢。”我只笑笑,心里却想着入一中第一晚的决心,“启明星”不论风晴雨雪她都在那儿,性格风骨永不改,请看此时她还在向我抛媚眼呢。星在天上,也在我心里。我现居黄石磁湖边,常夜深了坐在亲水台仰望天空,等待着启明星的升起,因大冶一中这颗“启明星”将照我一辈子,让我自豪了一辈子,激励了我一辈子!她的光亮仍将沐浴着我将人生延续到极致!


野 菊 魂


  农历十五夜,也是周末前夕,人好清闲。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汽车在院子外的马路上学仿萤火虫爬动,我们坐在高高的楼房林立的“空井”中,等待着月亮娘娘从房子间隙中露脸,不见乌鹊南飞,无聊地坐在石凳上刷着手机,高兴地在《黄石发布》上看到:“黄石市第八界菊花展”正在团城山公园如火如荼地举行,晚上十点闭园。此时八点还差几分,不等嫦娥了,马上启程,出门打的去看菊展。

  花团锦簇,花的海洋里赏花者跟花一样多,穿着与花一样漂亮的各色各样的人们在花海里飘荡惊叹,无一不拿着手机拍照,拍人、拍花、拍人和花;自拍、互拍、单拍、合拍,边拍便成群结队地嘻哈着,那些花挤花的展台前打卡人最多。我望着赏花人,看着被赏的花,心想:哪株是我的或是我呢?我哪有此幸运呢,从来也未盼得到此种围观。

  哪里人多人便往哪里挤,看花人群如浪潮,我是没法成为此处的弄潮儿的,被赏花队伍的浪潮浪出了圈外,站在小幽径旁暗笑,多数人哪是赏花呢,不是在赶热闹吗?猜想五柳先生会来此境吗?这些花不是均被动地捧成了趋名于朝的“君子”,这些看花者不似了有趋势趋利于市者之嫌了?展台上摆满了名贵品种,像服装店的商品一样每盆都有块吊牌,注明品类和送展的单位或花主名字,它们是花之佼佼者,也是幸运者。我再也无心靠近展台,便走近一株被扔在草丛的孤单的,也许是没挤进展台被抛弃了的小菊旁,被她虽遭冷落而照常开放的精神所感,她似乎在告诉我:开放不是为了要人欣赏,要人捧场,开放是自己的本能,是自己的夙愿!越是偏僻的地方越该去开放,这才是陶氏所爱的菊,此应是菊魂!

  我良久立在她旁,一抬头望见灯火暗淡处有个弱小的身影在晃动,细看他在给人少处的菊花浇水,不时把游人撞歪了的花盆扶正,少有人注意他的劳动,更没人多看一眼无闻的老园丁。我眼睛有些模糊了,身旁的这盆花与老园丁融为了一体。

  老人没法离开我的视线,移步靠近老人,因为他太像我记忆中的一个人,去世多年了的三叔。

  三叔是位读书人,是村里同辈人中唯一的文化人,他是株从未上展台的只在草丛间开放的老菊。

  他毕业于“三味书屋”类的学校,没进过新学,没参加过任何政治运动,胆小得怕树叶掉下来打破头,从来未与人矛盾红过脸,但逢见生人总是脸红得说不出话来。是倡办本村学校的资深教师,许多村干部及外出有造化的人都受过他的教诲;全村的“乡党应酬”免费全包,那个年代教书质量好坏,少有人过问,平日除了哪家遇上红白喜事要写个请柬、对联之类时才想到他外,一般没人记得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平凡的事,日子也平凡地过着。但是“平凡”与“非凡”只隔一个字呀,命运难免跟你开个把“平”字改成“非”字的玩笑。

  1966年菊花盛开的时节,他老人家有了“非凡”的经历。他不懂啥运动,造反派要他代笔起草《造反宣言”》和写“打倒走资派”的标语,他半天不吭声,在“红卫兵”的威逼下他说了四个字:“我不会写。”戴着红袖章的那群人的领头者问:“你是不愿写还是怕写不好?”沉默啊沉默,他们虽无啥文化但从三叔的脸色中领悟到了不是水平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是“不愿”写。他们装满了的炸药桶随时就会引爆,但压抑着终于放下导火线,极不高兴地离开时咬紧牙齿从牙缝里冒出三个字:“等着瞧!”他老先生知道得罪了造反派,大势不妙,但认为没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教书匠,上课无课本了,每天上课念完报纸的空隙,就在黑板上抄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等菊花诗词教学生,学生读起来很新鲜,很顺口,很爱读。他又去野外挖了株野菊花栽在一个缺了两个口子的土钵子里,搬到离伟人画像底下不远的讲台上,当作教具。觉得活跃了课堂教学,扩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同时觉得也在造反派面前有点立功抵罪之意,感到很安慰。

  一个造反者听到自己弟弟朗读菊花诗时,一拍大腿:“有了!”马上邀集拢打手们捆绑了先生,剪花了头发,戴起了高帽游街批斗。罪名是在课堂上贩卖“封资修”毒品,毒害革命接班人,那盆野菊花也成了罪证。本来“莫须有”就够了,何况诗教了,花摆了,不低头认罪行吗?从此离开了讲台,被押解到水利工地与“黑五类”一起改造,从此我暗暗地喊他“冤叔”。他在劳动时常想起教室里的娃们一俯一仰地读菊花诗的样子,心底的怨气也消了不少。等到给他平反恢复工作籍时,他的坟头已长满了野草,不知是谁把《平反决定书》的复印件当纸钱烧在墓前,并在坟头插了几支野菊花。

  浇水的老花工又去别处浇水了,我也在闭园前悻悻地离场了。晚上我梦中见冤叔坟头摆着一钵野菊花,那开得不算茂盛的弱小的花儿在孟冬的夜风中坚强地站立着,那与世无争的神情让人敬仰,虽然与菊展中的花不能比,但看得出他那“此花开尽更无花”的精魂毫无逊色。


寒假记趣

——一节国学启蒙课


  开学了,又踏上了紧张的学习跑道。上课第二天,语文老师出了一道比他年龄更老的作文题——《寒假记趣》。同学们看着题目,你望我,我看你,有的做怪相,有的苦笑摇头,有的趴在桌子上佯打呼噜了——后半节课的时间完了,几乎无人动笔。老师说:“节日后遗症,心还没收回来,既然没写起来,那就作为今天的家庭作业,晚上写好,明天上课前课代表收齐!”我怀着压抑的心情出了校门,为了构思作文,独自安步当车。节前节后都是低温多雨,哪儿也不能去,心情如不见太阳,不见星月的天空,常常是愁云密布,这个寒假“寒”是真的;手机不能玩,电视不能多看,为了落实“双减”补习班不能上,与同学就无机会接触嬉闹,我哪有“趣”可写哦,去掉“寒”和“趣”,只剩下中间的“假记”了。进门心思重重的样子,被妈妈看出来了,他很小心地说“快洗手,你爸已回来了,准备吃饭吧!”菜摆齐了,饭盛好了,老爸喊:“丫头你摆筷子!”我知道爸爸是为了调和气氛,让我动动手。我一听“筷子”,眼前一闪,心里一亮,灵感来了!大年初六妈妈陪我去试听了一节假期互动课,去前听说是互动,我很乐意,进了门才知道不是娱乐类,也不是运动类,叫什么“国学启蒙课”,带了“国学”两个字,这能有什么嘛,我想好了中途佯装上卫生间拜拜!房子不大,坐满了人,家长与学生差不多对半,因为免费,又无压力,看来大家心情都很轻松。“‘虎威’来这里坐!”一个认识的调皮男生竟然当众喊我外号,我没好气地以牙还牙朝他喊:“洋狼{(杨朗)!中学了还吐词不清,我教你读!”我接着像教一年级学生一样朝他大吼,跟我读:“胡——玮!”有人调侃:“你真有虎威!”还翘起大拇指,全教室都笑成了一朵花。恰巧上课的老师正进来,他都看见了,听清了,也加入了笑的大合唱。并满面春风地双手抱拳:“大家新年好!虎年定会虎虎生威!又有虎又有狼,看来我们了‘虎狼之国’了!”教室又飘荡着欢乐的笑声。这“教国学者”不像我们班的老师那古板,真有点“互动”之象,我刚坐下来,见老师转身可能打算板书课题,但又反转身望着我们,手指着黑板上歪歪斜斜的一行字:“Lu老师虎年快乐!”还没开讲就提问了:“请问这是哪位写的,你能读出来吗?”没有谁承认自己写的,也无人愿读,我根本不知道他姓啥,更重要的是“Lu”上没标音调,只好猜读。我正在惶惑之中,却幸运中奖了,他偏偏笑容可掬地朝我说:“你像教杨朗一样的读一遍!”听得出这祁使语气里不是“使”是“祁”,但我觉得这是要灭我“虎威”啊。我慢慢站起来,把脸避开他的视线望着天花板念:“卢老师虎年快乐!”只见他笑着摇头,没等他开口洋狼大声读“陆老师虎年快乐!”多嘴的洋狼想踩在我肩膀露一手,结果从我肩上滑下来了。大家小声议论着,老师也无置可否,开始了板书:

  山东省的简称是我的姓(地里常识)

  孔子的国家与我村同名(历史知识)

  打死镇关西者是我本家(古典名著)

  迅哥儿还是我姓的外甥(现代名著)

  没等他写完我们就知道他老人家姓鲁了。有个冒失鬼:“嘢!老师的姓也是国学。”原来他的“国学互动”动起来了:“这算是一个谜语吧,你不认识我,谜面告诉你了,但谁能告诉我:打死镇关西的是谁?”底下就有人认为不屑一顾地说:“鲁智深呗!”老师竖起右手的食指摇了摇,家长们也按耐不住了:“不是鲁智深打死的吗?”他不慌不忙地举起讲台上的教教具(一根不起眼的旧竹教鞭):它刚出土叫“笋”,长大了叫“竹”,小孩玩弄时叫“棍”,骑起来就是“马”,拿在我的手上就是“鞭”了。打死镇关西者本名鲁达,官名提辖,法号智深,诨号花和尚,不能说这是一只笋或是一匹马吧。他笑了笑,露出了掉了牙的门洞,马上严肃地说:“足见语文好学不好考,往往答案易出现似是而非的错误,提辖,智深是一个人,打死镇关西后去做和尚才有法号智深,因此答案是鲁提辖。”我心想:怪不得常常考完试觉得都对了,试卷发下来发现好多错的,答案不应该是“可以,差不多之类”,应要求精准。我基本取消了佯装上厕所开溜的打算。

  以上算是老师引出新课吧。他又借题发挥了:国学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其实生活中充满了国学,一些普通的生活常识若上升到知识或学问的层面就有国学的价位了。往往一个概念,一个知识点有多个层面:常识性,知识性,学问性。例如:筷子

  他拿出准备好的筷子(教具)问前排的一位男生;“这是什么?”答:“筷子!”“有啥用?”“吃饭的工具。”“用个字替代‘工’字试试。”这个同学想了想不好意思的笑而无语,旁边一位小声说:“餐。”老师忙伸出食指在他额头亲切地往下一按,并很乐观地说:“点赞!”有几位家长合着同学鼓起了掌。他又把筷子举得高高地问大家:一根合格的传统的筷子标准尺寸是多少?这疑问就像投了一颗炸弹,有的轻轻议论筷子也是国学?家长摇着头议论:用了几十年了,真不知道准确的长度。黑板上给出了答案:7.6寸。“为什么是这长度,7.6寸有啥含义?”没人知道——接着又表演了:他把一双筷子分给两个人后叫其中一人用一个成语表达,教室一阵寂静,终于有个家长打破了沉默:“一分为二”。众人纷纷点头,接着把两只筷子收回合在一起问另一个同学:再用一个成语归纳,这时许多人齐声答道:“合二为一!”我拉开了羽绒服的拉链,有得到春天暖风吹了的感觉。黑板上出现了归纳:

  筷子常识性——餐具,卫生,常人皆知;

  知识性——7.6寸代表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眼耳鼻舌身意)中学生应知;

  学问性——合二为一,一分为二(阴阳协调,涉及周易及哲学)中学以上学力者研究。

  大家在心里默许,有少数人还有点小激动。我也承认这是国学,是互动呢!我终于没有佯装上厕所开溜。

  老师有了水到渠成的感觉:

  从国学与筷子的例子可得两点领悟:第一国学不是阳春白雪,它就在我们身边,你已学了国学,只是没上升到国学的层面来认识,国学也有常识性,知识姓,学问性,我们的学习就是要不断地让知识上升层面,今天只是启蒙;第二学习是个渐进的过程,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遇事要究其理。比如是哪“七情六欲”呢?七情六欲是人的本性,一切文学作品不都是表现人的本性的吗?你悟解了七情六欲就有助于阅读,有助于作文,把情节就会写得细致,把人物也能写得更生动。若能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遇事成功的几率可能会更高些。希望大家热爱国学,不要把国学看成是概念,应该是工具,当作有助于学习的方法。最后布置作业:

  1.记忆理解“七情六欲”

  2.去网上查找筷子的起源(答案可多种版本不求统一)

  3.演习思考题,老师要求一个同学用一只筷子夹起一根粉笔,大家笑了;又把两只筷子不许对齐去夹,大家笑声更大了。老师问:这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是开放的,回去考虑。

  下课了,老师端起了茶杯,好多人还没有走,在讨论着第三个作业题。我说:两只筷子就代表一个团队,团队要团结,办事缺一不可;办事时成员们要同心协力,早晚不一,快慢不同,也难把事办成办好,比如我们元旦节举行的拔河。说完我把妈妈当着拔河的绳子,拉着离开了教室。外面还在下着雨夹雪,我忙拉上拉链,但心间好像有缕阳光,亮亮的,暖暖的。谁说这节课不是寒假中的趣事呢?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