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关注 >> 【2024新春特刊|中国作家 王林森 作品展】

【2024新春特刊|中国作家 王林森 作品展】

2024-01-12 15:50:54
浏览量:


中国作家

—— 王林森 作品展   —— 

作家简历

      王林森   笔名五木,1963年生,大学文化,退休人员,重庆市秀山县妙泉镇人。曾荣获中央纪委监察部嘉奖。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监察》《中国散文网》等。作品《哦,秀山县城》《老南瓜》分别荣获“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银奖、金奖。





家乡的那条山路

  家乡的那条山路哟……

  儿时,外婆背着背篼到二十里外的集市去赶场,我总是缠着外婆要跟着一起去,外婆常常经不住我的缠,很容易就答应带我同去。

  通往集市的山路,像飘动的山岚,轻柔地蜿蜒在山道河的河谷和崇山峻岭间伸向远方。

  河谷里,乱石嶙峋,悬崖绝壁,溪水潺潺;河道旁,茂林修竹,芳草萋萋,树木参天。清晨的阳光从树林的间隙洒到山路上,五彩斑斓。

  我在外婆的前面,在山路上欢快地向前飞跑,外婆背着货物在后面不停地对我喊:“慢点,慢点,还有二十多里山路要走呢。”我心里只有对山外无比的向往之情,哪里还听得进外婆的召唤。只管由着兴头向前跑了。跑着跑着,不多时,劲头就松懈下来了。不紧不慢赶路的外婆却很快地超过了我,我只得跟在外婆后面喘着粗气地追赶了。

  外婆看见我走累了,笑呵呵地鼓励我说:“加把劲,走到神仙岩,给你讲故事听。”

  神仙岩,其实就是山路经过的一处悬崖绝壁上矗立着的一块摇摇欲坠的石头。远远看过去,那石头,仿佛立马就要掉下来了。凡是路过这里的人,都是快速通过,不敢在这下面停留。这块石头矗立在石壁上像是神仙放上去的,人们就叫它神仙岩。

  听到外婆说要讲故事,我便加快了脚步。跟着外婆走过了一道道河弯,跨过了一个个山坳。很快神仙岩到了。外婆找了处较敞亮的地方,放下背上的货物准备休息。我站在山坳高处往前看,前面是药师坟、高岩坎,离集市还远着呢。我和外婆坐下来休息,外婆就给我讲了发生在山道河的“神仙与药师”的故事。

  外婆陷入了沉思。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这里很穷,山路也不好走,生病了也看不起医生。

  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天上的一位神仙和一位药师在我俩休息这地方相遇了,两个相约各自给山里人做一件好事。他俩想了想,看了看,开始说出自己要做的好事。

  神仙说:“我看河两岸的人过河困难,我就在河上架一座石桥,方便大家过河。”

  药师听了神仙这么说也不示弱,药师说:“山道河地区正在发生瘟疫,为了大家健康,我一定将这场瘟疫扑灭。”

  两人击掌为誓,立即行动起来。

  神仙马上作法,开山造石,雷声滚滚,惊醒了沉睡的山民和猪、鸡、鸭等。一只大公鸡看到明晃晃的月光,以为是天要亮了就立即打鸣。它这一叫,山寨的鸡都叫了起来。神仙听到鸡的叫声,也以为天要亮了,因为天亮了神仙就返回不了天庭,神仙就停止作法返回天庭去了。

  你看前面乱岩窠那些大石头就是神仙想造桥留下的,神仙不想让人知道这件事还在绝壁上留下一块摇摇欲坠的石头恐吓大家。外婆用手指着神仙岩说,看,就是这块石头。

  药师为了扑灭瘟疫,起早贪黑,早出晚归,上山采药,奔走在山道河的崇山峻岭间,经过他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扑灭了瘟疫。山民得救了,药师却累死在了山路旁。山民发现了他,将他埋葬在了山路旁,为了寄托哀思,山民扯了三根丝毛草挽成草鬏放在了他的坟旁。从这以后,成了山民的习惯,凡是路过坟旁,都会虔诚地扯三根丝毛草挽成草鬏放在他的坟旁寄托哀思,他的坟后来人们叫做药师坟。

  等一会儿,我们经过药师坟就会看到很多草鬏和草鬏烧成的灰烬。

  我许下心愿,也要扯三根丝毛草挽成草鬏放在药师坟旁,表达自己对他的敬意。

  听外婆讲完故事,我也养足了精神,站在神仙岩山坳上,看到远处云雾中的高岩坎,想象中的药师坟,迈着轻快的步伐,跟着外婆上路了。

  那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

  全国掀起了修建小型水电站的热潮,政府准备在高岩坎修建一座小型水电站,山道河的山路上迎来了少有的热闹。

  山路上红旗招展,彩旗飘飘。爸爸带领着大队的基建队来了,在队旗的引领下加入了会战的行列,经过全区人民的奋战,高岩坎水电站建成了。

  电站的建成给我们山里的孩子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天黑了,一只灯泡照亮了屋子里的每个角落,照亮了我们作业本上抄写的蝌蚪一样的生字词。当然,还照亮了院子里正在生长的那些蔬菜和粮食。

  上世纪八十年代,包产到户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我也从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青年。

  外婆在山路上送我外出求学,我背着行囊和外婆告别,走出了很远很远,回头还看见外婆站在山坳上的身影,难掩内心的情感,我使劲向她挥手。

  我在外面求学,外婆来信说:家里的庄稼长势很好,还喂了年猪;三表嫂家养了八只羊,跛哥虽然残疾,但是他家的农作物长势最好……最后,外婆在信里反复说要好好学习,今年家里一定过个热闹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外参加了工作,与外婆联系用上了手机。

  起初,山村发生的事情,外婆都会用高兴的语气告诉我:谁家添了孙子,谁家开了矿山,谁家买了小车……

  不知何时,外婆和我的联系少了。偶尔通话,我也听得出外婆是不高兴的:邻里乡亲出现了不和谐,山路上长满了荒草,山溪水已被污染……

  外婆的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差。但她总爱拄着拐棍在山路上徘徊,对山村的环境感到忧心。

  外婆带着遗憾走了,离开我们时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对我说:”山村变好了,一定要告诉我。”

  时光转眼进入了二十一世纪。

  我每年回乡祭祖时都会把自己一年的工作、山村的变化告知外婆。

  我给长眠的外婆一一讲述乡村里的点滴变化。我说,外婆,请你安心。你不知道呢,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

  看,我们家里办起了农庄,每到周末,城里人都会到农庄里来采摘,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看,三表嫂家开起了农家乐,她家的烤全羊很有名气,供不应求呢。看,那个跛哥也搞起了蔬菜大棚,蔬菜卖到了全国各地,一年的收入也不少呢……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山村蓝图雏形已呈现在大家面前。

  看看,那河柳树拂岸呢,那地种植了中药材长出了黄金呢,那屋都成了城里的别墅呢,那人都过得时尚光鲜呢。

  现在呢,家乡的那条山路。

  是山里人走出大山的路。

  是山外人走进大山欣赏风光的路。

  家乡的那条山路哟,我要大声歌唱。



老南瓜

  我抗不住二姐的热情,在她家拿了个老南瓜。老南瓜圆形,橙黄色,均匀精致的瓣棱很好看。我拿回家后舍不得吃,就一直搁在那里。

  南瓜生长不选地方,田边地角,房前屋后都能生长,藤蔓上结出圆圆的小瓜慢慢长大,最后变成老南瓜。老南瓜耐储藏,曾经的一段岁月,我们这里老南瓜是人们主粮的重要补充,闹灾荒的年月发挥过重要作用,至今我们这里还流传这样-句话“瓜菜半年粮”。

  10月3日,我家生活的小区因为新冠疫情被封控。这是我们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当时想到的就是看看家里储存有多少粮食,蔬菜等生活用品,是否抗得过这场危机。还出现了人们抢购药品,生活用品的现象。封控了,就与外界隔离了,一家五口人的生活用度,压力还是很大的。说来奇怪,当我看到从二姐家拿来的那个老南瓜时,心情就平和了许多。

  这次封控持续了七天,家里没有缺菜断粮,从二姐家拿来的那个老南瓜也没有被吃掉。大家平安地渡过了这次危机,生活恢复了常态。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11月20日,我们小区又被封控了,这轮新冠疫情更加凶猛。大家有了经验,没有象上次那么恐慌,人们镇定了许多。

  这次疫情封控之前,儿子、儿媳到重庆上班去了,只有爱人、孙女和我三人在家,生活必须品需求的压力小了许多。政府有了应对的经验,保障供给更加有力。我从二姐家拿来的那个老南瓜也还静静地摆放在那里。

  灾害无情,人间有爱。

  三年前,武汉新冠疫情发生时,隔我们是那么的遥远。大家奉献爱心,驰援武汉。

  三年后的今天,当我听到那么多熟悉的名字被确诊,每天新闻发布疫情的进展情况,确诊人数,新冠病毒就在我们身边。

  政府发出了“同心战疫,我们在行动”的号召,乡村、城镇、社区布满了“天使白”、“志愿红”、“保护蓝”,他们都是普通的逆行者,守护着我们的万家灯火。

  全员核酸检测,我们小区设了两个检测点,站在我家阳台上就能看到。每天早上七点钟,穿着红色马夹衣服的社区志愿者就拿着小喇叭每个单元每个单元地通知人们到检测点检测核酸;穿着白大褂、防护服的医生,护士早已做好了工作准备;穿着天蓝色警服的社区民警在维护秩序。每天都是经历这样的封控生活,就连我家一岁多咿呀学语的小孙女,站在阳台上看到排队等待做核酸检测的人们,都会说“核酸、检测,检测、核酸!”

  这次封控持续了半过多月,人们情绪稳定,生活井然有序,我从二姐家拿来的老南瓜也没有被吃掉。

  我在想,这个世界并不太平,天灾、人祸频发。面对灾祸,是谁给了我们这份从容?

  我看着从二姐家拿来的、像艺术品一样的老南瓜,心情静静的,静静的,静静的。



外婆家的菜园

  外婆家住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美丽的自然环境犹如世外桃源。

  山岗水流潺潺,梯田稻浪滚滚。外婆家的菜园镶嵌其中,像是绿色梯田上盛开的一朵艳丽小花。

  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

  打理菜园是一项精细活。外婆对菜园的耕种操碎了心,春夏秋冬该种植什么都有计划,只要精心安排,就不会耽误农时。这样,一年四季菜园都充满生机:要么是蔬菜青翠欲滴;要么是瓜果诱人飘香;要么是豇豆婀娜多姿;要么是辣椒红红火火。在外婆的辛勤操劳下,餐桌上丰富的菜肴,满足了家人的口福。

  我和外婆到菜园去采摘瓜果蔬菜的次数多了,就发现了一个秘密。外婆采摘瓜果蔬菜时,总会留下一些外形匀称饱满的瓜果蔬菜不采摘。我很好奇,就问外婆。外婆说:“这是为了延种,就是留下种子,来年好再种,这样年年复年年就不会绝种,才会有菜吃。”

  “延种”就是选育种子的过程。各种农作物种子的选育过程都大同小异,工作量很大,时间跨度长,几乎贯串了农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就拿选育豇豆种子为例来说:种下豇豆种子,耐心等待豇豆出苗慢慢地长大、开花、结果。选出外形匀称饱满的豇豆留下,等它慢慢生长变老。然后,将其采摘回家,用棕叶捆绑好挂在屋檐下慢慢地阴干,这个过程豇豆会被鸟儿光顾,损失不少。确定豇豆干了后就取下来,将豇豆外皮揉搓烂,捡出种子进行筛选,留下外形饱满匀称的种子,再晾晒,确实已晒干,就保存好,来年再种。这样年年复年年地循环往复下去,种子就得到了保存和延续,就不会绝种,这是我们山村比较原始的生产育种方式。有着顽强生命力的种子,保证了小小山村世世代代的生生不息。

  我疑惑,外面不是有种子卖吗?不是很方便吗?外婆为什么自己还要不厌其烦辛苦地“延种”呢?这些问题我没有问外婆,但是我晓得,外婆留下的种子生长出来的瓜果蔬菜味道要好些。也许是习惯了吧?

  我知道,外面有种子卖。但是,外面买的种子只能种一季,不能留下种子再种,就是不能“延种”。

  外婆家的菜园使我留连,山村的美景更令我向往。

  神仙岩、高岩坎、狮子口是探险的好去处;妙泉码头、六孔桥、土王庙则是发思古之幽情的好地方。妙泉妙湖妙何处?秀山秀水秀蓝天!好山好水好风光。这就是山村美景的真实写照。美丽的自然环境,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生态环境脆弱,很容易遭到毁坏。只有我们精心呵护,才能永葆她的容颜。

  外婆、菜园、山岗、梯田恰似一轴多彩的画卷。愿乡亲们紧握手中的画笔,能够世世代代谱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华章!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