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乔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写评论,还从事网络文学相关工作,可以说在文学领域涉猎广泛。因此,他不是那种典型的、严格意义上的军旅作家,但军旅题材对他有特殊意义。25年的部队生活经历,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背景,也使他一次次郑重回望那段峥嵘岁月。他写军营生活和别人不一样,不仅指他主要写武警部队的故事,更指他塑造人物的方式。他曾说:“我在部队写军旅题材时,写的是军人,是我那些可爱的兵们。离开部队后,再写时,我是把军营生活当成一种人生状态。我写到的不再只是军人而是所有人,是关于我们共同的生命体味。”他写军人,又不只写军人的特有属性。他着力刻画人物的“兵味”,也写他们普通人的一面。在北乔笔下,“兵味”与“人味”交融在一起,如果褪去军营的背景,你可以把这小说当成职场故事来读,又恰恰因为这背景无法褪去,反而绘就了小说的底色和灵魂。
中篇小说集《瞄准》(人民日报出版社2025年8月),收入了北乔《缺口》《虚光》《瞄准》《七秒》《天空有云彩》《军歌不仅是用来唱的》等6个中篇小说。这些故事里,没有那些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却饱含着军营日常生活的质感。迎新兵、送老兵,训练、会操、谈话、比赛、检查内务、职务调动,乃至军营的娱乐生活、军人的家庭生活,深描出军人的精神内面。当兵,重在一个“当”字。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兵、什么是优秀的兵,是小说集想要探寻的主题。在《缺口》中,我们看到一个类似《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人物——李喜贵。他不愿意表现自己的优点,而只在乎自己的不足,看似情商低,实则却一直朝着更高的标准迈进。在《虚光》中,主人公的人物弧光被作家细腻地勾勒出来。原本只是想来部队学点功夫的富家子弟左佳,慢慢发现部队教会了自己比功夫更重要的东西——荣誉感。在《瞄准》中,人到中年的司空剑无法忍受工作带来的职业倦怠感,重新回到基层组建起特勤小分队。在《军歌不仅是用来唱的》中,那个想方设法也要比过一营的二营长赵中伟,直到调走也没实现目标,却让拼劲和信心深扎进战士们心里。《天空有云彩》写新排长马龙的破冰之旅,他的创新举措有成效也有阻力,被误解又拒绝申说,最终成绩被看见和肯定……这部小说集里,每个人物都有自己世俗的渴望,或是提干提职,或是立功受奖,或是留在城市,或是家属随军,或是得到认可,然而又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那就是对抗、竞争、博弈中潜藏的军人荣誉感和好胜心,这正是战斗力的来源。
由此可见,作家在6篇作品中采用了多样化的结构和角色设计,让日复一日的军营生活充满了矛盾冲突和戏剧性。比较而言,与作品集同名的中篇小说《瞄准》的艺术水准更高,接到危急任务后,战士们出征的迫不及待和内心的兴奋紧张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当真正奔赴战场,小说的叙述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空白与余韵。如何抓捕流窜到本市的犯罪团伙,司空剑如何排兵布阵,战士们又将遭遇怎样的鏖战,小说并未多言,但从出征前的准备和战士们的精神面貌可以推想,这将是一场胜仗。作家艺术性地将小说场景停留在临战时,类似古希腊雕塑《拉奥孔》一般,展示出战斗前最富于暗示性的一刻。
中篇小说集《瞄准》对集体生活的描写某种程度上是令人心驰神往的,那种军旅生活的战友情谊、拼劲闯劲和阳刚之气,灌注其中的是对军人职业的信仰。它宛如一针强心剂,注入未曾经历过军营生活的我们心中,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自己应该如何“瞄准”生活的标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