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散文 >> 写对纸趣事

写对纸趣事

许佳荣2025-05-14更新 次浏览


我们兴化乡下人把写春联叫写对纸。对纸家家都贴,特别是过年,没有贴上那用红红的纸、黑黑的墨写成的对纸,似乎就不热闹喜庆,更不像个过年的样子。

我的老家在兴化市海河乡八尺沟一个仅有2个生产队的小庄子,那时候,家乡贫穷,文化人稀缺,每年写对纸便成了村里人一件着急上赶的事。

记得每到腊月二十五后,父亲就要忙着到双代店买红纸和墨汁,然后三请四约地请来做教师的朱先生到家来写对纸。父母亲见朱先生来了,连忙毕恭毕敬地为他敬烟奉茶,接着父亲在一旁牵纸,我趴在桌沿边睁大眼睛看着朱先生动笔,却不敢出声。母亲说,写对纸时,小孩子在旁边不能乱说话,万一说出了不吉利的话,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更重要的是,写对纸如果有人说话,会让写对纸的人分心,万一写错一个字,或者是漏了一个字,这一年家里就会有不吉利的事发生。

后来哥哥读高中,我也上到初中,父亲说,家中有了读书人,不能再请别人写对纸,要求大哥和我来写。我的毛笔字显得稚嫩,大哥的毛笔字比我写得好,父亲就让大哥给家里写对纸。想起大哥第一次写对纸,真不亚于面临一场考试。父亲虽说识字不多,但往大哥身后一站如同主考官,看得大哥心里紧张得很,拿笔的手哆嗦个不停,他叫父亲走开自个儿写觉得轻松些,父亲嗔笑着说:“你这孩子啊,写字还怕别人看,好,我走开,你大胆写。”

父亲一走开,我看到大哥拿了张报纸先练习写了几个字,然后才在红纸上落笔,写了一会儿,运笔自然顺畅了,神色也不那么紧张了。那时大哥的字虽然不怎么好看,却也周正,总算闯过了第一关。以后,左邻右舍知道大哥会写对纸了,也都送来红纸让他写,父亲忙着接红纸、送客,脸上泛着红光,那高兴劲、那自豪感溢于言表。

后来,大哥应征入伍去了部队,无疑,写对纸的任务落在了我的肩头。为不让邻里笑话,我暗自临摹,花了好一番功夫,写出的毛笔字也算方方正正。同一生产队的老队长陈三伯伸出大拇指,连声说“小二子,不简单!”我听了,心里好似吃了蜜一般地甜。

对子写完后就是贴对纸了,母亲忙里抽闲用干面粉熬些糨糊,我站在板凳上,用一把刷子蘸上糨糊往门框上一刷,父亲把对纸递给我,我把对纸贴在大门、门档上。顿时,屋里屋外红红的一片,意味着火红的新一年开始了。
  过春节串门、拜年时,我总喜欢看人家门上的对纸,这是为下年写对纸积攒内容做准备,其实那红红的纸、黑黑的字,不外乎一些吉祥如意的词和句子。如喜气盈门、辞旧迎新、招财进宝、五谷丰登、四季平安、风调雨顺等。正是这些朴素的词语,传达出农村人对生活的朴实祈求:平安、幸福、如意、丰收。

当然,也有的家庭主人根据自己的身份、姓氏、名字而组成自撰的句子,让对纸别有一番风味。一位邻村朋友在过年时,他自己作了一副对纸,贴在自家大门上:你富我富更需国富;大田小田皆为良田。横批:国富民强。对子内容含有朋友的名字“国富”,女主人正好姓田,品味一下,十分有趣。

还有一位喜爱“爬格子”的文友写的对纸:酒不过昔日档次,烟依旧当年牌子。横批:平凡生活。这样的对纸,和我们正常的对纸相比确实有点另类,甚至让人好笑和滑稽,但你仔细品味的时候,也就能看出一个文化人淡泊处世的心态。

也有的对纸则反映了社会的沧桑变化,记得乡里一位农村改革开放富裕起来的种粮大户老赵,心情舒畅,有感而发,特地请人写了副长对贴在家里的中堂上:耕种百亩责任田,结构调整天地宽,忙也安然,闲也安然。三层洋楼加庭院,鸡鸭分养科学化,吃也安然,住也安然。奉公守法心无憾,歪门邪道不沾边,日也安然,夜也安然。党的政策不变样,幸福日子万年长,心也安然,神也安然。

是啊,对纸充满了吉祥、团圆、安乐、幸福的美好期盼,更是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缩影。

如今,写对纸已经成为过往,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贴对纸的习俗一直没变。每当看到红彤彤充满喜庆吉祥的春联时,我总会想起写对纸的趣事,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历久弥新。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