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散文 >> 寻觅“霸陵”

寻觅“霸陵”

刘文俊2025-06-28更新 次浏览


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线上会议,公布了白鹿原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的消息。这个消息顿时让冒名霸陵千余年的“凤凰嘴”尴尬窘迫,寄颜无所。

凑巧的是,会议召开前的一周,我曾经到过“凤凰嘴”,也去过江村大墓。到“凤凰嘴”是为了看霸陵,拜祖先。去江村大幕则是为了求证它的帝陵地位。当然,不是我有先知先觉,预知了霸陵的真实点位,而是在一位老乡的点拨下,临时起意,匆忙而去的。

陕西这个地方,帝陵很多,民间素有“七十二帝陵”之说。其中既有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炎帝的陵墓,也有春秋战国时期秦景公墓、前秦苻坚墓、秦朝始皇帝陵、西魏元宝炬陵、隋文帝陵,还有西汉的十一座帝陵、唐朝的十八座帝陵等等。这些帝陵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艺术价值和景观美学价值。因此,来陕西旅游的人,观赏帝陵已经成为许多人了解历史文化,领略自然风光的重要去处。我也曾经立下过愿景:借助在陕西工作生活的地利之便,跑遍七十二陵,领略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

去霸陵就是实现这个愿景的一个既定计划。

陕西有十一座西汉帝陵,九座分布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两座位于西安郊塬(汉文帝霸陵和汉宣帝杜陵)。我已经参拜过六座西汉帝陵: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汉宣帝杜陵、汉元帝渭陵和汉平帝康陵。霸陵是我计划参拜的第七座西汉帝陵。

霸陵,习惯上一直被认为在西安东郊,一个叫做“凤凰嘴”的地方。“凤凰嘴”是一座形状规整的小山,自元代以来,一直作为文帝陵加以记载和祭拜,并立有多通祭祀碑,清朝陕西巡抚毕沅还书写了“汉文帝霸陵”石碑立于“凤凰嘴”下。

我也一直把“凤凰嘴”当做霸陵。因此,去霸陵,自然而然地奔往“凤凰嘴”方向。路过毛窑院村的时候,正赶上村子里修路,本不宽畅的村道,显得更加逼仄,我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车辆,战战兢兢地开到了山脚下,一下车便看到了官方树立的“霸陵”标识碑。顺着碑旁一条弯弯曲曲、灌木丛生泥土小道,不一会儿便到达了“凤凰嘴”下。我伫立山脚,抬头仰望,山势很美,气势不凡,颇有些帝王墓陵的架势。环顾四周,却越看越生疑虑,越看越觉得不像是汉代帝陵。汉代帝陵一般是平地起冢,呈覆斗状,上小下大,很少有“依山为陵”的。有人说,文帝是“以山为陵”的始祖,他“因山为藏,不复起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也是唐代依山为陵建制的鼻祖。但我觉得有些蹊跷,皇陵的建筑是一件很慎重的事,一般不会改变祖制的,文帝怎么会擅改形制,“以山凿穴”呢。

我也仅仅是怀疑,并没有否认它的帝陵地位,也没有萌生较真的想法。毕竟千百年来,这里一直作为文帝陵祭拜的。

返程途中,路过窦皇后陵,我下车小视。偶遇了一个当地的老乡,便走上前去,与他攀谈了几句。当他得知我去了凤凰嘴霸陵后,信誓旦旦地跟我说:“那是一个假墓,真正的霸陵在江村大墓。”我惊讶了,问道:“为什么呢?”老乡讲:“汉文帝是一个孝子,死后要背扶母亲(薄太后陵),头顶妻子(窦皇后陵),背母顶妻的位置在江村大墓。凤凰嘴太远了,背不上。”“再说,汉文帝是一个节俭的皇帝,一个节俭的皇帝怎么可能劳民伤财挖山为墓呢?”

我觉得老乡的话很有道理,便临时改变了行程,去看一看江村大墓。按照老乡指引,我很快便来到了江村大墓的发掘现场。现场栅栏围挡,铁锁把门。站在门口,我四处观顾,用力地向发掘现场望去。这儿也不像是一个帝陵呀!周围一片农田,没有封土,没有神道,没有丁点儿帝陵遗迹。汉文帝再节俭,也不会连土冢也不堆砌吧。我开始怀疑老乡的话,这儿不可能是霸陵。

一周后,浏览新闻,突然看到了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消息,我呆住了,蓦然想起老乡的话,真的被他说中了,江村大墓是真正的霸陵。

这也应了一句老话“高手在民间。”

事后我想了一下,老乡的判断,可能来自于专家勘测“凤凰嘴”的讯息,也可能来自于文物工作者发掘“江村大墓”的消息,还可能来自于自身经验的判断。但不管信息来自何处,他能够不顾传统的认识、固化的结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并大敢地表明,这就很值得我们许多人去学习。从这一点上讲,他也不失为一个民间“高人”。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