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彩序跋 >> 哲人不萎——《吴组缃全集》编后记

哲人不萎——《吴组缃全集》编后记

2022-09-03 15:47:58
浏览量:

这部《吴组缃全集》立项于十年前,编定在近三年,幸即付梓。本全集的出版得到了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的资助。

编辑出版这部全集,盖因吴组缃是一位进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人物,又为皖籍前贤,而坊间尚未有其作品的完整呈现,诚值得为之。而笔者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安徽大学历史系读研时,我的导师吴寿祺教授与吴组缃先生为泾县茂林同宗,时常听导师提及吴氏宗亲,其中尤对吴组缃印象深刻。整理编辑出版这套全集,亦是对两位先生的致敬和怀念。该选题于2011年由安徽文艺出版社申报,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吴组缃生于1908年,逝于1994年,是个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人。其人生上半程倾情于文学创作,下半程专注于教学与研究,泾渭分明。吴组缃似乎不太留意于个人作品的收集,子女亦未对其作品进行保存,故收集、整理吴组缃全集,颇有难度,颇费周折。其已出版的作品,此前相对集中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有《宿草集》《说稗集》《苑外集》《拾荒集》及《宋元文学史稿》(与沈天佑合著)等,涵盖了小说、古典小说评论、文艺评论、散文和文学史研究等方面。我们正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去搜集吴组缃的作品,以反映吴组缃创作的全貌。

编全集是一项大工程,编《吴组缃全集》也不例外。为此,我们成立了《吴组缃全集》编委会,由吴泰昌先生和我为主编,高红、宋潇婧为副主编,周康、何健为编委,负责全面搜集、整理和编辑吴组缃的作品。如在《新文学史料》中找到刊载的吴组缃先生日记(1942年6月—1946年5月)以及散文《绿海见闻》;其与姚雪垠往来的信件出自2012年4月《博览群书》刊载的《吴组缃致姚雪垠书信三札考》一文;选入全集的诗歌、散文等均以其最初发表的版本为底本,由专人前往中国国家图书馆集中查找、影印,进行文本核对。其间,我们向一些老同志征询意见、征集书信,还发动高校的现代文学研究者辑佚钩沉、发掘资料。有些作品虽有线索,但鉴于可能为吴组缃先生以其他笔名所发表,或手稿所流传处已无迹可寻,暂存遗珠之憾,留待日后增补。

吴泰昌先生和臧克家先生的女儿郑苏伊女士,先后将他们与吴组缃先生的往来信件逐一扫描,无私提供给我们。吴组缃之子吴葆刚先生也找出了许多珍贵照片,供我们使用。全集最终收录吴组缃先生的著述共计200多万字,现按《山洪》《短篇小说卷》《诗歌散文卷》《宋元文学史稿》《古代文学评论卷》《现代文学评论卷》《书信日记序跋卷》七卷予以呈现。其中关于古代小说研究的篇什,书信、日记、序跋和《张自忠的故事》,以及照片和手迹影印件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吴组缃的创作成就与精神境界。吴组缃的著述并非宏富,然时代印记十分鲜明,尤值得文史家们深入研究。

值此《吴组缃全集》出版之际,特别感谢乡贤及前辈吴泰昌先生。泰昌师由安徽负笈北大,曾受业于吴组缃先生,师生交游经年,是吴组缃学术史的一段亲历者。幸赖泰昌师欣然接受邀请,担任全集的主编,确保了我们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同时,诚挚感谢吴葆刚先生,承泰昌师引荐,蒙葆刚老师信任,慷慨将《吴组缃全集》授权我们出版,并最终审定和认可书稿所收内容,令我们万分感激和敬佩。衷心感谢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为《吴组缃全集》题签书名。感谢为这部书出版的安徽文艺出版社和我的同事们,在此心存感念了。

这部书的编定是编委会同仁们合作的成果,我愿这完成的喜悦由大家共同分享。文本中的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赐正。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