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理论 >> 由动物的温良眼眸照见对生命的追问

由动物的温良眼眸照见对生命的追问

2025-10-31 11:55:45
浏览量:

当苏州作家李云在《钟山》2025年第4期上,将《动物世界》的文字铺展开来时,读者便被她拽进了一个看似寻常却暗流涌动的江南村落。作者笔下浓墨重彩的是兔子灰灰、小狗仔仔和流浪狗小黑的命运,我们在其中看到了人性褶皱里的某些不安。作者没有将萌宠的动物性视为温情脉脉的精神慰藉,而是将其安放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生离死别、替代更迭,宣示着她关于生命价值与生命伦理的深度追问。这或许就是我特别佩服作者的地方。

空巢的日子像被抽走了棉絮的被褥,小水与老金的浓情蜜意在女儿出国定居后戛然而止,空气中仿佛有了层若有似无的秋凉。直到兔子灰灰闯入,家里才有了一些暖意。老金搭起的遮阳棚是笨拙的温柔,小水每日割草清笼的忙碌是踏实的寄托,小兔子灰灰的存在让夫妻俩感觉到生活重新有了奔头。老金姐姐家小孙女手里那块出于好心的水果糖,成了灰灰生命的终点。李云写到这场死亡时,笔调冷静而克制,没有呼天抢地的悲恸,没有撕心裂肺的渲染,就这么平铺直叙地讲完了一只兔子的猝然离世以及对它的送别。可正是这份克制,令哀悼的重量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更压得人眼眶发潮。小水哭喊着要把灰灰葬在菜地的构树下,用那个小小的坟堆,构筑夫妻俩能给这只兔子的最后体面,当然,这也代表着小水对生命的敬重。

小水的“仪式感”很快就被无稽的现实碾得粉碎。婶婶顺手拎走兔子尸体时的轻描淡写,与后来将兔肉端上餐桌时的习以为常,像一把钝刀,慢悠悠地切割着小水心里那点残存的哀悼,灰灰从“家庭成员”到沦为别家盘中餐的落差,让小水从此心如死灰。李云在这里用这些细碎的笔触,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真相:生命的价值,往往被消费逻辑牢牢捆绑。一些人自以为是的所谓“尊重生命”,有时难免沦为自欺欺人的幻梦。丈夫老金花重金网购得小狗仔仔,它渐渐成了填补灰灰空缺的“替代品”。很快,它就被夫妻俩宠得像个娇贵的孩子,仔仔的昂贵和灰灰的廉价、仔仔的名正言顺和灰灰的凄苦命运,构成了一组刺眼的对照。然而,小水心里非常清楚,仔仔不是灰灰,就像后来出现的流浪狗小黑,怎么也成不了仔仔的影子。这是一场不断替代的循环,内里深藏的却是人类在面对死亡时的心灵怯懦。

我特别欣赏李云刻画动物时的细腻笔触,狗与狗之间的纯净,反衬出人心的复杂;动物间的坦荡,映照出人类的狭隘。随着情节的持续推进,当流浪狗小黑出现之时,这份对照更是被推向了极致。小黑不如仔仔出身名贵,也没有固定的居所,只能在村巷里捡拾残羹冷炙,可它眼里的警惕与坚韧,却比仔仔的娇憨多了几分令人心疼的感觉。小黑是偶然闯入小水生活的,在这里,它也能短暂地获得了一丝温暖。李云没有在作品里一一给动物们安排童话般的结局,因为她心里非常清楚:动物的世界从来都不是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的“乌托邦”,它们的命运始终被人类的选择和人性的善恶所左右。

《动物世界》这部中篇小说,全篇读来既没有情节上的惊心动魄和跌宕起伏,也没有那种看似宏大伟岸的叙事维度,作家倾情悉心讲述的仅仅只有几只小动物和一对空巢夫妻的寻常生活。正是这些烟火气十足的日常描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最真实的人性深广度和最深刻的命运话题。李云用细腻的笔触,将动物的命运与人类的命运紧紧缠绕,通过动物们的温良眼眸,照见了人性褶皱处的暗沉与光辉。生命的尊严,从来都不能也不应以昂贵或廉价为标尺,而在于我们是否愿意用真诚去对待每一个与我们共享这个世界的生命。我个人觉得,这便是中篇小说《动物世界》留给读者最为弥足珍贵的个性化思考。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