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话》的作者刘伟波,是经朋友举荐认识的。他正值壮年,是我山西师大的校友,现任太原市一所中学的校长。一般人小时候多半有过作家梦,伟波似乎也不例外。当初考大学填报志愿时,他顾虑重重,担心自己写不好文章、才情不足,居然放弃了一直向往的中文专业,选择了更偏重于理论学习的政教系。其实山西师大的政教系实力雄厚,在全国同类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享有盛名。如今看来,这段学习经历为他日后的工作和事业打下了更坚实、更广泛的基础。
刘伟波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学任教,但文学写作的欲望、当作家的想法始终没有消退,工作之余,他已创作了3部长篇小说。《平遥话》是他最新的一部,想来是自己比较满意,才把作品寄给了我。作为中学校长,刘伟波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既值得尊重,也令人感慨。一位中学校长能连续写出几部长篇小说,着实是件令人欣慰的事。
有朋友推荐,加上作者的身份,我在阅读前便已有较高的心理期待,读过之后却发现它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书中扑面而来的浓郁地方特色、底蕴厚重又流畅从容的文字,以及对故事架构的精准把握,都显得朴实自然又璀璨生辉,足见作家不俗的功底与才情。行文间龙跃凤鸣之气尽显,警句信手拈来,思想深邃且笔法自然老到。悬念伏笔的设置、人物塑造的深厚功力,更令人惊讶。毫不夸张地说,《平遥话》应当是山西文坛近年来长篇小说领域的重要收获之一,是一部极具特色的优秀文学作品。作品的主人公可算作一位晋商。近几十年来,晋商是山西作家笔下的重要题材,《白银谷》《乔家大院》《立秋》等诸多描写晋商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早已深入人心。而刘伟波笔下的晋商却另辟蹊径,选择了完全崭新的角度——他刻画的并非当年在商场叱咤风云的票号财东、大掌柜,也不是雄视商界、纵横捭阖的大庄主,只是一个15岁时误打误撞来到平遥城闯荡的孤儿。这个孤儿因缘际会赚了些小钱,充其量不过是略有成就的小商人。但小商人在商海中的无奈与挣扎、梦想与执着、悲怆与困苦、磨难与抗争,在书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选择这样的视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或许更容易让人产生共情与共鸣。这些人物同在一片天空下,传承着相同的文化基因,也共同承受着历史变迁、社会动荡带来的生活与生存压力。《平遥话》里的角色都是平民百姓,是一群怀揣梦想却只能拼力苟存的凡夫俗子。他们的遭遇,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我们的上一代,乃至更久远的祖祖辈辈。
刘伟波笔下的晋商形象,或许有真实人物的原型,或许与他自己的家庭有关。这类素材其实并不容易把握,而作者能做到不过誉、不虚饰,以尽可能客观的态度进行描摹与想象,实属不易。作品主要以叙述推进情节,虽没有过多的描摹与细节刻画,但通过故事的多重叙述,众多人物依然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刘元、杨掌柜、那二、桂馨儿、冀永年等角色,个个熠熠生辉、生动感人。在这些小人物身上,既有着勤劳、节俭、诚信、善良、坚韧等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格,也存在畏惧强权、百般忍让、得过且过、任怨不争等劳苦大众普遍的人性弱点。作者在描写时并未居高临下地嘲弄或哂笑,而是以细腻深情的笔触勾勒,让这一大批小人物的文学形象因立体多元而更显生动饱满、鲜活感人。
作者没有选取晋商的辉煌时期,而是以民国初年到改革开放的近百年历史为时代背景。这样的取舍需要勇气与自信,也更考验作者的文学、政治、哲学功力及对社会的认知水平。《平遥话》以平遥古城为创作依托,融合了古城的历史与民俗风物,将众多人物的命运与国家社会的变迁紧密契合,通过普通人的命运折射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变迁,融客观性、历史性、时代性、艺术性于一体,全面再现了末代晋商的血泪历史与跌宕起伏的命运遭际。
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如何深入发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厚重的历史课题。《平遥话》通过讲述一批生活在平遥古城的小人物的命运浮沉,立体展现了一个悲壮的时代,这对于山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平遥话》的叙事语言简练平实、从容而富有韵味,这对于近年来文学创作中的方言运用而言,是一次令人欣喜的求索与努力。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更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所在。作品不仅大量运用平遥古城的方言土话,还以方言词汇作为章节标题,既引人入胜又独具一格。作者探赜索隐,从大量经史典籍中考证方言俚语的出处,并广泛与东北话、山东话、四川话、客家话、苏州话、西安话等各地方言词汇进行对比关联,这一做法不仅扩大了作品的受众群体,更印证了古汉语在不同地域的传承与流变,对乡土文学、方言文学乃至农村题材、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都具有借鉴意义。以俚语词汇作为作品的经纬架构,形式新颖独特,《平遥话》的出现堪称一个优秀范本。
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之余,刘伟波抽时间完成这样高水平的佳作,确是难能可贵。作为他的校友,作为同操晋语的山西老乡,我在此为他作品的出版发行致以诚挚的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