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散文 >> 沈约《为武帝与谢杅敕》

沈约《为武帝与谢杅敕》

2024-04-15 12:49:37
浏览量:

原文

吾以菲德〔1〕,属当期运〔2〕。鉴与吾贤,思隆治道〔3〕。而明不远烛〔4〕,所蔽者多。实寄贤能,匡其寡暗。尝谓山林之志,上所宜宏;激贪厉薄〔5〕,义等为政。自居元首〔6〕,临对百司〔7〕。虽复执文经武,各修厥职,群才竞爽〔8〕,以致和美〔9〕,而镇风静俗,变教论道〔10〕,自非箕颍高人〔11〕,莫膺兹寄〔12〕。

是用虚心侧席〔13〕,属想清尘〔14〕,不得不屈兹独往,同此濡足〔15〕。便望释萝袭衮〔16〕,出野登朝。必不以汤有惭德〔17〕,武未尽善〔18〕,不降其身,不屈其志,使璧帛虚往〔19〕,蒲轮空归〔20〕。倾首东路〔21〕,望兼立表〔22〕。

羲轩邈矣〔23〕,古今殊事。不获总驾崆峒,依风问道〔24〕。今方复引领云台〔25〕,虚己宣室〔26〕。纡贤之愧〔27〕,载结寝兴〔28〕。


注释

〔1〕菲:浅薄。

〔2〕属:适值。期运:犹时运,此指武帝受禅即位。

〔3〕隆:强大。治道:管理统治的举措。

〔4〕烛:照耀。

〔5〕激:阻挡,清除。厉:劝诫。薄:指风俗轻浮。

〔6〕元首:本指头,后喻君主。《尚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7〕百司:犹百官。

〔8〕竞爽:刚强明朗。语见《左传·昭公三年》。

〔9〕和美:中和之美。《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10〕变教:改变教化。论道:研讨道德规范。

〔11〕箕颍高人:指古代著名隐士许由、巢父。据《高士传》载,许由为避尧让天下,隐居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又召他为九州长,他不想听,就去颍水边洗耳,恰逢其友巢父,巢父认为他这样做是求名誉,便牵了牛犊到上游去饮水。

〔12〕膺:担当。兹寄:指前言“镇风静俗,变教论道”。

〔13〕虚心:《老子》三章:“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侧席:谓不正坐以待贤良。《后汉书·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

〔14〕属想:专心思念。清尘:《楚辞·远游》:“闻赤松之清尘。”指尊者的行迹。

〔15〕濡足:犹湿足。汉崔骃《达旨》:“与其有事,则褰裳濡足,冠挂不顾。”

〔16〕释萝:脱去隐士之服。袭衮:穿上官服。《晋书·谢安传论》:“褫薜萝而袭朱组,去衡泌而践丹墀。”

〔17〕汤有惭德:见《尚书·汤誓》:“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

〔18〕武未尽善:见《论语·八佾》:“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武》本乐名,此代指武王。

〔19〕璧帛:美玉织物。古代帝王多用以为聘请隐士之物。

〔20〕蒲轮:用蒲草包裹的车轮,以防道路颠簸。《汉书·武帝纪》:“遣使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

〔21〕倾首:侧头,表示专注。

〔22〕立表:树立标识,古人多用以计时。晋陆机《思归赋》:“愿灵晖之促景,恒立表以望之。”

〔23〕羲轩: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伏羲、轩辕。邈:久远。

〔24〕“不获”二句:相传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听说广成子在空同之上,往问至道。事见《庄子·在宥》。获,能够。总驾,勒束车马。崆峒:即空同,山名,相传黄帝时高人广成子隐居于此。

〔25〕引领:翘首期盼。云台:汉代南宫台名,显宗永平中追感前世功臣,曾画二十八将图于此。见《后汉书·马武传》。

〔26〕虚己:据《后汉书·五行志》载,“周克殷,以箕子归,武王亲虚己而问焉。”宣室:汉代长安未央宫前殿正室,汉文帝曾在此召见贾谊。

〔27〕纡:屈抑。

〔28〕载结寝兴:《诗经·秦风·小戎》:“载寝载兴。”言思之深而起居不宁。载,语首助词。结,收束。


译文

我以浅薄的德行,恰逢受禅的时运。考虑同我的贤臣一起,思想加强治国的举措。然而光亮有限不能远照,被蔽掩的地方还很多。实在寄希望于贤能之士,来匡正我的寡陋和不明。有道是山林中人的志向,天子当予以弘扬;戒除贪婪劝去轻浮,意义等于治理国政。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常面对臣下百官。虽然还有他们执掌文书经略武事,各自尽力于他们的职守,众多的才士能力强见识明,致使朝廷和谐政令完美,然而安定和净化世俗风习,改变和研讨教化道德,自然非那种隐居箕山颍水的高人,不能担当这样的重托。

因此要虚怀若谷侧身而坐,一心思念清高的品行,不得不让您委屈地独自前往,褰裳湿足到这里同谋国事。就盼望您能脱了萝衣穿上朝服,走出山野来到朝廷。一定不要因为成汤还有惭德行,武王尚未尽善,而不愿降尊其身,不愿屈辱其志,使美玉束帛白白送去,蒲轮之车空空而归。我侧头面对东面的道路,立标计时殷殷期待。

伏羲、轩辕的时代太久远了啊,古往今来的事有所不同。我不能像黄帝那样驾车前去崆峒,在风中向广成子询问至道。现在我正再度在云台翘首而望,在宣室虚心等候。委屈贤德的内疚,使我起居难安。


赏析

古代有才学的文臣,常为帝王起草诏书。本文就是当时在文坛已享有盛名的沈约,为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公元502年即位)写的一篇诏书,旨在劝说隐居不仕的谢朏出山,为朝廷服务。

谢朏字敬冲,谢庄之子,十岁能属文,史有“神童”之称。齐建武中,与何胤等并征不出。梁武帝即位,再次征召,又不至。沈约此文当作于天监初年。他以代拟之笔,写出武帝求贤若渴的款款深情,致使后人有谢朏仕不称职,有负此敕之叹(见许梿评语)。

作者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历仕宋、齐二代,后助梁武帝登极,官至尚书令。他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当首推与谢朓、王融等人首创四声八病说,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很有贡献。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