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兰是我所在的亿融商城小区一位大姐,她大我八岁,习惯称她姐,她早已过了花甲之年,满头银丝,慈眉善眼,话语轻柔,举止优雅中不失翩翩风度。
在亿融小区,她家住二号楼,我家住三号楼,都是一楼,几乎是窗子对窗子。前些年,尤其是早晨,我常常能听到,一个甜美的女声在激情地朗诵,且普通话很标准,后来才知道是玉兰姐在她家阳台做早读,便对她更多了一些友好和偏爱。
玉兰姐是老年大学的学员,任英语班班长,她频繁参与活动,闲了作诗填词写文章,尤其热衷于朗诵,后来她参加了县上的朗诵协会,更是活跃分子一枚。
玉兰姐人如其名。似白玉兰,清丽雅致,韵味十足,她所在之处,清香萦绕,美艳却不浮华,圣洁中饱含底蕴。
还似紫玉兰,她常常站在台上,旗袍加身,光艳四射,馥郁芬芳,让人目不暇接,顿感一种成熟的韵味,超然金贵。
又似荷花玉兰,其实荷花玉兰更加名贵,外形神似荷花,也叫望春花,往往是早春二月开花,且花朵繁盛,花大色白,香气四溢,很是喜人。玉兰姐似荷如兰,疑似仙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品德高贵洁净,襟怀淡泊,一尘不染。
人到老年,红尘看穿,心已坦然。玉兰姐到这个年龄,儿女均已安顿妥当,她和老伴田明典安享晚年。
却说田明典老哥,脸黑心好人耿直,当年在部队也是团长级别,为人处世杠杠滴!转业地方后,常被身边人誉为“黑脸包公”。他如今是我们小区党支部书记,做人做事很有原则,更有底线,从不拐弯抹角,从不吃拿卡要,从不损公肥私,一心向善,一心向党,在我心中,他是退役军人的优秀标杆。
桑榆非晚,为霞满天。玉兰姐常常做慈善,她给汶川、给玉树、给本县赵渡水灾捐款捐物,已成为“条件反射”。她自己主动帮扶困难老兵和贫困学生,几乎每月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千多元做公益慈善事业。田哥则是积极主动地配合协助,从不说一个“不”字,他们夫妻俩心心相印,相濡以沫,相伴而行,自在又自强。这样,才使得玉兰姐身上那种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和满满的正能量彰显无遗。
玉兰姐在这样幸福美好的家庭氛围里,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悠哉乐哉。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心中有梦想,幸福便破茧而出。她利用闲暇之余,笔耕不辍,写出了几万字的报告文学《一个女囚的讲述》,写出了近百篇(首)散文、随笔和诗词,并发表在县内外一些文学网络平台和本县的《同州》《沙苑》《聚大荔》《三河潮》等杂志上。
作为退休人员,她爱好文学,加入了县作协、诗协、朗协。她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活跃在大荔文化圈,成为大家非常敬仰的一位文友大姐。由此我想,一个女人,一旦有了文化内涵,那么她身上就有了一种难以看透的气质,就自带了“气场”,自带了“磁场”,自带了浸润别人的“能量”。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前不久,玉兰姐告诉我说,她想出书,我大加支持,并帮助她把百余篇文章和诗词精心编辑,作品集起名为《幸福破茧而出》,并把她的作品归纳为“感谢党恩”“报告文学”“难忘亲情”“剪裁生活”“诗意人生”“故土情怀”“家乡美食”“蹉跎岁月”八辑,书中还配发了她在不同时期的一些照片和她的剪纸作品。她请高人写了序,这本“心血的结晶”便贺然成书。
我在等待春天,在含情脉脉的花期,品读春的消息。梦影中,盛开的玉兰花,样子很美,花盈树上,花开嫣然,吉祥绽放,幸福破茧,别样风采,为望春的视野里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2023年1月9日于聚大荔·凌烟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