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峨的秦岭主峰太白山屏帐中,在千年古刹法门寺守护下,在西宝高速路和西宝高铁路即陕西关中道两条主干线中间,丝绸之路必经地,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一个古老的千年古镇,那就是我的家乡陕西省扶风县绛帐镇的绛帐街。
追寻绛帐街的历史渊源,还要从东汉著名的儒学家、经学家马融说起,传说他曾在绛帐街东觉寺(即解放后的绛帐中学所在地),一块平台上,撑起一个绛色的帐篷讲学,绛帐传薪这个历史典故由此而来。今天的绛帐初中恢复的绛帐台及绛帐台中的马融塑像就是还原历史、追溯历史的很好见证。
回荡在古镇的驼铃声,商旅不绝的繁荣景象,在历史的印记上历历在目。解放前,父辈们孩提和少年时代,翘首期盼过驼队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只要听到驼铃声响,都会从家中跑出来仰望,一是骆驼在陕西关中农村小镇上很少看到,二是部分高鼻梁、大眼睛的外籍商人稀罕,三是驼队驼峰上挂的箱子和搭挂的物品都会让他们一饱眼福。听父辈说,解放前,绛帐街城南门附近的板材交易市场热闹非凡,每逢阴历的双日,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会来这里买卖板材,工匠们盖房子、做家具使用的板材,这里是最全、最好的集贸市场。北城门楼附近的北巷是柴货交易市场,有卖麦草的、有卖玉米杆、豆杆、棉花杆的,好一点的就是当地人所说的硬柴(即树木或树枝劈的柴货)。这是解放前绛帐街卖锅盔馍、包子馍客商经常光顾的交易市场。绛帐街的北壕是原来的牲畜交易市场,城壕西北角的马、牛交易市场,紧挨北城门楼的是猪、羊、狗、鸡等小家禽交易市场。北壕集市密密麻麻,人来人往的人群,农家所养的家禽家畜,应有尽有。这里堪称绛帐街很繁荣、很兴旺的集市。
解放前,绛帐街的社会福利院很有名气,美国导演马克·罗布森执导的美国传记片《六福客栈》中,世界巾帼英雄,英国杰出女士、慈善家葛拉蒂,她所救助100多名孤儿,抗日战争转移西安,后曾躲藏在这里。扶眉战役中伤残的军人,无家可归的战士、军官等都安置在这里。古镇的遗迹及绛帐街社会福利院,通过《六福客栈》中主人翁英国的葛拉蒂和美国的上尉-林漂洋过海,已在欧洲、美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在国外人的眼里,千年古镇绛帐街,彰显得更加繁华而神秘。
绛帐街的染坊,在关中很有名气,清澈见底的洗染水,夹杂着五颜六色染缸水,还有院落后面的扎染坊,挂着五彩缤纷、各种鲜丽颜色的扎染布料,迎风舞动,弥漫着浓厚的、古老的作坊气息,能进染坊的老百姓,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生活。生活的大染缸,让古镇的老百姓没有一丝污染,永远至纯至真。
解放前,绛帐街的铁匠铺子、金银匠铺子很多。跳出红炉,身无烧烙。琳琅满目的金银饰品,是婚嫁人家必去之处。据老人回忆,晚上九十点钟,还有挑着货郎担子或手提馍蓝馍笼,到处吆喝叫卖的商客,地处西北偏僻的繁华古镇,在夜色中从不逊色!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绛帐街的“二月二”古会最繁华,街道东西两头(春光村和西街村)的戏台上演的秦腔戏、陕西关中的有名杂技团都会来古会助兴。“飞车走壁”,“就地拾金钱”精彩的自行车、马术等表演。都会迎来雷鸣般的掌声。“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一天,孩子们欣喜若狂,一碗香喷喷的炒玉米、炒豆豆(豆豆馍、白豆、小黑豆等)便是最好的礼物和小食品。家里父母跟会(赶集))回来,还会买一些麻花、油糕、苹果、梨、柿子、拐枣(一种吃的秦岭山野生的水果,据说可以治疗男性前列腺疾病)等等,这些都是那个年代的稀罕之物。二月二,学校会放假,我和个别同学喜欢去看秦腔戏,这或许是自己带村里的同龄小伙伴去渭河用石头在芦苇荡中搭戏台,学唱戏的缘由。记得村里的小伙伴、小戏班其中的一位小伙伴,有一次家里有事,不能一起玩,来我们家请假,母亲和姐姐当时既吃惊又觉得好笑。一年之计在于春,绛帐街的二月二古会,农家春播前,最好的集贸市场,吸引着四面八方,方圆几十里的人来这里跟会(赶集)。人们在耕种前,都要来这里购买农用物资及农具等……
在绛帐街,街道东口现在仅存的语录塔,经过历史的沧桑与洗剂,坚定的耸立在那里,听父辈说,那个年代,从街道路过必须背诵一条毛主席语录才能通过。在我的记忆里,每年“五四青年节”,镇上都要组织游行展演和文艺节目比赛活动,绛帐镇的中小学学生都要参加,喧天的锣鼓声音,像小树林一样的红旗队列等,合唱、小品、吹拉弹唱等革命样板戏、整整要折腾一整天。绛帐街有扶风县两个重要的工厂,一个是位于绛帐初中东边、紧挨绛帐初中的扶风县毛巾厂,一个是位于绛帐街中心十字西边,老绛帐镇政府所在地的东边扶风县铸造厂。扶风县毛巾厂的毛巾曾远销到东南亚等国,铸造厂生产的铁锅,远销西北五省区,曾跨过黄河远销山西等地。在我上初中时候,吃商品粮(那时候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城镇户口就是商品粮)的娃,基本是毛巾厂、铸造厂、绛帐镇政府、绛帐车站。这些城镇户口的同学,升高中分数线会比农村的孩子们低。在我的记忆里,绛帐街老街道两边都是木板盖的阁楼,其中绛帐街“天义堂”(绛帐街药铺)、理发店(国有)、照相馆(国有),以及私人的杂货店等琳琅满目,绛帐街卫生院,绛帐街中心十字口卖羊肉泡馍的食堂也都是县上的单位,十字东南角的中国农业银行(现改成陕西信合扶风县绛帐一个营业点)也很早就有。古老的街道应该说是应有尽有、功能齐全。
绛帐街的酒庄,解放前很有名,李白的一句诗:“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让太白名酒名扬国内外。解放前,我们那把酒庄叫“烧坊”。烧坊都有地窖,专门用来存放酒。在那个烽火连年的峥嵘岁月,扶眉(宝鸡的扶风县与眉县)战役中,绛帐街的烧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地下党的交通站设在烧坊,战役前,地下党将战役的军用物资秘密隐藏在酒庄(烧坊)的地窖里,酒是易燃物,谁都不会想到枪支弹药会敢与白酒存放在一起。这件事因为是机密,至今绛帐街没人提及此事,也没人知道此事。后来酒庄的酒窖在扶眉战役中,都做为地下防控设施。(如绛帐街卫生院、绛帐镇老政府院子的等等)
绛帐街,以前听父辈讲叫“齐家埠”。我在想,是否这条古街靠近渭河,以前渭河水也大,没准绛帐街远处人来赶集,买卖物资也可乘坐船而来。绛帐街的南壕、北壕其实就是远古的护城壕沟而已,后来护城壕沟不用了,才住上了老百姓。我上初中的时候,好多同学家都住在壕里,壕里还有窑洞。时代的变迁,现在看不见壕沟了,都是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楼房。唯独引人注目是绛帐街恢复修建的南、北城门楼,以前也是我回老家的必经之路,城门楼复古听说是我们绛帐初中以前的老校长(李义长老师)参与修建,恢复的古建筑城门楼的画及雕塑都是他亲手做的。初中的老校长李老师已经过驾鹤西归,每次路过城门楼心里仿佛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和在他当校长时候,孜孜不倦的讲话传授..........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在李老师任校长期间,一批又一批从绛帐初中走向全国各地的英才骄子。
岁月蹉跎,时光荏苒,千年古镇,绛帐街。随着历史的潮流,勇往直前,如今古老的街道,已建起一排排漂亮的小洋楼,绛帐工业区大大小小的工厂已星罗密布。街道大部分人在西安或宝鸡买了自己的房子,现在农忙回乡下,农闲回城里,享受大城市人的生活。2021年六月即将重修的绛帐火车站,将给古老的绛帐街再次带来活力,到时去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佛教圣地法门寺景区更加便捷。在全国新冠疫阴影笼罩下,相信这个古老的镇子,绛帐街及其父老乡亲砥砺前行,不负众望,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