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理论 >> 文学应有扩展生活世界和爱的能力

文学应有扩展生活世界和爱的能力

2025-08-15 11:43:07
浏览量:

不能局限于“个人生活的小小一角”

优秀的作家都具有强大的写作能力,譬如艺术地把握生活与理解生活的能力、思想的能力、想象的能力、精神承担和批判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能力等等。对于当下的青年创作而言,有些优秀的青年作家的确以出色的创造性,写出了许多让人称道的作品,但有些青年作家的写作能力与优秀的作家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文艺报》近期发表的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的署名文章《当前青年文学创作面临的几个问题》中,曾提到两个重要的问题:重复而单调的“我”和越来越远的“生活”。这两个问题对于一些青年作家的创作而言是特别需要重视的。最近阅读了一些青年作家的小说,感觉他们的小说结构、语言表达都有一定的文学性,但小说的生活世界的确“重复而单调”,存在着“疏离生活”的倾向,他们写的往往是个人的、或围绕自己熟悉的“人事”展开的生活,情感有点“自恋”和“内倾”,思想有点“飘忽”和“绵软”,作为一个阅读者很难与作品建立“共情共思”的深度联系。这种感受也许是我的偏见抑或是审美趣味的局限,但我还是想把这种感受写出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因为我相信优秀的作品必定会在人性、情感、思想等方面对阅读者产生深刻影响,而不是游离于阅读者思想情感之外的文字符号。

由当下这种文学阅读的感受,我想到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谈到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前半期的创作时的观点,他认为那一时期“大多数创作家对于农村和城市劳动者的生活很疏远,对于全般的社会现象不注意,他们最感兴味的还是恋爱,而且个人主义的享乐的倾向也很显然”。进而,他指出了当时创作界存在的两个问题:“第一是几乎看不到全般的社会现象而只有个人生活的小小的一角,第二是观念化。”把茅盾的观点与现在一些青年作家的创作联系起来看,对于我们理解当下的文学实践也是有意义的,因为茅盾指出的这两个问题也正是今天部分青年作家存在的问题。在当下的青年文学创作中,除了写“个人生活的小小的一角”的问题之外,“观念化”的问题也是存在的。

我曾集中阅读了某个文学期刊发表在同一期上的三篇小说,小说所写内容似曾相识,人物性格模糊不明,都是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相关的人物关系中展开叙事,人物淹没在日常琐碎的经验中,看不到时代大背景下人物的丰富内心和命运轨迹。这种小范围阅读,也许不能说明普遍性的问题,但这种缺乏“个性创造力”的写作,无疑体现出生活经验单薄的“观念化”痕迹。与此同时,有些青年作家怀抱着良好的愿望,去表现时代的“大主题”,但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作品出现了图解主题的观念化倾向。如何看待当下创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呢?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的观点,同样是值得参考的。当时创作界出现的“生活领域狭小及观念化”的问题是被许多人注意到的,从青年群体内发出来的普遍呼声是“让它自由发展好了”,但这空空洞洞的一句“让它自由发展”显然不是当时实际所需要的。因此,茅盾引用了署名“说难”的《我对于创作家的希望》一文中的话来说明应该怎样克服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就是,作家们除“感情的锻炼修正和艺术力的涵养之外,实际社会是不能不投身考察的。文学(广义)中之文法语法方面,是不能不分心研究的。旧来之语体小说,是不能不参考的。新闻纸第三面的纪事,是不能不多看的。而且街谈巷议和许多外行人的议论,也是不能不虚心听受的”。对于当下部分青年作家来说,这些建议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刻把握变动的生活中隐含的发展逻辑

结合茅盾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前半期文学创作存在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从现在一些青年作家的创作实际出发,我认为当下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应该具有更加强大的扩展生活世界的能力和爱的能力,这是因为作家只有在拥抱生活的过程中,使自我与人民大众密切融合,才能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鲜活的生命感受,克服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扩展生活世界的能力”,就是要求作家走出自我生活的小小一角,走进大地、原野、山川、河流,走进民间、乡村、城市、街道,走进在这广阔世界上生活着的人们。走出狭小生活空间的身体和灵魂,会在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感召之下,感受到敞开的心灵世界中散发出的活力和芬芳,体会到人民的伟大和劳动者的尊严。作家理应去理解、把握这样的世界,应该有能力去开拓自己的生活空间、拥抱这样的生活世界。一个优秀的作家,是不应该漠视这一切的。

提升作家扩展生活世界的能力,首先就是要确立人民性的写作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多次强调文艺人民性的重要意义。“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的论断,就是要求作家从人民性的立场来艺术地认识生活、把握生活、表现生活。唯其如此,才能创造出艺术的博大,表现出深厚的生活境界。其次是不要错误理解“纯文学”的观念,认为文学可以“疏离生活”,陷入自娱自乐的幻觉。上世纪80年代所倡导的纯文学观念是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产生的,其目的是解放文学自身的美学力量,当时关于文学的“内部问题”与“外部问题”的讨论也与此相关。但纯文学的倡导,是否意味着文学可以疏离现实而存在呢?显然不是,现实生活在最基本的层面制约着文学的发展,这是文学的基本原理。我在以前写过的短文《文学:与“生活世界”建立“信任”关系》中曾表达过这样的看法:纯文学的倡导是以“文学的形式”对现实生活的一次有力介入,文学究其根本来说无所谓“内部”与“外部”之分,在文学作品中,文学与社会、政治、文化、结构、语言、叙述等是相互关联、无法分割的整体,正是在这种依存和联系中,文学与生活世界建立了开放的审美关系,使文学在艺术表达生活的过程中迸发出独特的光辉。

就创作过程而言,作家扩展生活世界的能力体现在对经验和想象的表达。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文学作品中的经验,有亲身经历的经验和没有亲历的经验之分,但这两种经验都必须通过艺术的想象和叙述,组合成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关、又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艺术世界。这样一来,在经验、想象的表达过程中,生活的逻辑或者人性变化的可能性就变得尤为重要。文学作品中经验、想象的表达不符合生活的逻辑或人性变化的可能性,就会带来文学作品沦为“胡编乱造”的可能。这会降低文学作品的艺术质量。因此,把生活的逻辑或人性变化的可能性纳入艺术的想象和叙述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作家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对变动的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人物有所了解,与繁复生活和各种人物建立深刻的联系,洞察丰富、复杂的生活真相和人们的内心世界,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那些在“房间里游走”、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的作家,是很难深刻地把握变动的生活中隐含的发展逻辑以及人性的复杂与变化的。这一点应引起所有写作者的深思。

以“爱”的情感去拥抱世界

把生活的逻辑和人性变化的可能性纳入艺术创作过程,不仅体现了作家开拓题材境界、拥抱生活世界的能力,而且也彰显了优秀作家必有的艺术素质。这种能力的内在推动力是“爱”的情感。一个有能力爱自己、爱他人、爱人类、爱世界的人,才有能力去拥抱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当下一些青年作家的作品来看,呈现出“情感衰退”的倾向。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时读不到强烈的爱与恨,淡淡的情感缠绕着笔下的人物,有点游移、模糊,他们似乎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情感,有点故意装出来的洒脱,又有点人为的刻意压抑或表达的无力感。

造成这种情感衰退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消费文化语境中情感的物化与浅表化,沉溺于网络世界中对真实的人的情感的淡漠,过于重视作品的技巧与语言忽视人的情感的深度体验,文学史上“零度写作”现象的影响,等等。但归根结底,是因为创作者“爱的能力”不够。譬如,写男女恋爱的小说,彼此都不愿投入过多的情感,考虑的是恋爱过程中的利益得失或分手后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即使欲望的冲动也会有一些精明的算计或情感之外的其他因素。这种情景在许多小说中都能看到。这样的小说也许能表达出消费文化语境中男女恋爱的困境和无奈的悲凉,但作为创作者,如果也沉溺于这种情感,缺乏超越这种情感的“爱与悲悯”,就无法写出这个时代的深刻内容以及对生活现实的批判性思考。遗憾的是部分青年创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向度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没有太多差别。

类似的情况在一些写家庭、职场的作品中也存在。概括小说中的“情感衰退”现象,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有的作品写的是自我熟悉的小圈子生活或者就是作者自己的生活,他的情感表达是围绕着自己的好恶展开的,是单向度的自我演绎,似乎没有能力去和更广阔的世界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有一类作品,对小说的语言、结构形式或者幻化的某些形象特别迷恋,创作者爱的是虚幻的美感,并不是活生生的人本身,这样的情感难免显得单薄、苍白。还有一些主题性写作,存在着模式化、同质化的倾向,缺少对现实生活的情感投入和整体观照,缺少“民胞物与”的大爱情怀……这些现象说明文学“创作主体的情感世界”需要注入新的情感力量,创作者不仅要爱自己,还要爱他人,爱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命以及为这个世界的美好而努力奋斗的人们。

由此,创作者应该进一步与这个世界建立“信任”关系。与生活世界建立信任关系,意味着创作者以“爱”的情感去拥抱生活,在自我与社会的联系中扩展生活的世界。有了这种爱的能力,不仅会发现生活与人的美好,产生讴歌生活的激情,也会在生活中看到假丑恶以及人性的黑暗与丑陋,以批判精神直面人生,彰显生活的理想。把生活包含于艺术中,把爱内化于创作者的情感中,以深刻的思想支撑起创作者的意志去直面现实的存在,并以无限的爱意去拥抱生活中的人及人类的命运,优秀的作品也许就会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一个过于纠缠于一己悲欢的创作者可能会失去自我,一个以大爱情怀融入生活世界的创作者可能会获得艺术生命的辉煌。我们期待具有扩展生活世界和爱的能力的作家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