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刘立明 >> 童年趣事——粘知了

童年趣事——粘知了

2024-04-25 17:18:12
浏览量:

  生活在北方尤其是山东的70后,大概都能记得小时候粘知了的情形。不谦虚的讲,当年的我属于粘知了的高手。知了学名叫蝉,我们山东老家话叫“消心”(谐音)。

  童年的农村,是真的农村。有农民、农田,每个村子的四周大都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水塘或者芦苇塘。夏天一场雨过后,水塘里的水满满的,放学后里面都盛满了游泳的孩子,其中也有我。所以一般农村出来的孩子,很少有不会游泳的,只是姿势都不太好看。那时候游泳也不叫游泳,叫浮水。现在都说会不会游泳,那时都会问会不会浮水。

  小时候村里的树林很多,杨树、柳树、榆树,知了最喜欢柳树。据说柳树枝的汁液是甜的,所以知了愿意在柳树上。正式粘知了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和道具:一根长芦苇、一把白面、一根已经穿好的针线,再加上一些辅料(比如细的硬树枝等)。如果觉得芦苇不够长,就会再接一段竹竿,确保高处的知了也能够得着。

  粘知了前面这些准备工作,最核心的就是用白面和成有黏性的面筋。这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如同和面一样,放水太多就冲走了,放水太少又无法揉捏出面筋。好几次,我都是浪费了好几把白面,被水白白的冲走了。面筋和好后,为了防止变硬一般都含在嘴里,保持他的湿润,用的时候吐出一块即可。找一截较细的硬树枝插在芦苇的最顶端并固定好,树枝上面涂抹面筋。为了防止面筋脱落,一般还要在树枝上缠一层细线,增加与面筋的摩擦力。那时候村里好多地方生长一种灌木叫红荆子,质地坚硬,一般都会用红荆子作为细树枝用来涂抹面筋。

  一切收拾妥当,拿上穿好的针线就出发了。知了几乎到处都是,如果自己院子里有柳树啥的,根本就不用出大门,在自己家粘即可。当时我们家种了半亩香椿,知了也爱栖息在香椿树上,所以我一般都会去自家香椿地里粘知了。知了分两种——一种是叫的,就是一到夏天叫的你很烦躁的那种;一种是哑巴,整个夏天沉默无语。以我粘了多年知了来看,总觉得哑巴知了要比叫的知了聪明,因为知了一叫就暴露了它的位置,不像哑巴知了,碰运气你才能发现。每次粘知了,杆子上的面筋快要碰到知了翅膀的时候,如果是个哑巴知了,一般就会提前觉察到,然后震动翅膀,飞了。

  所以,粘知了还是有技巧的。有时候你轻轻的透过树叶把杆子举上去的时候,还差着好大一截呢,知了就飞了。有时候面筋都已经结实地粘在了知了的翅膀上,结果无论你怎么往下拽,知了似乎是傻了一样死活不下来。有时候粘到了,还没等把杆子放到地面,知了挣脱面筋飞了……

  所以粘知了这件事,最好是两个人。一个人粘,一个人负责打下手,负责把粘到的知了从面筋上摘下来,然后还要把面筋再涂抹好。有时候天气热,还要经常的把面筋全撸下来放嘴里嚼一嚼,再涂抹上,保持黏性。

  差不多一个中午的时间,粘几十个知了不在话下。每一个知了都用早已准备好的针线穿起来,长长的一大串。

  其实知了没有多少肉,就是脊梁骨那里有点肉。所以每次粘了很多,真正吃到嘴里的肉并不多。

  粘知了,大部分都是用来打发童年的有趣时光了。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