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和先生回家探亲,汽车刚驶入安化车站,侄儿就迎上了我们。老嫂子已经打好擂茶,站在大门口翘首以待。本来长途跋涉,我们已经疲惫不堪,可一进家门,被那扑鼻而来的擂茶香味便撩起了我思绪万千。
家乡的擂茶——安化擂茶,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源远流长,具有两千多年历史。
打擂茶有专门的工具:陶瓷擂缽和擂茶棒。擂茶棒是用山苍子树或桂皮树制作而成的,用这样的擂茶棒擂的擂茶,具有一种特别的香味。打擂茶时,先把茶叶、生姜、山苍子和炒香了的花生仁和芝麻等料放到擂缽里,用擂茶棒擂碎。擂茶也要讲究技巧,手要握在擂茶棒的支点上,使擂茶棒游刃有余地在擂缽里打圈,这时茶味四溢,满屋飘香。茶擂得越细,喝起来口感越好。擂茶料擂好以后,把煮好的米浆倒入擂缽,加入适量食盐,调和均匀,一缽香喷喷的擂茶就制作好了。
擂茶打好了,还需要下茶的小吃,方言称为“伴茶”,是炒香了的花生、葵花籽、南瓜籽、红薯片和酸嘢、糖果、点心等等的总称。我们家乡家家有一个木制的茶盒,可以提着走,茶盒门上还有浮雕,茶盒里面是九宫格,九宫格也是用上好的木料制作而成的,每个格子四边都是镂空的雕花,整个茶盒里里外外上的是朱红色的漆,颇有几分精致。九宫格的每个格子放一个碟子,每个碟子盛一种伴茶,我们习惯称作“九个碟子”。
喝擂茶的时候,先把茶盒里的九个碟子摆在一张大桌子上,碗里盛好擂茶,擂茶上面还撒一些香脆的花生米、芝麻和黄豆。大人小孩围着一张大桌子坐下来,一边喝着香喷喷的擂茶、剥着花生、嗑着瓜子、嚼着酸酸甜甜的酸嘢,一边聊天。旁边还有一个专门舀茶的,热情又风趣。别人喝完一碗又给舀上一碗,还不停地劝大家“多喝几碗”。有人说“刚吃过饭肚子盛不下了”,舀茶的一边快言快语“茶有茶肚子,饭有饭肚子”,一边手脚麻利又给舀上一碗。大家都喝得十分尽兴。
寒冬腊月,只要哪家打擂茶,便就把大伙儿叫过去一起喝擂茶。主人打好米浆,煮好饭豆和玉米,同擂茶调和在一起,还腌好了一大缽子酸萝卜。大家围着火炉而坐,主人干脆不用九个碟子了,索性用手抓伴茶,大把大把地抓给大家,大家呢习惯地扯起衣兜接过来。一边喝着热乎乎的擂茶,一边烤火聊天。小朋友端着小碗,碗里放着瓷羮,走近擂缽旁边,小声地跟舀茶的说:“要脚脚”(指沉底的豆豆和玉米)。他们坐在小板凳上,吃得十分开心,有的把茶水滴到了衣襟上,赶快用小手将它抹去,有的豆豆滚落到了地上,又连忙捡起来塞进了小嘴巴。吃得打起了饱嗝,还伸出舌头舔着瓷羮,亮晶晶的小眼睛还盯着那擂缽。大伙几碗热乎乎的擂茶下肚,肚子饱饱的,身子也暖暖的。
夏日炎炎,食欲不佳,喝擂茶是最好的选择。擂茶时添些生花生米和生芝麻,煮点绿豆和嫩玉米,同擂茶调和在一起。把擂缽端到堂屋里的大方桌上,把腌好的黄瓜、蕌头摆上来,桌子上还放一个拼盘,各种伴茶盛在盘子里。大伙一边喝擂茶,一边乘凉。夏天喝擂茶比吃什么都舒服,比吃什么都过瘾。
我们家乡还有一种特别的习俗,叫做“送茶”。如果村子里谁家盖房子要请匠人和零工,主人家侍候工匠每天必须三顿饭两缽茶。我们管上午十点许叫茶时节,下午四点许叫下茶时节。茶时节和下茶时节都要招待工匠喝擂茶,这家的主妇实在忙不过来。吃饭的人多了,蔬菜也紧张。于是邻里乡亲互相帮衬,送茶送菜。把九个碟子和擂好了的擂茶料一起装进茶盒。然后一头挑着茶盒,一头挑着一篮子新鲜蔬菜,送往主人家。主人只需用开水把擂茶料调和,把九个碟子摆出来,工匠们就可以喝到可口的擂茶。
我们家住在离梅城不远的萧家冲,冲里有四户人家。小时候,每年的大年初一拜新年,我们小孩子最积极。一大早起来穿上新衣服,结伴挨家挨户去送上新年的祝福。每到一家,都要给我们每人一小撮箕伴茶,伴茶里还有糖果呢。小撮箕是用楠竹的笋壳叶手工制作的,很可爱,可盛半升左右的东西。再给一对印子粑粑,还给六张佰圆的大红票子,哇!简直太高兴了。第一套人民币的壹佰圆面值相当于现在的壹分钱,可那个年代六佰圆可以敲三块米糖或买两个鸡蛋。我们先是把伴茶兜在上衣口袋里,口袋兜满了,就把帽子取下来盛伴茶,到后来只好把罩衣脱下来,用带子把两只衣袖的袖口扎紧,把伴茶盛在衣袖里,然后把衣服挂在脖子上,蹦蹦跳跳地回家了。每户人家都准备了新年的第一缽好擂茶,九点后大人开始轮流拜新年送吉利,一天下来擂茶、糍粑,还有甜酒,让人应接不暇。我们拜完了年就去打地老鼠(陀螺),跳绳、踢毽子,如果下雪就去堆雪人。每年的大年初一,是我童年时代一年当中最快乐的一天。
上中学时,我的一些同学很喜欢喝我妈妈打的擂茶。每到寒、暑假,同学们来我家。几个人聚在一起,一边喝擂茶一边聊天。畅谈四处见闻,讨论理想抱负、憧憬美好未来。那时候的我们纯真无邪,友谊伴着茶香沁人心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家乡教书,时常有学生家长请我们全校十几位老师去喝擂茶,那场面呀,可谓是茶宴丰盛,谈笑风生。
后来,我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总是惦记着家乡那碗香喷喷的擂茶。打擂茶的工具,几十年随身携带,居住到哪里擂茶就打到哪里。我们家已经形成了习惯,每个周日中午打擂茶,以茶代饭,吃剩的留着第二天当早餐。我儿媳妇是广西人,她不仅学会了喝擂茶,还学会了打擂茶,她的安化擂茶打得很地道,很受欢迎。
我们家乡朋友来了,擂茶当先;贵客来了先上擂茶,然后好酒款待;红白喜事,客人到了,先喝擂茶,再开酒席;有人过生日,擂茶献爱心。现在连打麻将、玩牌,牌馆里也要招待擂茶。我们家乡一年四季天天有擂茶,处处有擂茶,只要你想喝,随时可以来几碗。
家乡的擂茶选料讲究,营养丰富,具有疏肠养胃、生津提神、清凉解渴和防风祛寒等功效。选料不同,功效也就不同。喝起来清香可口,百喝不腻。怪不得有的老人家到了临终之前还要喝几口擂茶才安详上路。
家乡的擂茶——安化擂茶,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家乡儿女。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安化梅城镇已经成为红色旅游景区,家乡的擂茶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体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赞誉。家乡的雷茶——安化擂茶,历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