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女性散文-无图 >> 浅浅喜欢,珠溪古镇

浅浅喜欢,珠溪古镇

2025-09-02 16:24:33
浏览量:


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知道迷倒多少看客,许许多多的人在心里从此有了一个烟雨江南的印记。

珠溪古镇,自古以来多水,便有依水而居的群居,也就形成了一条又一条小巷,古街。对我而言,真的不太了解珠溪古镇,如果不是一次偶然,我想我一辈子都不知道家门口有这么一个玲珑小镇,更不会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的视线里。

当我第一次来到江苏省盐城市城南,眼前的珠溪古镇时,我才猛然发现这里因小而出奇,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竟然完完全全地还不知道这里。

小桥、流水、人家、亭台楼榭,行至小石桥,放眼望去,清澈的河水上水阁错落有致,一幅真正的“人家尽枕河”画卷,宛如仙境,这就是盐城的千年“珠溪古镇”,土名也叫“伍佑场”,位于盐城南环路以南,依串场河一侧而居,与都市繁华一步之遥!当我们走进小镇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晋朝时期,这个地方便开始建立了盐场,到唐朝的时候,此地已经是著名的伍佑盐场了,后来到明朝天启年间,伍佑场正式建镇,因为河网密布,纵横交错,独特的水乡地理环境,让聪明勤劳的人们利用水资源养殖河蚌盛产珍珠,久而久之,“珠溪古镇”因此得名。虽然多次因为战争焚毁破坏,经历过多次复建,不管怎样,这一座饱经风雨沧桑的千年小镇,在盐城的闹市区还是完完整整地保存下来,已经非常完美了。

远看,黛瓦青墙,飞檐翘角,木质的雕花窗,斑驳的青墙;我顺着小河漫行,弯弯曲曲的小巷,麻石铺路。不知不觉,古朴高大的石碑坊映入眼帘,石碑坊刻着“德配天地”四个大字,是“古镇之魂”,也就是到了标榜古镇重要的文化基地——文庙,也称孔庙。

顾名思义,文庙,是一座文化之地,群英荟萃。文庙始建于明朝弘治二年也就是公元1489年,由当时的两淮盐运判官,相传徐鹏举从雄伟的棂星门踏入,小广场中央有一座玲珑小石桥,刚好贯穿并把荷塘一分为二,布局恰到好处,走入大成门,迎门中央孔子的塑像,庄严肃穆,让人心生敬意,许多人会烧香许愿保个平安。这是古镇的核心之地,更是古镇的文化重要象征,古色古香的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圣像,彰显孔子在古代社会中崇高地位,其中展示了曾经古镇的模型,陈列了许多与孔子,儒家文化相关的文史资料,古书古画,孔子七十二弟子的简历文献,皇榜,状元卷,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盐城历史上许多的重要人物,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展示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人们更深地了解研究儒家,古代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宝贵资料。听当地的百姓说,古镇这里不定期会举办各种文化,传统节日庆典、祭拜仪式,如果你喜欢传统的文化历史,不妨到这里目睹隆重的庆典,欣赏欣赏,就一定感觉不虚此行了!

文庙出来,顺巷而行,转悠到“文曲巷”,名副其实的“美食巷”,小巷处处飘来诱人美食的香味,泛着浓浓的烟火气。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众多地方上各式各样的特色传统店铺、手工作坊,百年老字号美食店铺,还有珠溪小镇地方的烧饼、醉螺、卤鹅、糖麻花等等,其间穿插特色小酒馆、茶社、咖啡馆、书店、奶茶店等,如同红花虽好,还要绿叶点缀其间,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味蕾、视角得到满足,回味无穷。总之,古镇带来了恬静、舒适的感觉,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感受传统的味道和文化的传承,让人好生喜欢。

“水乡小巷多,人家尽枕河”。可以看到古老的庭院,被脚步磨出油光的青石板,都泛着民风古韵,一股悠久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无不诉说着蹉跎的岁月,用手轻轻地触摸,指尖上的粉墨,就滴落成了带着唐诗宋词的清幽。即使这里开着的店铺,也仅仅是为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而设立,看不到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听不到商贩们沿途的叫卖吆喝声,只有怡然自得的人们和我们擦肩而过的背影,偶尔相视而笑的惬意,把日子过得安稳,活得沉稳低调,不张扬不比较不炫耀,只将美好收藏。一直以来,这里至今仍较好地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依然依水而居的水乡生活,保留着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生活习惯,过着安逸并与世无争的水乡慢节奏的慢生活。这里虽然身处闹市,却没有大都市的热闹繁华,倒多了几分宁静,总有一些美好,沉淀在时光中,温暖着我们的记忆,一切还是古老的样子。小镇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条小巷,每一座古桥,都仿佛在浅浅低语,仿佛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漫步其中,的确“小城故事多”,提起珠溪古镇的文化渊源,不得不提到家喻户晓的两部古典名著了。听说明代施耐痷著《水浒传》中,部分人物故事就是吸取了当时伍佑场盐商文化和码头文化的精髓。清代李汝珍所著的《镜花缘》也是在伍佑场里完成,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古人情牵梦萦的寄托,闲暇之余,提起来说一说,看一看,都是小镇人的骄傲与自豪。

我真的无法形容,珠溪古镇给我的第一印象,如果说江南的周庄、乌镇、西塘、南浔……是中国江南水乡风貌最具代表性的城镇,它们以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古朴的吴侬软语民俗风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第一印象是“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马头墙”,是古镇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似乎进入了久远的历史,在烟雨长廊下,听雨声滴答作响,像皇帝的女儿,而珠溪古镇就仿佛是藏在深阁里的大家小姐,至今都没被打扰过,蕴含着时光沉淀,却也惊不了她的千年梦。

走到南街,依水而立的茶社,古朴怡人,走进去坐下,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闲,轻煮岁月漫煮茶”的水墨风情,看到小路斜对面远远一店铺,三块牌匾,吸引了我。最上面蓝色的《南街29号》,中间泛着古铜色的《江苏老字号》,下面灰白底色配黑字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牌,放在地上靠墙而立着大红牌,特别引人注目,“贺合成昌”2024年正月初一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放,我看到,忍不住立马站起来,乖乖,咱大盐城小地方居然有东西能够走进央视黄金直播间,不简单,不去逛逛实在太遗憾了,未进门就闻到一股香气,向内一瞧,看到令人垂涎欲滴的“糖麻花”各式各样的礼品盒。

众所周知,“南有伍佑糖麻花,北有天津大麻花。”伍佑的糖麻花,家喻户晓,的确名不虚传。店主是第三代非遗文化传人潘桂山,热情地端出放色如栗壳红亮,形似双龙戏珠的糖麻花盘子,我咬了一口,既香甜又酥脆。一边吃着糖麻花,一边看着墙上糖麻花的制作工序,还有企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各项荣誉证书、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牌,特别是2015年还被授予“江苏省非遗物质文化”示范基地。看着一张张烫金的荣誉证书,承载着“百年老字号”文化传承的深厚底蕴和创新的发展,更加代表了合成昌人的智慧与坚守。

时光荏苒,古镇,是历史的见证,保存着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古迹,如古老的祠堂、庙宇、碑文、雄壮威武的宝塔、古桥、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美丽婉约的江南水乡画卷。有一天,当你累了,疲惫了,想要寻一方山水,轻寄幽怀;寻一处庭院,可藏余生;寻一壶香茶,可慰风尘;不念繁花似锦,只愿前往的诗与远方,你可以不用一个人背上重重行囊去天涯海角,只需来到身边的珠溪小镇,找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来到如诗如画的水乡古镇,抑或雨季一袭素裙,一柄花伞,在斑驳的青石板路上从头走到尾,听雨声寂寥,仿佛完成一次时空穿越,尽情感受岁月沉淀下这幽深的雨巷,宁静,美好,做一个丁香一般芬芳的姑娘,浅笑如花。

不同的心境,不同的风景,走走停停,总感觉时光太快,美好的一切还在时光里延续着,林徽因曾说:“太感性过不了柴米油盐,太理性过不了风花雪月,余生只愿手执烟火以谋生,心怀诗意以谋爱,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是的,累了,恰逢一座名叫《言+买书汇》的图书馆,独特的名称与设计,让我一下子忘了疲惫,倍感欣慰,走进去,大屏幕投影仪正在播放知识题材的电影,宁静整洁以及简约的布局风格,给小镇增添了一抹浓厚的书香气息。饿了走进“珠溪

工农饭店”,享受惬意有情调的水上餐厅,灯光,喷泉,音乐,令人不亦乐乎。

岁月静好,华灯初上,小桥卧波,宁静优雅,流水浮灯,如锦缎般丝滑的湖水绕过水墨色的小镇,麻石路弯弯曲曲,两旁明清建筑错落有致,红灯笼迎风摇曳,风景如画,一半诗情画意,一半人间烟火,仿佛让人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繁华的古代市井,既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又有古镇特有的古色古香韵味!

我的心,如浅夏,浅浅喜欢,浅浅喜欢清幽安逸的珠溪古镇……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