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文讯 >> 丁一鹤作品《尽美中国——王尽美传》研讨会在京举办

丁一鹤作品《尽美中国——王尽美传》研讨会在京举办

2025-09-18 13:00:36
浏览量:

研讨会现场

9月12日,丁一鹤作品《尽美中国——王尽美传》研讨会在北京文联艺术工坊举办。研讨会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作家协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承办。北京作协秘书长史燕明主持会议,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鸿鹰担任学术主持。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教授黄献国,原华文出版社总编辑、党史专家汪新,东城作协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韩小蕙,原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董保存,《啄木鸟》杂志主编杨桂峰,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文艺报》总编辑刘颋,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朝全,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元珂,《中国作家》纪实版编辑部主任佟鑫等专家学者,北京作协签约作家、该书作者丁一鹤,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胡晓舟、编辑窦玉帅以及山东省诸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晓明出席研讨会。

《尽美中国——王尽美传》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传记,2025年2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血书“还我河山”,他呐喊出五四运动的先声;参加中共一大,他为黑暗中的人们迎回新的火种;领导山海关工人大罢工,他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作者丁一鹤写出了王尽美虎虎有生气、上下求索的青年的一面,也写出了他矢志不渝、光芒四射的革命者的一面,能够与当代青年互动共鸣,鼓舞广大读者向革命先辈学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史燕明介绍了《尽美中国——王尽美传》的背景与价值,提及该书不仅是个人传记,更是对百年前青年初心的回望。丁一鹤作为王尽美同乡,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展现了这位最早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革命先驱的热血追求和矢志不渝。

分享会上,各位专家充分交流、深入研讨,从不同角度深度研讨《尽美中国——王尽美传》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时代价值。

黄献国表示,《尽美中国——王尽美传》挖掘出国共早期合作的重要历史细节,对当下两岸和平统一有重要意义;以大量笔墨书写工人运动,填补了同类题材的空白;从历史深处展现一个家族、一群时代精英的壮阔画卷。

董保存评价了作者丁一鹤从法治纪实文学向红色历史题材的成功转型。他认为作品达到了党史军史题材纪实创作的新高度,既注重历史真实,又通过文学手法生动还原人物形象,丁一鹤通过田野考察、调动生活积累弥补史料不足,在大背景与具体人物结合上把控得当,避免了“大帽子底下开小差”的问题。

刘颋从创作角度分析,《尽美中国——王尽美传》虽为人物传记,却以“尽美中国”为引,将王尽美事业置于中国现代化与革命史大背景,体现大历史观,较好处理了个体与整体、革命者自发与自觉的关系,且以当代立场和视野,用富有激情的政论性文字串联史料,让革命者精神在当下产生影响。

李朝全表示该书展现了王尽美短暂却光辉的一生,写出其丰富精神世界与心路历程,将人物置于时代背景塑造,刻画了人物群像,注重精神刻画,且尊重历史事实、还原历史细节,是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主题创作读物,可作为党性教育与青少年教育教材。

汪新从史学角度评价作品,认为其继承了《史记》“生动具象”和“秉笔直书”的传统,通过送别场景、罢工斗争等具体描写,让历史人物跃然纸上。同时敢于创新结论,如对杨明斋在建党过程中作用有创新性解读,高度评价作家参与党史人物传记写作的价值。

韩小蕙称赞该书正能量足、文学品质高、经得住历史考验。作者创作态度严谨扎实,查阅了大量史料、资料且有独立观点,作品文学性强,语言流畅利落,情节、细节的把控到位,融合多种文学手法,展现了王尽美从一个为个人寻找出路的青年农民,蜕变和升华为共产党领导人的全过程,有血有肉,令人信服。

胡晓舟分享该书编辑出版过程,认为作品史料详实,叙述冷静、客观、严谨,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洋溢着青春的激情,表现出我党创始人之一、革命家王尽美的建党初心、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对当代人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张亚丽指出,丁一鹤是当代纪实文学领域重要作家,擅长转化史料。她认为该书将史料梳理与文学叙事融合,以独特叙事方式展现历史场景;全景化、立体化塑造王尽美形象,填补大众认知空白,并将其置于人物群像与历史背景中;具有强烈现实意义,为主旋律人物传记文学化提供优秀范本。

张元珂从传记学角度出发,认为该书是2025年传记文学界出现的一部具有标志意义的作品,是王尽美文学书写领域的奠基之作,是20世纪前三十年山东及北方中国历史的浓缩科普书,且在文学性建构上有独到之处。他认为,这部传记用小说笔法平衡历史认知价值与文学审美价值,通过细致讲述让王尽美“生命之短”与“精神之长”形成对比,从而产生感染力量。

佟鑫认为该书填补了大众对王尽美认知的空白,突破史料局限复活历史人物,展现王尽美多面形象;书名“尽美中国”极具深意;以王尽美为轴心勾勒历史图景,擅长营造历史现场感,挖掘丰富人物关系,突破传统叙事模式。

李晓明代表王尽美家乡发言,介绍了诸城的历史文化与名人,王尽美是诸城宝贵的红色基因。她认为《尽美中国——王尽美传》跳出丁一鹤以往创作领域,以细腻笔触与生动叙事将王尽美放回历史场景,兼具历史纪实性与文字感染力,为讲好尽美故事、传承尽美基因提供支撑。

杨桂峰作为丁一鹤多年合作者,见证其从法治纪实向红色历史题材的转型,认为作品展现了作者对红色历史题材的洞察力和文学书写,在合理想象与逻辑推理上功夫深厚,肯定该书价值,期待更多创作者关注革命先辈故事。

梁鸿鹰在总结中指出,丁一鹤的《尽美中国》把早期共产党人王尽美(王瑞俊)放在20世纪初中国的时代风云之中加以刻画,还原一位中共一大代表从乡村青年到革命先驱的生命轨迹,凸显他“鞠躬尽瘁,尽善尽美”的精神特质,为我们理解信仰的力量提供了独特的文本。

作为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与北京作协签约扶持作品,《尽美中国——王尽美传》的创作与研讨,既是北京作协深耕红色题材、扶持签约作家的重要实践,也为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提供了“史料真实与文学表达相融合”的鲜活范本。该书通过对革命先辈精神的精准挖掘与生动呈现,填补了大众对王尽美认知的空白,兼具文学价值、史学价值与时代价值,不仅为党性教育与青少年教育提供了优质读物,更以文学之力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当代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此次研讨会的深入交流,进一步彰显了该项目在红色文化传播、主题创作引领上的重要意义,也为后续同类题材创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合影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