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作在线-无图 >> 陈如忠:翻身河畔

陈如忠:翻身河畔

2025-01-24 10:39:16
浏览量:

  从翻身河畔走出来的我,已经整整40个春秋,每当看到翻身河水缓缓流淌时,不由得勾起我儿时的回忆和发生在翻身河畔一系列精彩故事。

  喝翻身河水长大的我,与翻身河的情境已融入至骨膸。翻身河名字的来历,我估计一定是为了祈求上苍让人民翻身过好日子设定的,和贴春联祈福是一个意思,但这个名字与我们家庭的命运却紧密相连。

  60年代初我们一家在苏北农村,缺衣少食、饥寒交迫、度日艰难。是爸爸把我们一家十口人全部迁进农场,住在翻身河畔,从此,我们家改变了命运。妈妈和成年的哥嫂以及姐姐们都能拿到固定工资,成为囯营农场的职工,吃上了供应粮,彻底跳出了“农门”,翻身了。

  童年的我到了农场以后,在翻身河畔快乐成长。彻底摆脱了喝池塘苦涩水、打猪草和搭粪的窘境,仿佛进入一个童话世界,自由自在地玩耍、快乐成长。翻身河夏天是我们天然游泳池,和小伙伴们成天泡在河里玩耍,狗刨、蛙泳、仰泳、跳水等都是无师自通,一个猛子能串到对岸,可称“浪里白条”。还能潜水摸蚬子或游到对岸去钓青蛙。冬天是我们的溜冰场,我自制溜冰工具小轮车,一个坐在上面,一个用绳子拉,也可以一个人溜,而且溜得特别快、特别爽。我想与哈尔滨的溜冰车也并无两样吧。

  童年还发生过一件趣事,一年夏天大雨过后,我和弟弟到漫水的草滩上抓鱼,无意间捉到一只爬窝的兔子,于是用茅草将兔子捆好,放在鱼篓子里继续抓鱼。我刚离开,只见兔子突然从篓子里跳出来,我匆忙追赶,心想,你的腿被我捆住当真追不上你,哈哈,怎么追也追不上,而且距离越拉越远,眼看追逐无果,于是丧气返回,再看鱼篓已倒地,半篓子鱼一条不见了。弟弟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捆住的兔子为啥追不上。他说:兔子本来就是双腿齐跑,你肯定是前腿与前腿捆,后腿与后腿捆的吧。我恍然大悟。至此以后,大家都叫我“五呆子”。

  翻身河还为我们提供养料,也相当于我家的“鱼塘”,在河里撒网捕鱼不仅能改善伙食还能挣点外快。记得,第一付旋网是爸爸用50多元的半导体收音机跟人家换的,并请了师傅教我。自从我学会撒网后,家里经常有鱼吃,比邻居们伙食明显高出一截,吃不完还卖钱,记得最多一次卖过一块三毛五。有一年中元节,妈妈说今天过节没菜,“大五子”你去撒几网。我连忙提着网到小闸口下游,一网下去撒到二条大鲤鱼,有五六斤,赶忙提网回家,全家人过了一个丰盛的节日。1991年发大水,我的撒网技术大放异釆,旋网撒的既远又圆,每网收鱼都比人家多,最多的一天撒了一百多斤。因此,我的撒网本名气大振,河对岸的专业撒网人都要跟我学习。

  我高中毕业回原单位务农,翻身河畔的江苏农垦建设兵团2师9团5营23连。连长看好我,直接让我当班长管十几个知青。次年当副排长,我不怕苦、不怕累,工作表现相当突出。参加挑河工、挖渠道,寒冷天下水堵漏;拾棉花每天达200多斤。第三年,分场领导也重点培养我,给我一张“工农兵大学”推荐表,我好高鹜远,知道下一年要全国统一开考而直接放弃。1977年我兴致匆匆地报名参加全国首次统一高考,虽然经过初考、复考还是名落孙山,距录取分数线相差30多分,只能达到中专录取线,但没填报自愿,一生的大学梦破灭,对此,抱憾终生。如果,当时去上推荐大学一定会拿到“工农兵大学”毕业文凭,和习总书记他们一样的学历,彻底改变我的人生轨迹,因为,在那个年代持有文凭的人寥落星辰。

  发生在翻身河畔还有二件奇葩的事,永生难忘。第一件事舀水捉鱼:一年冬天,我们在的通往翻身河的一排河小闸塘进行舀水捉鱼,从下午开始打坝,打完坝后,两人一组用水桶往外舀水,直到凌晨水快干了,准备捉鱼的时候突然土坝倒塌。只能破冰块下水抢捉鱼,当赤脚踩在冰块上时透心凉、钻心痛。此刻,才体会到什么叫痛苦。经过五个人几分钟的慌忙抢捉,弄到了七八斤鲶鱼,每人分了不到两斤,这就是我们在冰窟隆里干了一天一夜的成果。

  第二件打捞尸体、埋尸:我们连队有一个患有羊癫疯的无锡知青,在翻身河边洗衣服不慎溺水,而不见尸体。连长让我用旋网打捞。其实我心里非常害怕,但为了完成领导交办任务,还是硬着头皮、鼓起勇气答应。每一网下去心里忐忑不安、毛骨悚然,生怕真的套上尸体,好歹接连撒了几十网始终未套到。

  次日溺水知青在下游几百米处自动浮起,俗称“起水”,连队通知他家属处理后事。三日后的凌晨我又参加埋尸,三个男子和我每人带一把铁锹,到墓地后却都不动锹,我想,既然来了赶紧挖坑埋人,当我下锹后其他三人齐刷刷地挖起来。回家后,把此事告诉爸爸,爸爸说:“埋人不挖第一锹,死人会记住你的,以后他会找你算账的”。我说:“找就找吧,反正无知者无畏”。

  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而翻身河是我的母亲河,它见证我的青春燃烧的岁月。通往翻身河的一排河,是我们分场组织上千个劳力一锹一锹拓宽的;几丈高的榆树防风林是我和无锡、徐州和杨州知青们一起栽的,如今依然守候在良田边;一排排高压线电杆依然耸立在翻身河畔,这是我带着变电所小伙子们人抬肩杠架设的,这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都浸透了我的青春热血和汗水。

  翻身河畔也是我们家的风水福地,我父母亲在这里撑起一片天,培育了几代人,使我们家庭成员都茁壮成长、培养成材,最终他们二老也长眠此地庇佑子孙。每到清明节晚辈们都会从不同城市络绎不绝地赶来祭拜。

  斗转星移,尽管时光的年轮辗转几十圈,但养育我且曾经奋斗过的翻身河畔永远值得纪念回味,意蕴无穷。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