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理论 >> “后疫情时代”人性的勘察与探秘

“后疫情时代”人性的勘察与探秘

2022-09-15 15:29:20
浏览量:

初读《地质锤》,心中无限感慨,短短一万余字的短篇,呈现出丰富的蕴含与巨大张力、出色而又自然的叙事技巧及鲜明的美学风格。而后的再一次阅读,又能欣喜地发现它新的妙处,叹服劳马能够如此举重若轻,“玩转”了短篇小说这根魔法棒。一篇《地质锤》,锤出了短篇小说的微言大义、简洁而浩瀚的美妙音符。一把把地质锤,是勘察自然地质的工具,更是勘察、敲击疫情时代背景下社会地质的不完善与缺失、人性地质幽暗与光芒的一把重锤,锤出了非凡的容量与能量。

劳马是当下勇于关注现实、敢于直面现实、大胆解剖现实的作家之一。《地质锤》部分延续了“问题小说”的写作路径,触及了当下日常但又敏感的社会问题,即疫情时代衍生出的种种扭曲的社会怪相,但却改变了以往的讽刺喜剧风格,围绕地质学教授老罗一家的遭遇,将几乎所有的疫情元素自然巧妙地融入到叙事中,被困家中,做核酸,测体温,自我封闭、隔离,自我监测,视频喝酒,医院无法收治病人,不能安排手术,预约手术后不能陪床、不能探视……这些正被我们经历的疫情时代独有的经历、行为,为小说赋予了强烈的现实性和真实感。同时,劳马也毫不留情地揭示了过度、机械执行防疫政策的荒谬性:老罗和学生在荒山野岭勘查却被围堵要求戴口罩、出示二十四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回来后要求居家隔离十四天,尽管距有两例病例之地有一千公里;老婆从娘家回来,两边都没有病例,同样被要求居家隔离两周。劳马将打着“上级规定”旗号执行政策的空间设置为山村、都市中的社区及大学,借此揭示了这种现象从村庄到都市,从社会底层到高层知识者的普遍性与“全员性”。而村民打着执行“上级规定”的幌子要求到村隔离与协商后的以钱换自由离开的勒索,无异于强盗的拦路抢劫,更是撕开了以疫情之名谋取发财之路的黑暗一角。

疫情映出社会怪相,也成为人性的试金石。劳马直接从人类最亲密的夫妻与血亲关系角度入手,无情揭示了爱情与亲情在病毒面前的脆弱与不堪一击。老罗从野外归来,老婆怕被病毒传染,躲回了娘家,没想到她自己也成为防范对象,亲人们对她明显冷淡,嫂子更是直接表示了不满:“绿码、核酸正常又怎么啦,还不是一会儿一变?谁知道你的隐藏期到底有多长?你站我远点,把口罩捂严了好不好?”这话真实道出了疫情期间人们在焦虑、紧张、恐惧情绪之中的自保心理,为了防范病毒,人与人之间却滋生出了情感的毒瘤。杨庆祥曾谈到后疫情时代将对人类亲密关系构成重要挑战,我想这应该是其中一个维度吧。

《地质锤》揭示现实的深刻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仅仅停留于揭露,就不会是劳马。“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承担着呈现‘问题’的职责,但仅有呈现是不够的,它还应该有着某种深邃的思考,有着试图‘建构’的冲动,劳马的小说无疑体现了这样一种积极的风貌。”①对斑驳扭曲的社会众生相的勾勒,仅仅是这个短篇的表层,更深的是诸多学者及作家都在关注的一个重大命题,那就是面对这场世纪全球危机,我们该如何自处?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人类走向的哲学命题。劳马以地质锤敲碎了时代巨石的冗余边角,崭露出核心的美丽人性地质纹路,绽放出耀眼的人性光芒。他是想用一把把有着光辉历史的地质锤,锤响时代的强音,敲醒沉陷于疫情危机而惶恐迷茫、找不到前路的人类,为他们指出一条“地质锤”之路。

居家隔离是疫情时代常态,“烦”是普遍心态。该如何从“烦”中走出来,化“烦”为“乐”,且让这份“乐”充满意义和价值?劳马意识到非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人走出心理困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让老罗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安排跑惯了野外的老罗,找到由最初的“烦”“闷”到 “解闷”“去除烦恼”的最佳路径——整理地质锤。搜集、整理、分类的过程就是盘点历史的过程,这里有个人的成长史,更有国家地质开发、建设的历史。每一把地质锤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都有一份特别的情感。沉浸于地质锤故事的老罗不禁感慨:“感谢疫情,感谢隔离,一部地质锤的历史,一部以地质锤为实物展示的地质事业史由此诞生了!”劳马通过主人公之口,给人们开出了一剂“抗疫”良方:疫情与隔离令人驻足于狭小物理空间,失去行动自由,但同样能够让人获得另一份在精神空间驰骋的可能,那就是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去盘点过往、思考未来。

有着哲学专业背景的劳马,写作中仍保持了哲学与现实“对话”的风格,并将这种无形、抽象的“对话”具象化,设置了地质教授老罗与哲学教授老吴的邻居关系,在两人日常存在状态和对话的相反相成、对立又统一中扩大张力。“科学与哲学”“动与静”“现实与玄想”之间相互的对话与相互的诠释,生成深邃的思考力量,也让“地质锤”叙事充满了哲学意味。

他笔下的那些在生活中尴尬的、被嘲讽的哲学和哲学家,在《地质锤》中虽有足不出户玄想、对着老罗托付照看的猫讲两个小时维特根斯坦的迂腐,脱离实际、缺乏哲学应有的“做”的精神,但却“迂”得可爱,更重要的是他为老罗们在疫情时代背景中的困境及出路做了最好的触及本质的深层诠释和启示:“海德格尔说烦是此在的存在状态,人之所以烦是因为人总是不断追问存在的意义……”其实,老吴形象设置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成为劳马的代言人,由他出面,来为老罗的“烦”及走出“烦”赋予追问存在的意义的哲学意蕴,点明老罗对地质锤历史的整理、书写的深层价值:“这些收藏品有意义、有故事、有价值!收藏说到底就是收藏故事、收藏自我,留住初衷、留住曾经。”今天的收藏故事、收藏自我、留住曾经,是为了不忘初衷、初心,把握现在,是为了再出发。劳马让老罗收藏行动中蕴含的连通过往、现在、未来的意义得到哲学维度的阐释与彰显,也为处于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隔离”存在状态照亮了一条通往未来之路。他“以哲学的睿智,穿透悬浮于生活之上的表象……让真相訇然呈现,参悟到杂糅在文本中富有启迪性的道理,唤醒我们的心智……”②可以说,这就是劳马用哲学来观照现实、思考现实的意义所在。

劳马的叙事是自然朴拙而又处处隐含“机关”的。在人物的处理中,他不仅赋予人物“老罗”“老吴”存在的普遍性、代表性,同时又安排了老罗的导师夏老师,以其“锤子是我的老伴,是我的命,死也要死在一块”的极致表达,来展现两代地质人炽热的“地质锤”情怀。而在小说结尾,老罗带领同事与学生,为那些在不同年代为地质事业立下过不朽功绩的地质锤举办庆功表彰大会,向一把把有生命、有灵魂的地质锤致敬,又将这种初心与情怀,在庄严的仪式中放大、升华与传承。劳马不仅将“地质锤”情怀做了代际的传承处理,同时将地质锤承载的个人记忆、情感、命运与国家建设的大发现、大科考、大项目历史紧密交织,形成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同频共振节奏。至此,劳马对疫情时代人类的如何自处、何去何从这个重大命题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思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劳马的这一份思考,将形而上与形而下结合,一代代、一把把闪光的地质锤,敲出了国家的建设历史、发展历史,敲出了个人的成长史,击打着疫情下人性的暗影,但更绽放出人性的光辉,照亮疫情时代个人存在与国家发展的前路。“地质锤”被劳马赋予了多维的蕴涵,承载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绵延了过往、当下与未来。它启示着每一个人挖掘、整理、盘点自己心中的那把“地质锤”,在困境中不断思考、追索存在的方式、意义、价值,在沉淀后爆发出守住初心、继续前行的力量。

劳马曾说:“我希望我的小说体量无限小,能量特别大,有意味也有趣味,不是惊涛拍岸,而是像涟漪一样,慢慢散开去。”③毋庸置疑,他做到了。


注释:

① 崔庆蕾:《“边缘人”与“闯入者”——劳马小说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2期。

② 张学昕:《小说的“合唱”,或笑的许可证——劳马的短篇小说》,《长城》2020年第6期。

③ 劳马、梁鸿:《“笑”的文学传统与轻叙事》,《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3期。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