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赵康琪诗集《倾听江河》,首先读到的是他的大爱之心。这部诗集大部分都是写人物、写亲情,诵古人、颂今人,讴歌英雄先烈,吟咏普通大众,如《走近张若虚》《一个英雄与一座亭》《对牛唱歌的南乡犁田手》《茅山之子》《泥土与诗》《踏雪焦山》等,无不满怀尊崇和感恩之情,他谨遵中华诗脉传统,扎根泥土,立足现代,融汇古今,放眼中外,汲取精华,着意创新,决心努力写出大众喜爱的中国诗。他的诗现代却不晦涩,重抒情但不矫情,追求实感不乏畅想,为大众更胸怀大众。
诗为大众而作是每个诗人应有的理念。少年时学写诗,大都把心中隐秘偷偷记叙、倾诉,关闭心门,孤芳自赏,不想被外人阅知;但长大后作为社会人,写诗则是社会行为,写社会,为社会写。诗人的思想意图和诗情诗意诗美,都渴望被人民大众阅读,产生共鸣,互相交流,以得到社会认同。
追求创新,是每个诗人都向往的命题,但是创新的路崎岖,不是光有动机就能做到,如何创新,从哪方面创新,每个人各有自己的想法。有人撇开火热的现实生活,专在题材上找另类;有人在遣词造句上做文章,认为只要语言新奇,就是创新。赵康琪的创新追求,勤思考,辟新径,他的《一个赵宋后裔的感怀》,让人眼前一亮,我惊讶于作者的立意定位,诗人用家族的视角切入,将国事用家事抒写,新意迭出,令人浮想联翩。“岳飞在临安落下的冤泪/早已风干。我与那个王朝的一丝血缘,经雨雪千年稀释/也平庸得波澜不惊/而你笔下,金兵的铁骑速度太快/未待我遥望故国,膻风即掠过中原/家谱上的老祖宗,从庙堂/沦入江湖,只在瞬间……阳谋阴谋忠奸善恶,犬牙交错/立刻触动我的筋骨/多年未有的疼痛,却发生/在今年,在这梅雨江南”。(《一个赵宋后裔的感怀》)他告诉我这是应好友、作家夏坚勇之邀,给散文体小说《绍兴十二年》写序,读书稿方知是写南宋王朝赵家的故事,立时兴起,作为赵氏家族一员,很快写出了这首诗,以诗代序寄给对方。赵康琪是个十分谦逊、低调的人,踏踏实实生活,有感就写一点,写得很多,自信很少,总爱听听诗友们的评议。他从事诗歌创作已半个多世纪,在诗人圈里从来谨言慎行,自嘲只是一个学着码字抒写人民生活的普通诗人,何来另样。
俯首甘为孺子牛,诗人肩上只有担子、责任和使命。冀望所有诗人包括年轻新锐,生活中皆能保持谦逊、低调,敬畏生活,感恩社会,具有大爱之心,深深扎根人民之中,开阔视野,放眼世界,在AI时代努力写出人民大众喜爱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