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关注 >> 庆胜利 颂国庆 | 2025当代爱国作家耿显榜作品展

庆胜利 颂国庆 | 2025当代爱国作家耿显榜作品展

2025-08-27 11:17:50
浏览量:


【 2025当代爱国作家品展

---  耿显榜   ---



---★ 作 家 简 历  ★--- 

 

       耿显榜,曾任河南省党刊副总编、副编审,中国萧军研究会红色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先后在《求是》《人民日报》《党建研究》《理论前沿》《散文选刊》《海外文摘等中央和省级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在各网站发表散文和诗作数百篇。公开出版发行的主要著述有:《农民教育学》《组工漫笔》《故乡情》《柴山保革命根据地史》《笔端流痕(上下册)》《诗情画意大别山》《大别山红色故事(上下册)》及内部文集《徐向前光影论坛集》等,其中,数十篇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委一等奖。










★  作 品 展 示   



 


   观“九三”大阅兵随想


当无数面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猎猎飘扬,

当领袖的声音如洪钟般传遍四面八方,

“九三”阅兵,

恰似巨手展开宏大的历史长卷,

于天地间奏响大国崛起的激昂乐章。

我怀着敬畏,凝望屏幕上的盛况,

心情如澎湃的海洋,激荡着无上荣光。


那徒步方队,步履铿锵,气宇轩昂,

踏响的坚实足音,震碎了百年屈辱的过往;

那整齐划一的身姿,是抗战精神的赓续传扬,

每一道目光,都充满着坚定的意志与信仰;

那齐刷刷的钢枪闪亮,似先辈的利刃出鞘,

震慑着战争狂徒残存的恶念与凶妄;

而抗战老兵的勋章,是热血浸过的荣光,

每一枚都镌刻着烽火记忆,写满英勇顽强。


装备方队气势恢宏,新老武器纷纷亮相:

装甲车阵似巨兽高昂,碾碎昔日的沧桑;

无人智能穿云破雾,水下作战匿影藏芒;

电网攻防剑影幢幢,高超声速锐不可挡。

联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

新式体系作战熠熠生辉、大放光芒。

这强大的阵容,标志着国防力量速猛增长;

这新质战力的提升,将确保寰球地久天长。


瞧,空中梯队划破长空,留下道道彩光。

空警机开路导航,歼击机似雷霆天降,

加油机提供保障,助力战鹰远渡重洋。

尤喜那无人机集群,在苍穹布网,自在翱翔。

这是大国的雄浑姿状,昭示未来的蓬勃希望。


啊,十四载浴血抗战,写就英雄史诗,

铸就今朝阅兵的宏大气场;

八十载砥砺前行,矢志韬光养晦,

终圆新时代强军的伟大梦想。

这一刻,我仿佛听见

十四亿颗心在同频跳动,那是

一种信念的坚守,一种团结的力量,

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崛起锐不可挡。


“九三”阅兵,

是一场摄人心魄的视觉盛宴,

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考量。

它似冲锋的号角,进军的战鼓,

激励人们的目光瞄向更高更远的方向。

它又宛如黄钟大吕,敲响在岁月的长廊,

要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懂得

和平绝非凭空而降,要靠强大实力守望。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将表明:

欲求和平备战为上,以战止战方保家邦。

唯有手握大国重器,方能捍卫二战成果;

唯有秉持大国风范,才可凝聚世界和平力量。

让这阅兵精神,化作我们心中的光,

照亮前行之路,无畏风雨,再创辉煌;

让那伟大的抗战精神,永不磨灭,代代传扬。


   祖国 . 家乡


当五星红旗升起在首都的晨分

炊烟正盘绕着家乡的屋顶

入夜,天安门的华灯与村口的灯盏

在同一个时空闪烁成星

一颗照着长安街的车水马龙

一颗映着小院子晾晒的白晶晶的花生

光与光的絮语里

藏着家国相连的根


当阅兵队伍的正步在长安街上踏响

牧童的笛声也在山间小路上悠扬

天安门城楼的金辉是历史铸就的丰碑

老屋墙壁上的藤蔓是时光草写的诗行

不必说谁最荣耀与辉煌

同一片蓝天下,它们共享

一样的晨曦,一样的月光

在它们同频共振的脉搏里

家国的根系,早已紧紧地缠成了网


在迎接又一个国庆节到来的时候

国旗和彩灯扮亮了城市的街头巷里

村头的打谷场也堆满了收获的秋意

每粒稻谷都闪着五星的光

每串辣椒都悬着岁月的红  

每位农人的脸上都荡漾着喜悦的笑

丰收节里展出的农品琳琅满目

是献给祖国78岁生日最丰盛的贺礼


改革无止境,发展无穷期

治国之道当以“富民为始”

祖国好比铺开的宣纸

家乡是一滴研开的墨汁

我们则是那执笔的人

唯有一笔一画地写日子

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事创业

才能让家乡的墨香

绕遍祖国的宏伟画卷


   不忘来路庆丰收

──新县陈店乡隆重开展纪念柴山保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暨庆祝丰收节活动


陈店乡里真热闹,

张灯结彩锣鼓敲。

两大活动同期举,

五里三乡赶会早。

载歌载舞庆丰收,

红色文化掀高潮。


舞台唱响桂歌谣,

感受革命红旗飘。

一九二八红军来,

武装割据柴山保。

光辉道路血凝成,

不朽丰碑永不倒。


不忘来路庆丰收,

大别精神永筑牢。

红色开辟共富路,

绿色发展新目标。

党领“三农”创新业,

科技强农再启锚。


丰收节里展特产,

老区农民争亮宝。

五谷茶果摆摊位,

十八店内六味俏。

乡村振兴硕果累,

献给国庆大礼包。


故乡水库

  

  在我的故乡──大别山腹地西南角的深处,宛如藏着数颗耀眼的碧绿明珠。它们,便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全乡人用血汗在大山里凿出来的水库。

  这几座水库的规模和容水量虽然不算大,但每一滴蓄存的水都承载着厚重的意义。曾经,因干旱天气,村民们为了喝一口干净的水,往往需要翻山越岭去挑水或找水。而如今,水库成了生命之源,饮水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特别是,每当春灌时节,渠水宛如灵动的游龙,顺着山腰的石槽或沟渠蜿蜒流淌,滋润着山脚下的稻田和地里的庄稼;而到了夏季,干旱或洪涝更是常有的事。此时,水库又化身为一位沉稳的守护神,发挥出抗旱防洪的巨大作用。正因如此,我每次回到故乡,总喜欢到几处水库坝上去游览一番,不仅仅是领略故乡水库的绮丽风光,更是去回忆往事,感受故乡人民移山造海的创造精神。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上午,我与亲属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位于陈店乡山背湾方洼村上游的秋凤岭水库观赏,只见那一簇簇、一丛丛的野菊花,张开金灿灿的笑容,自由自在地绽放在山间原野,一阵秋风吹过,送来诱人的浓香,使人平添几分雅兴。不过,我们司空见惯,无心去欣赏,也不忍心去采摘,而是径直走上堤坝,去观赏这嵌在两山之间的湖光山色。

  虽说时值金秋,雨季已过,但库水还是充足的。泱泱水域像白云一样铺在群山中间,一望无际。水面波光粼粼,在秋风的吹拂和阳光的照射下,荡起层层波浪,闪耀着刺目的霞光。站在库坝之上鸟瞰,仿佛进入到龙王爷那美轮美奂的水晶宫殿。同行的大妹告诉我说,这座水库修建于1977年冬月,她曾为修建这座水库出过力、流过汗,还受过伤。那时,她只有十五岁,和父兄一样,自带食物,吃住在工地上,没日没夜地挖土抬石,吃尽了苦头。那时,参加外派义务工的社员只记工分,没有任何的补贴和报酬。公社党委领导以身作则,不仅给各生产大队和小队下达硬指标、死任务,限期完成,而且每天都在一线指挥督战。据统计,在那个年代,当时的陈店公社共修建中小型水库多达8余座。在没有机械化作业、也无一分钱经济补偿的年代,全靠家家户户抽派劳力,凭着双手搬、肩膀扛,一锤一钎、一镐一锹地挖开山岩,捡石取土,硬生生筑成这百余米长的坚固堤坝。望着这浩大的工程,我对革命老区乡亲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不禁肃然起敬,这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啊!

  我与老伴及弟妹们站在库坝边的一棵大松树下闲聊,许多往事像潮水般地涌上心头。我清楚地记得,1975年我在部队上大学期间,利用寒假探家,当时已近年关,可老父亲和兄长还在高湾水库工地上干活。对这种不近人情的行为我非常生气,次日就骑着从同学那里借来的自行车赶往高湾水库工地,本打算与公社领导理论一番,好叫乡亲们早点回家办办年货,过个团圆年。哪知当我刚刚踏进水库工地,就听到高音喇叭传来公社武装部长潘永章那粗重而熟悉的声音:“今有我公社现役军人、工农兵大学生耿显榜同志来水库工地参加会战,我代表公社领导表示十二万分的欢迎!并向解放军同志学习致敬!”听到这种表扬声,我不但没有勇气去找潘部长的麻烦,反而替换下父亲,在工地上做了两天又累又苦的义工,直到大年三十那天上午才回到家中吃年饭。每每回忆这段往事,我既有为家乡作出奉献的荣耀感,也有说不出的苦辣感。

  谈到这件往事时,随行的弟弟还告诉我一件有趣的事情。他说:修高湾水库的第二年,可能影响到深山里野兽的活动,常有野猪和一只类似豹子的“老猫”在夜里跑到工地来捣乱,民工们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不得已只好点燃柴火来赶走野兽。“你战友胡贤良退伍回后也来工地干活,有回半夜他睡着了,忘了把周围的火苗清理干净,结果把帐篷、军大衣和军被全烧了,他气得号啕大哭呢。”我听了这话,又好笑又觉心里发沉。听说没过几年,他竟然病逝,我常为再也见不到同乡同班的好战友而难过。

  在返回的途中,我一直在思索当年修建水库的利弊得失。从当时的情况看,那种不顾百姓死活的强迫命令,的确有悖于民情民意,但从四十多年来的历史看,兴修水利,功在千秋,利国利民,无可指责。多亏了当年的大兴水利,有效地缓解了陈店乡人民靠天吃饭的历史。像这样的大工程,几乎没有大型机械操作,全凭劳动人民手搬肩扛,这是何等的力量和气场!而且,全民参与,家家出工,人人出力,不要任何报酬,这又是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这种伟力、气势和奉献精神,恐怕只有在毛泽东时代才能展示和拥有。

  于是,一种“前人栽树,后人歇凉”的奉献感涌上心头。我在内心释然之后,饶有兴趣地拿起手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以留作未来的回忆。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