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药商》是欧阳娟迄今为止写得最老实的一部作品,洋洋洒洒65万字,从四位男女主角的出生、成长、死亡,到天灾、瘟疫、战乱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无不细细道来,交待得清清楚楚,与她之前的作品迥然不同。我退休后常住宜春,对当地的写作者多了些关注,印象中,欧阳娟此前的作品还是惯于耍些聪明的。比如青春小说《深红粉红》第一章的第一节写的却是一位老太太的白面子布鞋,而记录母亲生平的散文《陌生的至亲》是从葬礼写到教育启蒙(将母亲的整个人生倒卷了起来)。也就是说,欧阳娟并不是一个热衷于平铺直叙的作者。为什么在她历时六年创作完成且寄予厚望的大长篇《天下药商》中,却自始至终采用平铺直叙的写作手法? 直到读罢全文,掩卷回顾,我才发现,欧阳娟的老实中藏着巨大的野心。在平铺直叙推进故事的同时,她记录了大量手工制药的技术,数十种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药方,当时当地的城池构造、建筑式样、风土人情、交通状况,临江府大、中、小型药栈的经营模式及经营理念,天灾、瘟疫、战乱与中医药发展之间的关系,临江府药商从偏安一隅发展到遍布天下的原因,甚至包括大量教育问题的探讨和女性追求解放的艰辛……她在故事的主框架中装入的东西太多了,多到只有足够清晰的构建方式,才能承载如此驳杂的内容。如若不然,读者将被文字的迷宫晃得眼花缭乱。从这个意义上
说,欧阳娟这次的老实,恰恰是她的狡猾所在。
揣着狡猾的用心老老实实讲了个内容极其丰富的故事,这是《天下药商》带给我的总体观感。但细究其技术上的特点,又不乏众多亮眼之处。最为引我注目的是,作者将纵横捭阖的大气魄与烛照幽微的深刻洞察力和谐地融为一体,做到了不动声色、不枝不蔓。大时代的大智慧与小人物的小心思巧妙结合,顺着故事主线次第呈现,拧成一股巨大的绳索。绳索越拧越长、越拧越粗,但始终只有一股,绝不另生事端。有关大时代的、小人物的、社会的、人性的一切,都凝结在这股绳索内部,牢牢附着故事主线。难能可贵的是,这股绳索从头拧到尾,65万字从未松懈。
欧阳娟在《天下药商》首发式上谈起过,写了近百个开头,有秀文笔的、有秀技巧的、有故作高深的、有故弄玄虚的,最后都删了,定下这句话作为第一段:“当年的临江府,正值‘城内三万户,城外八千烟’的鼎盛之际。”短短23个字,看不出文采、显不出技巧,算不上高深,更谈不上玄虚。为什么用这23个字开篇? 欧阳娟没有给出答案。我在这23个字里所看到的,是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一个大的府城作为故事发生地、一个回忆的视角标示出一个纵横于大时代大府城的人物即将出场。
果然,笔锋一转,那个人物就出来了:“静仪记得,当年侯济仁栈
门庭若市,爷爷亲自坐堂应诊,她与宝祥莫逆于心……”这个人物家里是开药栈的,当年还是个孩子(或者青年),而且是位女性。无论身份、年龄、性别,都是典型的小人物。从大时代大环境转入小人物小心思的视角,欧阳娟只用了5个字作为衔接:“当年为何年?”
极简的衔接过渡,让上下文形成的对照更为鲜明,大与小的对比也更为强烈。更为关键的是,这5个字已经让转折过渡足够自然,读者丝毫感觉不到刻意的痕迹。而作者是否包藏着刻意的居心呢?通读全文,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文中遍布着诸如此类的写法,让人不得不注意到作者的意图,尽管欧阳娟用看上去信手拈来的文字将意图处理得貌似顺口一提。
欧阳娟既写了临江药商心思缜密、酷爱揣摩人心的一面,又写了他们面对时代巨变勇于变通、大胆创新的一面。两面合二为一,在黄武全、侯木生、侯静仪、夏槿篱等人物身上都有体现。黄武全原本巧言令色、优柔寡断、贪生怕死。欧阳娟通过大量微表情、小动作、日常化的对话、私语化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他性格中一系列不甚光彩的弱点。而与他时不时打打小算盘形成对比的是,他的救命恩人侯静仪和师父侯木生一心抗疫救人,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表现侯静仪与侯木生的无私无畏时,欧阳娟采用的则是一个个大场面描写,几乎没有任何心理活动。黄武全的微表情、小动作,与侯木生和侯
静仪岿然穿行于一个个人死如麻的大场景形成强烈反差,读来跌宕起伏。读者时而跟随作者深入人性幽微之暗角,时而沐浴着盛大的人性之光。黄武全在侯木生和侯静仪的影响下,逐步克服了人性的弱点,成长为一名深受百姓爱戴的药商。这一成长过程,欧阳娟以细致的笔触展现得条理分明、逻辑清晰,“小我”与“大我”的冲突、明与暗的交替反复呈现,营造出大开大合的气势。
夏槿篱出场时只有十一二岁,调皮地坐在祠堂门槛上弹花生壳,唯一的人生追求是嫁给知县秦大老爷作妾。在历经了助秦大老爷劝返临江药人和胁迫临江药商公开药栈秘方后,立下了要将临江医术传遍天下的宏愿,连给尚书大人杨廷麟作妾都不肯了。夏槿篱追着秦大老爷作妾时,欧阳娟是这样写的:“我一个寻常人家的妹子,要做正室,哪里配得上好的? 给秦老爷这样的人中龙凤做妾,岂不比配给寻常人家做大还要好些?”短短一句话,小市民的小算计跃然纸上。当她立志要将临江医术传遍天下时,说的却是:“天下的病,应该由天下人来治。”可谓气吞山河、高标卓识,哪里还有半点小市民的影子? 行笔至此,夏槿篱已现女中丈夫的大气象,但欧阳娟并未止步,随着战争的爆发,进一步将这位人物推向浩大、绵长的生死考验。近十年命悬一线的颠沛流离,夏槿篱在事业上可谓开天辟地、气节上可谓顶天立地。这部分内容
的书写,大有气贯长虹之势。事业上,夏槿篱不仅授徒众多,还在荒郊野外创立出了一个地名“杏林里”;气节上,夏槿篱于清军破城之际潜入府城,为守城大将杨廷麟医治阳亢。从戴着傩面跟着爷爷出来玩的小伢仔,到两军阵前潜入府城的女名医,巨大的年龄、身份、性格、眼界、价值观变化,作者处理得行云流水、自然而然。将人物幼时的莽撞、暴戾、狡诈,通过一系列事件,顺理成章地演化为勇敢、坚定、聪慧,巧妙地彰显出莽撞与勇敢、暴戾与坚定、狡诈与聪慧之间那条微妙的分界线。
张宝祥的成长轨迹则与黄武全截然相反。故事一开始,他就是广受推崇的临江药人,为人正派、吃苦耐劳,医术在同辈中最为高超。可惜时局的变化慢慢暴露出他不知变通的短板,在德不配位的情况下,一时失手打死同门师弟。这样一位并不讨喜的人物,欧阳娟仍然耐性十足地刻画出他九曲十八弯的小心思,以及荡气回肠撼人心魄的大转变。作品前半部,张宝祥大部分时间都在药栈里进进出出,想爱爱不彻底、想恨恨不痛快,一天到晚曲里八拐斤斤计较。后半部画风突变,临江、新喻、袁州、萍乡、湘潭一路逃亡,山川、河流、城市如同白驹过隙,爱得惨烈、恨得决绝。从捉襟见肘的局促不安到豁出性命放手一搏,收放间,这位人物竟莫名产生了些吸引力。特别是写到他在湘潭创立“樟帮”时,明知他心胸狭隘、冷酷阴损,却
仍能感受到一种邪恶的美。
侯静仪是整部作品最为完美的一个人物。甫一出场,她就是美丽、善良、聪明、勇敢的。故事结束,她仍然是美丽、善良、聪明、勇敢的。这样的人物,如何写出她的人性幽微与纵横捭阖? 退一步说,就连写出她性格上的成长都很难,更遑论大起大落。但欧阳娟做到了。写她人性深处幽微的阴暗面,作品主要通过她秘而不宣的移情别恋来呈现。
除了以上四位主要人物之外,在对侯木生、秦大老爷、侯秋林、老猴子、杨廷麟、皮大先生等人的刻画中,欧阳娟都同时观照到了人性的幽微之处与他们叱诧商场、战场时的纵横捭阖,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天下药商》是部大书,可供解读的方面还有很多,本文不过是作个引子,希望有更多读者和评论家关注到这部作品,提供更多、更新的解读方式。与莫言等大才相比,欧阳娟也许算不上天赋很高,但以她的勤奋及幽深的洞察力而不懈创作,在当代文学史上,或许能有幸留下浅浅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