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文讯 >> 谭五昌主编《情诗365首》发布会在京成功举行

谭五昌主编《情诗365首》发布会在京成功举行

2025-09-01 13:21:09
浏览量:

从地下700米的科学圣殿,到17年漫长的科研长跑,一位作家历时3年深度记录,终以文学之笔照亮微光之旅。

8月31日下午,长篇报告文学《微光志——解码国之重器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以下简称《微光志》)新书首发式在江门购书中心举行,“科学照耀心灵——百校同读《微光志》科普公益活动”同步启动。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冀,南方传媒副总编辑,花城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张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副经理衡月昆等出席活动。

《微光志》一书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江门市委宣传部、开平市委宣传部、开平市文联等单位联合策划,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江门厚植文化根脉,以文学之笔解码“国之重器”的生动实践。



《微光志》新书首发

《微光志》首发:完整呈现中微子实验17年奋斗历程

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启动运行取数,标志着我国在中微子实验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

仔细翻阅《微光志》,全书共分十章,从《江门接棒》的使命传承,到《静候着 在这捕光圣殿》的蓄势待发,完整呈现实验从构想走向现实的17年风雨历程,融文学感染力与科学普及于一体。书中“JUNO带我们揭晓古老谜底”的诗句,不仅是科学探索的浪漫注脚,更是江门推动“文艺+科技”深度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微光志》是江门文艺工作者“扎根人民、记录时代”的鲜活范例。该书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门市文联原主席尹继红。秉持“追光者”的信念,他历时三年深入科研一线,先后十余次奔赴地下700米的实验现场,采访近百位科学家与工程建设者,最终完成这部16万字、全面记录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历程的报告文学。作品细腻刻画了科研团队“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一线工人的辛勤付出、国际合作中的智慧碰撞,以及本土企业的技术攻坚。

“17年来,中微子实验从无到有,我们的心情也如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如今终于等到花开结果。能够以一本书的方式将这一全球领先的科学工程呈现给大众,是我莫大的荣幸。”尹继红在分享创作感言时说,“感恩江门这片热土接纳了实验基地与文字记录者,感恩与众多科学家的相遇,让我成为了一名虔诚的‘追星人’。从他们身上,我真切体会到何谓‘平凡铸就伟大’。”

值得一提的是,《微光志》获众多参与该实验的科研工作者推荐,并由白春礼院士作序,目前已列为花城出版社年度重点出版物。

首发式上,张懿在《微光志》图书推介中指出,该作品是科学与文学的一次深度融合,也是科学传播的重要突破。“它用温润而有力的文学之笔,为公众打开一扇理解深奥中微子科学的大门,真实再现科技工作者17年如一日的决心与毅力,也体现了江门文艺工作者扎根时代、书写中国故事的担当。”她表示,花城出版社非常荣幸能推出这样一部集科学价值、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于一体的重点作品。

发展新大众文艺:江门探索“科技+文艺”深度融合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的重要时期,江门作为关键节点城市,积极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推动人文湾区建设的使命。

近年来,江门市委宣传部持续擦亮“10张城市文化名片”,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尤其注重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在新大众文艺领域积极探索,独具一格,颇有成效:2023年勇开先河,在全省率先设立广东省网络文学创作基地。短短两年,网络文学作家数量增长近1.5倍,出版网络文学著作59部。

今年,江门以开平塘口镇为试点,以网络文学为切入点,创新打造“侨乡新大众文艺社暨省网络文学青创孵化中心”与“IE公社”,着力构建具有活力的“数字文化小镇”。推出的“百元入住一月创作”旅居计划,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收获。仅两个月内,就吸引了32位知名网络作家签约驻站,78个“无界创客”入驻创业,并成功引入香港导演高志森电影工作室,初步形成“政策扶持+创作生态+产业转化”的全链条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出新大众文艺创新发展的“侨乡样本”。

陈冀指出,省委宣传部对《微光志》的出版工作高度重视、全程关心、大力推荐。广东省作协给予指导,精益求精。该书在江门首发,是以文载道,传承“院士之乡”薪火的江门担当;是秉持文艺初心,记录时代故事的江门作为;也是多方合作共赢,提升文化传播效能的江门展现。新书的发布不仅是一次科学征程的文学见证,更是江门探索“科技+文艺”深度融合的新起点。未来,江门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江门故事,为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百校共读启动:科普公益活动助力科学精神传承

江门素有“院士之乡”的美誉,这片占全国面积仅千分之一的土地,已走出34位院士,覆盖人文社科、物理动力、生物化学等多个领域。这一成就背后,是一代代江门人崇文重教、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

如今,深藏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正延续这份科学薪火。该项目凭借国际领先的探测器规模与能量精度,汇聚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760位科学家协同攻关,不仅将“中国精度”“中国速度”从蓝图变为现实,更使“敢闯敢试、追求卓越”的科学家精神在侨乡大地深深扎根。

正如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院士在本书序言中所言:“它让深奥的科学走出实验室,让‘幽灵粒子’的探索成为全民共享的精神财富。”

衡月昆在发言中表示,尹继红多次深入地下700米的实验现场,亲身采访众多科研人员与一线建设者,创作过程艰辛不易。“《微光志》不仅真实记录了科学家们无私奉献的身影,也生动刻画了无数基层建设者的辛勤付出。该书的出版,既是对江门中微子实验17年建设历程的忠实记载,更是对科学精神的一次深刻诠释,让更多人了解这群在地下深处默默工作的‘追光者’。”

以《微光志》出版为契机,江门正积极构建“科技突破+文艺传播”双轮驱动新格局。未来还将依托中微子实验、双碳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推动更多文艺工作者深入科研一线,开展在地创作,挖掘动人故事,推出更多展现江门科技创新的文艺作品。

为推动科学精神在青少年中传承弘扬,仪式现场同步启动“让科学照耀心灵——百校同读《微光志》科普公益活动”。该活动由江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协、江门日报社联合发起,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及企业向全市大中小学捐赠图书,进一步推动科学教育和文化传播深度融合。

活动举办了爱心捐赠企业家向学校赠书环节。截至目前,捐赠图书总量已近3000册,这批书籍即将由教育部门统筹配送,送往全市各中小学校图书馆。

捐赠代表分享了他们的初心。江门市政协委员蒲容认为,大科学装置落户江门是侨乡的荣耀:“推介宣传《微光志》是我作为政协委员的社会责任,我将积极发动更多企业家朋友参与捐赠,造福更多侨乡青少年。”

“很荣幸参与百校同读活动,这本书能让孩子们了解国之重器、学习科学知识、感悟科学精神,为他们的成长埋下科学的种子。”江门市芳鲜配送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芳表示。

江门市中山大学校友会也积极捐赠图书,其中部分定向用于江门学校,部分赠予中山大学。在该校友会会长冯旭初看来,百校同读《微光志》公益活动意义深远,“我们发动校友捐赠,既是为母校献上爱心,也希望让更多学子通过这本书读懂江门中微子实验的科学价值。”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