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关注 >> 2025 国庆人物 | 当代爱国作家姚春祥作品特刊

2025 国庆人物 | 当代爱国作家姚春祥作品特刊

2025-09-24 08:52:20
浏览量:


当代爱国作家姚春祥品特刊




---★ 作 家 简 历  ★--- 

 

      姚春祥,河北丰润县人,1964年生于青岛,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国散文网学会会员,山东省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2019年开始散文创作。曾获中国散文网第三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第四届“三亚杯”当代华语文学大赛金奖,及2024年被评为“年度最美散文奖”。2025年第二届“春光杯”获一等奖。第三届“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大赛荣获金奖。2025年“向·未来”第二届全国散文、诗词大赛及全国第四届郦道元文学均荣获二等奖项。









★  作 品 展 示   










  遇见鲁迅

  

      多少年了,一直想去绍兴看看,但总是受时间的约束,世事纷繁,苦无捷径,奈何,只能苟且。

  今年有幸,就决定去绍兴拜见鲁迅先生。打开九月的画板,去领略和感受江南水乡的魅力和历史文化的熏染。

  走进绍兴城,感受丰沛。绍兴简称“越”,古称越州,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约2500年的历史。绍兴的地名源于宋高宗赵构逃至绍兴,感觉心情愉悦,江山会被收复,所以有了一句“绍祚中兴”,决定用“绍兴”作为年号,而越州也就成了绍兴城。“绍兴”的名字便由此而来,它也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的诞生地。绍兴是水乡、桥乡、酒乡、书法及名士之乡,是有着“文物之邦、鱼米之乡”的称号。历史延续传承至今,这都源于文化积淀资源的丰厚,造就了绍兴的辉煌。

  绍兴,水道阡陌,古桥林立,依然有着宋韵的古朴和雅致,在绍兴的隽秀气质中,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苍茫感,沉淀了厚重的历史脉络。

  走进市井,置身环城流水的古城特色,穿越一条条窄窄的街巷,家家店铺的门口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及各色小吃,拐了弯走上石桥,便远远地闻到小巷里臭豆腐的幽香,涌入眼帘的是黄酒店铺前,竖起的一排排硕大的黑色酒坛子,那悬挂着的酒旗在微风中飘摇,使绍兴增添了许多复古感。那青石板的小巷里没有车马喧嚣的热闹只有人流与闲情,体现出在繁闹的市井之外又会感到文静的一面。依依垂柳,蒙蒙细雨,在古建筑的映衬下,显得悠远而静谧,粗大的樟树枝叶繁茂,躲雨在树冠之下,让人驻足欣赏。依水而居的民宅,推开窗子便可触手可及到水面,那碧水流潺,水底的小草随水流舒展开来,成群的鱼儿逆流而上,弯曲的岸畔长满了茂密的植被,显得十分幽谧,似乎骤然跌入宋代的市井。

  走进鲁迅故居,这里仍然保留了晚晴以来绍兴古城的风貌,绵密的青苔在水道的两侧石壁上自由蔓延,更显古拙。

  三味书屋是鲁迅塾师寿镜吾家人世居之地,由门斗、厅堂、座楼、平屋以及厢房等组成,其中东厢房为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里有一块匾写着:鲁迅“终于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走异路,逃异地”,到南京洋务学堂求学。在新的天地里,他努力寻求新的知识,逐步形成了“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与老人”社会发展观。

  进庭院参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和严谨的私塾教育。仿佛是看到年少的鲁迅,在百草园捉昆虫摘桑葚的情景,还有蝉鸣在树叶里的长吟,看《山海经》里的赤练蛇传说,害怕遇到美女蛇。孩子们悠闲地捕捉鸟儿,舒适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着和煦的阳光,无忧无虑是那么的亲切,他们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百草园是孩子们天堂的乐园,也是鲁迅成长的环境。

  只要记得鲁迅,就未曾离开过。“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容颜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鲁迅是自由与禁锢,反叛与沉疴的呐喊,是助中华民族挺直脊梁……

  我本狂人,对鲁迅先生的敬仰扩展开来,是思想的一种解放,嵌入了灵魂深处。遇见鲁迅是隔着悠长的岁月,我如何面对和致意先生呢?我穿越了千山万水就是想遇见先生,聆听先生的教诲。鲁迅的思想是我心中的灯塔,静以修身,博观厚积,砥砺深耕,才能薄发。“我与我血荐轩辕。”誓将一腔热血报效给祖国,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气概。对待敌人是“横眉冷对千夫指”,“怒向刀丛觅小诗。”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是沿着无限的精神……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吗,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就是走的多了,也变成了路。这就是鲁迅的真言。先生的魂是红色的,精神是不屈的,他的思想葳蕤而澎湃。也正如龚自珍说过:“预先亡其国,必先亡其史,亦先亡其族,必先亡其文化。”鲁迅先生心地高洁,怀有报国的热情,是镌刻在血脉里的忠诚,一个笔直的脊梁与正直的灵魂,现在的国人应该具有这种觉醒。赓续文化文脉,泽被千秋后世。

  从三味书屋出来,天上又落下了毛毛细雨,走进这幽深空濛的雨巷,独坐在烟雨江南的八字桥上,我在想,当年的鲁迅先生肯定也走过这石桥吧……

  那雨飘过我的肩,打湿了我的发,雨中的江南是有味道的,是多情的,不像北方的雨那样的清冽,直率。这江南的雨更显得温柔,有情调,在这烟雨暗千家的暮色里,入了境,养了眼,醉了心,让人不舍而留恋,了却了我多年来的心愿。

  细雨骤停,檐角挑起圆盘的月亮那么的高远,青石板泛出的波光拉着我身后长长的影子。曲径通往何处,漫步其中,看十里绍兴的浓郁风情,仿佛是穿越了远古的时代,情怀满溢。岸畔的树木郁葱,遮挡了路灯洒下了点点的碎片,映照着小巷里斑驳的墙壁,那一串串的地灯被野草淹没,射出微弱的光,潺潺的流水声在水道里鸣响。

  隔岸的灯火已阑珊,走进喧嚣的小酒馆,吃一碟茴香豆,感受破旧长衫孔乙己的窘迫;喝一杯黄酒,体验过喉的甘醇和惬意。耳畔阜盛烟火,心头星河长明,享受这市井人间的温暖,忘却了那些落花的过往。把梦想的碎片拼接起来,就像一条清澈的河流,绕过阻碍的岩石,不再频频回头,悄无声息静静地流过。

  “许我草堂度余年,烟雨清茶书为伴”乐而益寿,静而养心,活的通透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绍兴是幽梦,是诗与远方在内心的一种感受;绍兴是情怀,是大漠孤烟与杏雨江南的体验;绍兴是博大,是民风淳朴历史文脉的厚重。

  绍兴,有着岁月静好的迷人景色,也有蓬勃绚烂时代的气息,何况——那里还有鲁迅的风骨!


  

观海听澜·拾光夕阳

  

  时维八月,序属初秋。青岛后海的金茂湾社区距我所住的地方并不远,近在咫尺,而我却从未走进金茂湾的后海,只是经常路过此地。因为那里面的海景,都被那群高耸的大楼所掩盖,因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单独去观赏后海的夕阳,就留下了那一抹的遗憾……

  那天临近傍晚,我们一行几人约好去后海的金茂湾小聚,于是就沿着海边步行而去。时间正值下班高峰,那川流不息的车辆,被胶州湾海底隧道逐一吞噬,不见了踪影。来到位于四川路的金茂湾社区,就被眼前梯次林立的楼群里的环境所折服。

  金茂湾,位于青岛市四川路地段,全长1473米,在日占时期,莘县路到团岛的沿海岸线,就修建了一条土路叫鸣海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青岛收回主权后改名四川路。其实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那里也曾修建过一座栈桥,当然那不是供游人观海的,而是海军使用的码头,在六十年代因填海扩地而被拆除了,也就是后来的轮渡码头。青岛作家张健在他的长篇小说《火海》里就描写了这一带的人文叙事。寻着历史的脉络,金茂湾小区也曾经走出了不少的文化人,如青岛作协原主席郑建华、青岛晚报副总编辑陈为明、诗人范广兴、掐丝珐琅艺人等。

  走进金茂湾小区,就被这热闹的景象所吸引,小区花木繁多,那宽广如砥的街道干净而整洁。设施配套完善,凸显了绿色湾区生活的理念,符合了时代的潮流,与自然和谐共生。金茂湾是集餐饮、垂钓、健身、书社、舞蹈培训、形体训练、社区食堂、基督教堂等多元化的功能配套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成为了众多游人的打卡地。

  走进金茂湾购物广场顺扶梯而上,那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令你目不暇接,每层楼都有各色美食应有尽有。那里是孩童的乐园,大人的休闲,相融共生一派和谐。在这热闹的氛围里,觅得一家酒店,宾客满座,熙熙攘攘,幸好我们提前预定了座位,在面朝大海宽阔的阳台上找到了位置,在巨大的太阳伞下围桌而坐,啜饮一杯咖啡,苦中带有浓郁缠绵的清香,焐热了我的拘谨。在俯瞰大海与人间烟火交织的氛围里,等待欣赏这后海绝美的日落。

  海风带着夏日的温柔吹拂而来,阳光洒满了阳台。托腮眺望远处水天相映,就惊羡于这自然的风光,那一望无际的海面平缓如镜,柔美似罗绮。矫健的鸥鸟跟随着游轮在上空上下翻飞,远处的航标灯默默矗立,满载着集装箱的巨大货轮拉着长长的笛鸣,缓缓而行,对岸的黄岛远山水墨含黛,大团如棉的祥云从眼前飘过,这海光山色的缥缈,就构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美的画卷。

  金茂湾,是上世纪初期的贫民窟、破烂市、棚户区、大粪厂等蛮荒之地,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造与发展中,成就了金茂湾小区沧海变桑田的变化,在蝶变中演绎着繁华,掩盖了旧时的烙印。那些运去的薄凉,人马的江湖,就挂在了历史的脉络里,成了岛城几代人不灭的印记。跳过历史的章节,眼前的日新月异,反射出今日幸福的喜悦,盛世的嫣然,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注脚。

  青岛,山海的城市,也见证了千百年来向海而生,因贸而兴的发展之路。

  傍晚时分,后海的风吹过窗棂,那悬挂的风铃发出了清脆的响声,那么的悦耳。堤坝上的木栈道人流拥挤,大坝底下的那一抹深蓝,在晚霞的映照中舒展开来,快艇在水面上摇晃,引擎在水里扑腾翻涌出白色的浪花,荡漾着波浪的韵律。瞬间整个天空染成了橘红色的浪漫,折射出绚烂的色彩,就映红了那一湾的碧水。鸥鸟在微风里写下了夕阳的诗歌,应和着船鸣的悠扬,还有那座永不熄灭的灯塔……

  晚霞的柔和,把那些高耸的楼群涂成了金色,家家户户窗户的玻璃反射出的光,像群星的闪烁。此刻,就沉浸在这如梦似幻的美景里了,欣赏着壮丽的天地,山海的永恒之美。

  夕阳明媚,花草可爱。这是谁家碧玉年华的女孩,生的这么眉眼俊秀,宛如画中走出的公主,身穿红色宽松的上衣,出落得愈发秀丽,衣袂飘飘衬托着飘逸的秀发,美的让人惊心动魄。怀里那只可爱乖巧的小狗,窸窸窣窣蹭着女孩的面颊,投下了长长的影子。那晚霞穿过少女扬起的发丝,泛着红色的光晕。细密的汗珠在额头上闪烁着光亮,在夕阳的光影交错中,就印在了霞光里佳人的娇俏,蕴藉的含蓄,在岁月的时空里,留下了永恒的瞬间。

  墨色渐浓,华灯初上,那一串串的街灯,如水晶般的晶莹,在微风中摇曳着璀璨。夜色中,繁星缀满了天幕,风,从我的心之原野上掠过,那是浅秋的跫音,裹挟着海风的清凉,那么的舒朗。路边的小吃店,那一排排的桌子上,堆放着人间烟火的杰作,品尝着来自大海的盛宴,在浅浅的酒杯里盈满了幸福的浓郁,享受着安然静好的岁月。烟火是城市的脉搏,延续着生命的节奏;清欢,是人们奏响的乐章,亲情的绽放,描摹出人们的幸福生活,就福耀了后海的金茂湾。

  金茂湾,无论是黄昏,还是夜晚,都是这么的浪漫。金茂湾是一个有人气,有温度的地方,它呈现出活力的色彩与生命的张力,何况那里还有最美的落霞呢。不觉中,那夜的晚风已是立秋拉开的序幕了……



岳母的背影

  

      岳母是在葵卯年的12月12号,也就是农历三十那天离我们而去,淡出了儿女们的视线而阴阳相隔了。至今已有二个多月的时间了吧。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就越发感到惆怅而彷徨了。我不知道天堂的那头是否也寒冷……

  那天清晨异常的寒冷,进了山门,就远远的望见殡仪馆大堂的屋脊,大堂里整洁而干净堆满了鲜花,在敬瞻厅去追思岳母的音容笑貌和点滴的过往,悲叹这世间的短暂。希望岳母在去往天堂的路上,没有荆棘,没有坎坷,没有病痛,没有飘零之苦。

  岳母的一生,风风雨雨,跌跌撞撞一路走来。路走的歪扭但夯实而坚定,总是为一家人忧虑未来。岳母是一个傲娇的人,面对生活的压力,心里总是有个盼头去奔,希望生活能好起来。那个年代岳母是清苦的,但这并没有压垮一个人去抚养膝下的五个子女,虽然劳苦,但依然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拖家带口,用勤俭和节约供养着膝下的儿女,拓展着蓝花楹般的宁静与深远。

  岳母,山东高密人氏,她留给我的只是点点滴滴散落的记忆,每每想起,便触动了心底最柔软的章节,在记忆的深处,也就越发更加的浓烈了。

  记得那年,正好有个人想和我对调工作,于是我就找到单位人事科的领导,并写了对调申请。然而,每次去找都是顛狈而归。理由就是对方的年龄太大了,这是个重体力的活,他干不了的等一堆说辞……我一个堂堂七尺须眉,怀着满腔的惆怅与无奈,就像蒲公英漫无天地的飘,仿佛看不到希望而遥遥无期了。我迷途了,逡巡于其中的幽暗,那时不经事的我,只是在丈量着我与春天的距离有多远。因此就和岳母说起此事,在当时,岳父是坚决不同意我去的,原因是怕我去新的单位学坏了。而岳母却义无反顾,就踽踽独行去领导家,呶呶不休地去为我办这事。我深深地知道,在那个大杂院里,岳母是一个内心极其要强的人,她不想让别人哂笑我一个在农村砸洋镐的土孩子能成为她的女婿。并说服了岳父,在其从中,岳父对我是欲言又止,拙于表达,但又是脱虚向实的人,就瞒着我去找单位人事科的领导,为我排污清淤,最终岳母和岳父分别把两个单位人事科的领导说通了,梦想成真,烘干了我潮湿的心,让我感到心里的慰籍。岳父是一个光明磊落,内心有着‘熹光’的人,岳父不语却凸显了他的韧劲,他不喜欢当官却拥有着尊严,他永远是宽容与偏爱执着的人。那时的岳父挺拔而伟岸,时光荏苒,岁月拉弯了岳父的脊背,已是耄耋之年了。

  那会,岳母在大杂院里逢人便笑盈盈地说,我未来的女婿调到新的单位了,不再砸洋镐了等云云……虽是久远的事,而今回想起却仍然历历在目。我怎能忘却呢,也不敢忘却。岳母永远是垫起脚来凝望你的人,虽未有养育之恩,亦是对我生命的再生,使我走到今天。跽膝叩拜,让灵魂在感念中升华。其实,在岳母老年以后,由于我在单位干了一个不大的位置,就很少回去看望她老人家的,但每次去都能从她的眼神里,看出她对我的期盼而欲说又止。岳母虽是一个妇道人家,也没有什么文化,却也是聪慧懿德的人,让我感到踏实与欣慰。

  记得那年,我要结婚需要买点木头做家具,岳母便对我说,你回趟老家吧,让小姨看看有没有办法买点木头。

  到了老家,已是余晖脉脉的黄昏了,云霞把天空渲染了猩红色,眺望西边的沃野,金黄色小麦在风中摇曳。在通往村庄的土路上,那马车的车辙清晰可见,看村庄缥缈的薄雾,漂浮在每个角落里,路边的水洼里盈满了了子孑孓。远远地就看见小姨早已在村口等候翘首以盼了。见了我,小姨便笑迎低眉的说:“来了,你妈挺好的吧,家里也都挺好吧……”等喋喋不休地嘘寒问暖,那语气是如此的谦卑。

  进了大门,映入眼前的是一个影壁墙,拐进来是一个大院子,朱甍的房顶,正面是堂屋,进了堂屋就看见左右两个灶台,一个是给猪做猪食用的。一个是做饭用的,灶台上端的墙壁是两个灯龛放着油灯,使左右两个房间都映照着微光。进了屋,热情地让我上了炕,那炕底下的炉火烧得正旺,小姨又添些了许木柴。其实在那个季节是不需要烧炕的,而小姨只是说,这屋子潮湿怕你来了不适应……炕上的一侧是一摞摞的被子,一侧是矮小的木柜子,小姨顺势就拖了一条被子让我坐在上面。此时,又麻溜地把炕上小桌上的油灯添了些许的煤油,撕了一张日历牌,认真地擦拭了灯碗,那玻璃灯罩被擦得明晃晃的并调大了灯芯,使屋子里瞬间光亮了许多。我便靠在被子上盘腿坐在小桌前,然后小姨拿着柳筐到菜畦,摘菜去了……

  此刻,就感受到了农村的那种特有的淳朴和憨厚。就像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装着是一封封浓浓的家书,那家书是一缕缕的炊烟,是夹杂着思念的亲情;是藏在时光深处的乡愁,盈满了农家的欢畅和一种小家的幸福感。

  从小姨家出来,月儿已从地平线上升起老高了,朦胧的氤氲在田野上漂浮,礳碾在月光下静静地窝在那,泥土里弥漫着庄稼熟悉的气味。月光悬挂在高高的云层上,映照着那棵高大的老槐树的背影……

  每每回想起这段往事,内心仍旧是溢满了浓浓的深情。如今已记不清暌违了故土多少年也没有再回去看看,留下了遗憾与感慨。

  穿越时间的河流,在那个匮乏的年代,岳母的生活泥淖,承受了怎样的跌宕。母爱是一种永远不会让孩子受伤的爱,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着膝下的子女。烟火年年,朝朝暮暮地忙碌着,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洗尽了铅华,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岳母有所图,就想图一份对孩子们真挚的爱。

  家,是岳母的坚守,是熬出来的前生与今世。烟火旺盛,延绵不断。如今已是四世同堂的家族,不也散了一地的繁华而满庭芳了吗。家族的兴旺,是给予了父爱则母敬,母爱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这尘世的烟火,是因您的岁月而温暖,谁,又会拒绝温暖呢?

  看着被时光漂白了的一缕缕鬓发,在平淡中终老。在时间的荒野上,那些过往像远去的离歌,即使走的再远,娘的背影定会定格在儿女们的心中。

  岁的流逝是无言的,当你对岁月有所感悟时,就一定是深深地埋在回忆当中了。岳母是一棵树,永远为儿女遮风挡雨;岳母是一盏灯会为你带来光明与温暖。挂在时间的脉络上,那背影离我们越来越远,拉着长长的影子……

  奈何桥上有无奈。站在福宁园的坟前,满目照悲凉,那大理石的墓碑上霜花冰冷,我深深地知道,岳母的老家是回不去的故乡,就让禅音陪您入幽怀吧。

  浮生如梦亦如烟,站在山坡的路口望断了天涯。穿过四季的轮回,春风会送来繁花,盛开在您的坟前。

  写此祭文以表母仪风范。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