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报道 >> 长篇小说《掌心》座谈会在京举行

长篇小说《掌心》座谈会在京举行

2025-09-29 11:16:52
浏览量:

9月21日,由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湖南省新时代文艺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基地主办,中南大学新时代文艺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北乔军旅小说集《瞄准》分享会在中南大学举行。作家、诗人、《瞄准》作者北乔,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刘新少,中南大学二级教授聂茂,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杨巧,以及人文学院中文系研究生30余人参与分享会。活动由研究中心主任、人文学院教授晏杰雄主持。

北乔《瞄准》中南大学分享会现场

刘新少代表学院与研究中心致欢迎辞,并作为接受方与北乔一同举行了赠书仪式。9位青年批评代表从思想内涵、文学史价值等多个维度,对《瞄准》展开了文本细读和深度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小说集以“瞄准”这一军事动作为叙事核心,巧妙地将外在的军事训练与内在的精神成长相融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和平年代军人的真实状态,在规则与人性的张力中展现当代军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叙事艺术上,《瞄准》以非典型的真实性重构了军事题材小说,既保持了军旅文学特有的“兵味儿”,又融入了普遍的人文关怀,展现出刚柔并济的美学特质。其主要价值在于,作者把军人还原为真实的“人”,关注其日常生活、情感焦虑与社会属性,在“去英雄化”与“再英雄化”之间找到了一条贴地而行的路径,突破了传统军旅文学的创作模式。

杨巧从自身编辑工作经验出发,指出军旅题材是少儿文学出版中的一大亮点,联系着战争历史记忆、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效益的需要,是读者的需要。聂茂认为《瞄准》的价值不仅在于作品之中,更在作品之外,成功地瞄准了文本外的人生。

北乔坦陈了写作与选择分享《瞄准》的缘由。他认为,“引而不发”代表着和平年代军人的真实状态;其次,应把军人的基本定义回归到人的本体,军营词语“兵们”即是“我们”;第三,他进一步谈到日常生活的文学性呈现和保存,质问“文学除了宏大叙事外留下了什么?”“日常生活有没有写的价值,又如何保留下来?”最后,晏杰雄做了简短总结,指出北乔将生活体验投注在了文学创作中,是站在更高、更本质的层面上观察人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读好生活这本大书。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