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关注 >> 庆胜利 颂国庆 | 2025当代爱国作家田中玉作品展

庆胜利 颂国庆 | 2025当代爱国作家田中玉作品展

2025-08-28 14:59:23
浏览量:


【 2025当代爱国作家品展

---  田中玉   ---



---★ 作 家 简 历  ★--- 

 

       田中玉,江苏省新沂市人 笔名:玉色人生,爆米花机,南窑烟雨微。1985年毕业于炮兵导弹学校。2012年12月从武警部队退休,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小毛村美术馆馆长、徐州市军休干部宣讲团成员、江苏《梁祝传说》非遗宣传大使。出版《会唱歌的芦花鸡》《一代乡贤张开华》。报刊发表《方格头巾》《那道梁》《荷花鲤鱼》等数十篇。《滕王阁序之后序》荣获2025第四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










★  作 品 展 示   



 

  山鸡起舞

  

      那年秋季,我们100炮连在坳洼村驻训,连部设在一户村民家。户主姓王,男女主人40多岁,隔山两间房子是他们儿子和媳妇的。房子都是清一色石头砌墙,石头大小不等,但感觉垒得很牢固;房顶是山草苫的;大门是用普通木头做的,不是很好看;门上挂着一把锁,看似可有可无,因为钥匙就搁在窗台上。老王儿子小王的房子倒是显得像样一点,屋内墙面上贴了几张娃娃年画,比他父母亲房屋里糊的旧报纸要好看得多。

  连长和通信员住在老王家,两张地铺并排;指导员、文书和卫生员住在小王家。三张地铺紧挨,卫生员的靠外。

  小王和身怀六甲的媳妇住在西厢房里。房间没有门,一幅印有凤凰图案的门帘挂着,遮眼不遮耳。家里住了队伍,小王媳妇既兴奋又有些害羞,她时常躲在房间里。当连队出去训练时,她才会出来东转转西看看。当兵的床铺弄得那么整齐,床单洁白如新,被子叠得方正如石,让她看傻了眼。

  那一日,小王媳妇又在三张地铺前久久地站立,她欣赏着,感动着。忽而,她发现,最外面地铺的白色床单上,有一块树叶子大小的白纸片。她好奇地拿起来,纸片上什么字也没有,她觉得奇怪,又把纸片放回原处,在松手的一瞬间,她看到了一块大小和纸片相当的不规则的印迹——那是年轻战士青春躁动时留下的痕迹,她的脸一下子红了。

  连队每天早上不再出操,不像在营区那样,要进行队列训练或跑几圈。全连80多号人,拿起工具,就去整修一条山路。山路平常能走行人,车辆很难通过。进村时,一公里长一些的山路,军车费了两个多小时。80年代初,太行山区的老百姓还没脱贫,坳洼村也不例外。房屋依然破旧,道路依旧坎坷。城里几乎没有带四个轱辘的车来过,村里也没有带轱辘的车开出,甚至连脚踏车的影子也没有。整修一下山路,军车通行方便,山上的果子,城里人也能过来采摘,村民们散养的鸡鸭也能运出去换些零钱。

  不经意间,山路被战士们整得像个路了,原来凹陷的地方,平了;狭窄的路段,宽了;陡坡处也变得平缓了。老人们看在眼里,心里不由得想起当年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时曾在这里驻扎,念起那些年轻的战士们,背井离乡,忍饥挨饿,爱护老百姓一草一木,为老百姓打江山的情景。

  一个月的驻训结束了,连队第二天上午就要回营。当夜,小王媳妇突然觉得肚子疼了起来,疼得她直叫唤。小王赶紧叫来母亲,母亲一看,不好,儿媳妇羊水已破,难产!被突发情况惊醒的指导员当即让卫生员协助小王母亲接生。随着一声声揪心的喊叫,孕妇的脸色越发白纸一般。慌了手脚的小王母亲,突然跪在指导员脚前请求帮助,她希望能用军车将儿媳妇急送十里外的乡卫生院,指导员赶忙将她扶起。

  指导员叫来驾驶班长,只用了20多分钟,军车就把产妇送到了卫生院。大家在产房外静候。不多时,就听到里面婴儿的哭声,这哭声不啻一声军号,划破黑夜,小王笑了,几位军人笑了——就在大家为此兴奋的时候,医生慌忙跑出来急切地说,生个男孩,但是产妇出血较多,需要输血,可是这里条件简陋,没有备血,能否请战士们帮忙献血。卫生员询问产妇的血型,B型血,巧了,自己的血型匹配,而指导员和文书也赶紧报出了自己的血型。战士的血液缓缓地流进产妇的体内,流血止了,母子平安。

  军车在夜色中向坳洼村驻地行进,灯光在山路上闪烁,随着路面的起伏,忽而照在路基上,忽而射向半空.

  天将晓,村里家家户户的公鸡放开嗓子唱了起来。这天,全连战士早早地起了床,打起背包,整理装备,准备回营。吃罢早饭,已是8点时分。本想悄悄地离开,还是被村民们发现了。

  村民们站在军车前。老王夫妇和邻居们,手里提着羽毛鲜亮的大公鸡,要送给连队。连长谢绝了大家的好意。但是,说服不了这些善良的村民,不收下公鸡,车就走不了。连长找来司务长,在他耳边嘀咕了两句。司务长爽快地收下了12只公鸡。

  军车在山路上行走,村民在路边抹泪,挥手。行进约100米处,车辆戛然停下。司务长和几位战士下车,一起将鸡腿上的绳子解开。12只公鸡,就地相互张望了一下,霍地,蹦跳着朝着村庄跑去,有几只鸡居然飞了起来……

  

连 祭

  

       我心目中最威严、最崇高的人,是我的连长。他骨架大,块头硬,脸上的线条充满力度,鼻梁、眉骨和下巴极富雕塑感。

  “我希望大家挺直腰板,要无愧于‘硬骨头’的称号!”每次训练前,他的讲话极其简短,但绝对有感召力。实弹考核前“高强度、高难度、高精度”的“三高”训练,累苦了战士们,一天下来,有的新兵都成了“一堆泥”,但没有人发牢骚。

  这是上级机关授予我连荣誉称号后的第一次实弹考核,也可能是连长最后一次以炮兵连长的身份指挥射击。不少人有板有眼地讲,连长要到司令部当炮兵股长了。是的,连长该调副营了,在他任职的七年时间里,他两次获得总部的嘉奖,连队由后进一下跃升为全军的先进典型。

  山坳中的一片旷野,一百多名男子汉全副武装,在这里集结待命。老天不如人愿,似晴非晴,太阳一会儿浮出山头,一会儿又钻进云堆里。连长踱着步,审视着四周,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躁闷。作为连长的耳目——炮兵侦察兵,我跟着连长,保持五七步的距离。突然,一辆吉普车直奔我连的阵地——是主考官的指挥车!全连刹时进入临战状态。连长向首长报告:

  “首长同志,陆军第m师步兵第n团一00炮连年终实弹射击考核,准备完毕,请指示!连长王东。”

  “方向15-00,目标,远方位山腰处的白色圆点,开始射击!”

  “是!”连长明确目标后,站在火炮前的土坎上,紧盯着山背处如篮球般大小的白色圆点。

  “全连注意,表尺5-64,方向16-28,5号装药,基准炮一发装填,预备——”

  “连长——!”我惊叫一声。

  连长“放”字未出,脸憋得潮红,怒视着我。

  “怎么回事?”

  “报告连长,左侧山脚下的破庙里有烟雾!”

  连长的目光从破庙上空的烟雾上收回,转身跑向主考席。

  “首长同志,警戒分队保障失职,破庙里尚有人员没有清理!”主考官站起来。

  “没有问题,破庙离目标有一千多米的距离。”主考官迫使连长射击。

  “不!我的火炮没长眼睛,安全规定不能违反!”

  “好!”主考官一行微笑着走近连长。

  “破庙无人,和尚已被请走,那是定时发烟器冒出的烟雾。”

  原来是主考官暗设考题,故意制造“烟幕”,以迷惑连长。

  “轰、轰、轰”一阵炮响,山背上的白点顷刻消失了。数团烟雾和擦肩而过的几片乌云融在一起,渐渐地变淡、逝去……

  阵地上静悄悄的,战士们含着泪水,全然没了往日成功后的欢声笑语,只有记者手中的相机“喀嚓、喀嚓”作响。大家自觉排在六门火炮前。指导员脱下了军帽。连长跪在小土堆上,面向东方,把一份印有少许文字重若千钧的纸张点燃……这是第三封,也是最后一封关于连长父亲消息的文字,是一周前连长爱人从徐州打来的“公公病故速归”的加急电报。

  山坳中还在回响着闷雷一样的炮声,那是大家向连长父亲祭奠的礼炮。火焰尚未熄灭,那是大家为连长父亲点燃的照亮天堂的火光……

  

标准的军礼

  

      那是一个被骄阳烘烤得滚烫的夏日午后,营区里蒸腾着灼人的暑气,连树叶都蔫蔫地卷垂着。师考察组悄然抵达我们四二团:考察并确定一名“中培”人选——那是一条通往副团职岗位的独木桥,更是军旅生涯中一次决定性的跃升。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官兵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一个名额,两个候选人——三营教导员顾兵和一营营长刘柱,被推上了PK台。空气里,无形的竞争气息悄然弥漫开来。

  顾兵与刘柱,这对战友,彼此太熟悉了。当顾兵在“穿插英雄连”担任指导员时,刘柱正是他的连长。他们这对“黄金搭档”,血脉里奔腾着英雄连队那滚烫的红色基因,硬是在和平年代,用血汗浇筑出新时代武警系统的模范连队。从能力到政绩,两人都如挺拔的青松,难分伯仲。然而,此刻PK的结果,却可能将他们引向截然不同的命运岔口:一个踏上更广阔的军旅平台,另一个,或许就要在年底的军号声中,面临“稍息、立正、向后转”的告别。他们平静地站在“风暴眼”,而风暴已在营区内外悄然酝酿:有人给刘柱出谋划策,有人替顾兵暗中奔走。这场无声的较量,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晋升,它拷问着灵魂的成色,丈量着军人胸襟的深度与品格的边界。

  我也在机关办公室的窗前,默默观察着这场无声的风暴。很快,传言如同夏日里闷热的低气压般弥漫开来:刘柱开始“活动”了,步履匆匆,甚至不惜向老战友们筹措资金。当他从师部返回时,脸上那掩饰不住的“春风得意”,让不少人暗自揣测,他手中已握住了八成的胜券。而在某些“热心人”的指点下,向来沉稳的顾兵似乎也坐不住了,身影也开始在营区外奔波。家属院成了另一个舆论场,几个家属聚在树荫下窃窃私语:“瞧瞧,还是刘营长‘工作’做得扎实!顾教导员啊,怕是舍不得‘那个啥’,只能收拾行李,回去看看那片‘故乡的云喽!”这些细碎的声音,像小石子一样硌在人心上。

  PK结果揭晓那天,刘柱的名字赫然在列。营区表面平静如常,而顾兵的宿舍,却整整一天房门紧闭。他把自己“压”在床板上,大气不喘的样子。当团政委带着一丝担忧推开那扇门时,看到的是一张疲惫而晦暗的脸,眼神里是难以言说的落寞与空洞。政委心头火起:“顾兵!你真是个熊兵!不就是错过一次机会吗?看看你这副样子,萎靡不振,你对得起你这身军装吗?”政委的责问劈头盖脸。顾兵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只剩一脸更深的茫然与疲惫。

  恰在此时,卫生队军医背着药箱,气喘吁吁地赶到,向政委敬了个礼,迅速打开药箱。“感冒了?”政委的语气瞬间转为关切。“高烧,39度3。”军医回答。“嗨——”政委长长地、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随即斩钉截铁地命令:“现在、立刻、马上去师医院全面检查!康复回来,给我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你的‘科学带兵,以情带兵’那十二字箴言——‘爱得深,教得活,管得严,用得好’——是咱们‘英雄营’的传家宝,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给我落下!要对得起这面旗!”政委的眼中,忧虑化作了沉甸甸的期望。“是!”顾兵用嘶哑却无比坚定的嗓音回应,那声音里重新燃起的火焰,仿佛能穿透病痛与失落的阴霾。

  时光如水,在战士们“一二三四”震天撼地的口号声中奔流。半年光阴,我团竟如淬火之钢,迎来了历史性的辉煌:军事考核、正规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三面沉甸甸的“第一”锦旗,将全团上下笼罩在一片“喜”气之中。年关将近,老兵复员,新兵入列,干部调整,总结如山,部队的节奏只剩下一个滚烫的“忙”字!正是在这紧张繁忙的节骨眼上,刘柱结束了院校的深造,意气风发地回到了营房。

  部队一切如常运转,只是团里的那面流动红旗,已从一营部的荣誉室,移到了三营部荣誉室的墙面上。与此同时,顾兵递交的转业报告,摆在了团首长的案头。这场竞争,仿佛画上了一个清晰的句点。

  一日,师首长一行莅临四二团。在庄严的党委扩大会议上,师政委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宣读命令:根据总部党委决定,任命一营营长刘柱同志,为武警DH师四二团参谋长!”掌声如潮水般涌起。刘柱起立,身姿挺拔如松。

  掌声未息,师政治部主任缓步上前,手中轻轻扬起两个看似普通的信封。全场瞬间静寂。“同志们,”主任的声音清晰地在会场回荡,“半年前,师考察组来团里考察‘中培’人选时,我先后收到了这样两个信封。”他首先举起其中一个,“这是刘柱同志递交给组织的。”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每一张屏息凝神的面孔,缓缓抽出信笺,“这里面,没有大家想象中可能存在的任何物质‘表示’。”他展开信纸,一字一句,清晰有力地念道:“尊敬的师首长:作为一名营长,我渴望这次‘中培’机会。但,我郑重向组织推荐三营教导员顾兵同志!他文笔精练,思想工作方法独到灵活,善于凝聚兵心,是我团不可多得的优秀政工人才!我渴望能继续与他并肩战斗,做一生的战友兄弟!”念毕,大家陷入沉思。

  主任随即拿起第二个信封:“这个,是顾兵同志的信。”他展开信纸,那上面是顾兵清秀而有力的字迹。“顾兵同志在信中写道,”主任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动容,“一营营长刘柱同志,是我团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之一。他军事素养过硬,管理能力卓越,组织指挥才能突出,在他身上,闪耀着新时代革命军人最纯粹的光芒!尤其令我敬佩的是,就在不久前,他父亲刚刚接受了肾脏移植手术。作为儿子,他仅在父亲术后第二天,便强忍牵挂,匆匆告别病榻上的至亲,义无反顾地赶回部队,投入到武警总部在我团举行的重大防暴处突演习现场指挥任务中!他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赤诚担当,正是我军优良传统最生动的写照!如果师首长选择刘柱同志去‘中培’,将是基于部队建设全局最负责、最正确的考量!”当最后一句话落音,会场里先是一片极致的静默,仿佛时间凝固,随即,如同酝酿已久的春雷,“轰”的一声,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赞叹与掌声!那掌声,是对纯粹灵魂最高的礼赞。

  “同志们,”主任的声音穿透掌声,将那两封信高高举起,“这是今年,四二团献给师党委最厚重、最珍贵、最闪耀着金子般光芒的两份大礼啊!”掌声再次如海啸般席卷了整个会场,仿佛要冲破屋顶。

  潮水般的掌声渐渐平息,师政委再次上前,庄重地宣读了第二条命令:“经师党委慎重研究,并报请总部党委批准,三营教导员顾兵同志,破格提升为武警DH师四二团政治处主任,并于规定时间内,赴指定院校带职培训!”

  “刷——!”顾兵与刘柱,几乎在同一瞬间,如两座拔地而起的山峰,同时起立!他们的目光穿越人群,在空气中碰撞、交融,那里有惊愕,有恍然,更有一种无需言说的、刻入骨髓的理解与激荡!紧接着,两人同时抬起右臂,五指并拢,动作精准如尺,带着千钧之力,向主席台,向首长,向这身承载着无限荣光的军装,向心中那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敬上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个军礼,标准得如同教科书上的范本,却蕴含着超越一切动作本身的力量。它像一枚惊雷,炸响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它不仅仅是一个动作,它是军人灵魂深处最炽热的熔岩喷薄而出,是忠诚与信仰在血脉中奔涌的具象,是战友之间用生命书写的、超越世俗利益的山海深情!这个军礼,它承载着军人对祖国和人民“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铮铮誓言,那誓言早已融入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它更象征着一种无言的默契——一种在名利考验前,甘愿为对方托举、为使命让路的崇高选择,这选择如磐石般坚硬,又如流水般纯净,在灵魂深处,托举起当代军人最巍峨的山峰!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