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与“三农”结缘的我,虽身居高楼林立的城市,却依然忘不了农村广阔天地泥土的芳香,忘不了行走田间地头的乐趣,忘不了与农人结下的情意绵长。军营村地处鹭岛早已闻名遐迩,一听说孩子一家要到山村度周末,我立马拉上老伴随车同往。
春风荡漾的周六,我们离开了喧嚣的闹市,小车行驶在盘旋的山区公路上,一路层峦叠嶂,渐往渐高,有种“扶摇直上九重天”的感觉。60多千米的路程,耗时1点40分,山巅上视野开阔,陡坡尽头道路平坦。一块花岗岩巨石镌刻着“军营村”红字的村牌立在路边。
军营村地处同安区莲花镇境内,平均海拔900多米,与著名铁观音茶区安溪县大坪乡接壤,面积12平方公里。这里便是厦门市距天空最近的村庄了,天蓝地阔,孙儿拍手欢叫,“我好想伸手摘片彩云擦汗呢。”
进村举目四望,眼前似摊开一轴水墨画,茶园层层叠叠如天梯耸立云端,老茶树吐新绿,一派丰收年景。小桥流水,林茂竹翠,一条九龙溪横穿整个村庄,幢幢新楼高低有序排列两旁,时有鸟唱,犹如桃源之境,陶冶着人们的心灵。夜晚,我们住进一家三层楼房依山傍溪的民宿,设备齐全,服务到位,一点不亚于城里的酒店。热情的女主人眉清目秀开口就带笑,围起蓝色角巾,戴一顶白色厨师帽,亲自下厨做了一桌特色农家菜晚餐,有适合老年人的单季红米粥、焖红薯等杂粮。农家菜有爆炒草鱼片、油炸泥鳅、里脊肉丝瓜汤等,有荤有素,汤汤水水,别有一番风味。
夜幕降临,凉风习习,乍寒还暖,夜里温度与厦门岛内相差10度,特别适合避暑。这时路灯、霓虹灯、彩灯齐放,山村如同白昼。饭后一家人漫步在水泥大道,尽享天伦之乐。村中心广场有一个戏台,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文艺演出,既有外来文艺队伍,也有本地南音和歌仔戏爱好者。当晚7点举行主客联谊晚会,有声有色,尽显地方传统文化色彩,热闹非凡,孩子们留下来凑热闹。老两口从广场返回住处时,高老板已在大堂摆开茶具,烧着水,准备泡工夫茶了。先一步入座的是一位台胞郑老先生,来自桃园县,也是今天上午入住的客人,他正咨询主人,问:“军营堡,啥时改为军营村啊?”
“军营堡是老村名,改革开放后才改为军营村。”主人回答说。
原来郑老先生祖籍南安,闽台本是同根生。他听祖籍的宗亲说起先祖郑成功为收复台湾,出征前曾在这里扎营练兵,才慕名前来的。郑先生激动地说:“军营堡巨变,高山村变成幸福村,村姑赛过西施,我回去一定要悼告郑成功先烈,改革开放,今非昔比啊!”
军营村之夜,静谧而安详,置身在高山天然氧吧中,一家人旅途的劳顿荡然无存……
“喔,喔,喔——”打更的公鸡催人早起,湿润的晨雾笼罩村庄,清晨的鸟儿在枝头翩翩起舞,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如同一首动人的交响曲,让人心旷神怡。春暖花开的季节,多色三角梅齐放异彩,桃李争相报春,油菜花似一片金色的海洋,不啻富丽堂皇。我和老伴沐浴山风,在小溪旁石砌的堤岸上散步,流水潺潺,清澈见底,小鱼儿晃头摆尾,自由自在地觅食,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可见一斑。遇到同住一家民宿的K女士正在溪边平地打太极拳,她打过招呼,说:“高山空气新鲜,喝着甘甜的山泉,品尝无公害的果蔬,我住了二十多天还不过瘾呢。”
诚哉斯言,我和老伴绕着四通八达的水泥村道,所到之处,环境优美,道路干净,烟蒂不落地,垃圾无踪影,就连农村用量最大的塑料袋也难得一见。酷爱清洁的老伴也感到不可思议,突然问我:“以往农村给人感觉很脏,咋见不到垃圾呢!”
“那是老皇历啦。”
正当我们困惑时,前面村道拐弯处冒出一个穿着环卫制服的中年妇女,在那里挥舞着竹扫,像写人字似的一撇一捺操弄着,将路面打扫干净。老伴与她打了个招呼:“辛苦啦!你负责打扫环境卫生?”
“是的,除打扫外,还收集每家每户门前的垃圾桶,也要指导农户垃圾分类,刚开始时间花得多些。”
“村里人听话吗?”老伴疑惑地问道。
“政府花钱为咱老百姓办好事,那有不听的理呀。”她自信地说。
我内疚地自责:“我在农村工作40多个年头,下基层,蹲过点,花气力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抓、罚、关齐上阵,可农村的环境卫生依然像咸鱼难翻身——没改观。而今靠一支卫生队伍,一个垃圾桶,一笔合理报酬,加上两水(雨、污水)分流,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收运,农村的脏乱差得到根治,城里也不过如此了。”
不知不觉,来到新建的三层小楼前,男主人正在棚架下修剪藤蔓。我和他聊了起来。他说,习大大在厦门工作时曾两次深入军营村调研脱贫致富,提出“山顶戴帽,山下种果”,营造青山绿水家园的倡议;引良种,学科技,农民就有了脱贫致富的钥匙了。“我家原来是全村特困户,后来引进茶叶良种又学制茶。还引种蔬菜蛇瓜新品种,赚到钱,盖起三层新楼。”主人说的蛇瓜,是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有润肠通便,促消化,降血糖等功效。嫩瓜期,表皮条纹白绿相间像极白花蛇;成熟时条纹红绿相间恰似红花蛇了。瓜棚里硕果累累,我们左手牵“一头”,右手捉“一尾”,“咔嚓咔嚓”留一张田园风光照,笑容如花,煞是好看。
村部广场建有一排简易的菜摊,方便村民日常生活和城里客人采购农家菜蔬的需求。本村菜农赶早采摘各种蔬菜上摊售卖,近处一位村妇手提小竹篮,还打着哈欠,走出家门口,踩着泥泞小路,走进湿漉漉的自家韭菜园,在露水中弯下身子,左手揽韭,右手挥刀,很快装满了一大篮拿来菜摊出卖。真让我没想到高山上的蔬菜会这么鲜美可爱:霜后的嫩芥菜,青翠的葱蒜,粉黄的花菜,还有第一茬的小白菜……这些新鲜的蔬菜好像都没睡够,就被从一个一个从菜地叫醒,赶到菜摊上来了,挂着一颗颗露珠,晶莹闪闪。
一阵“突突”声由远而近,一位骑电动车的屠宰户载着流动肉摊卖肉,案板上土猪肉还冒着热气。老伴紧盯着猪头皮,一问价一斤6元,比城里便宜许多,而且还是货真价实的土猪肉,就毫不犹豫说买。老板高兴地说:“有点残余毛渣,等会儿我刮干净,再送到你们住处。”我们还买了20元的腿肉,就回民宿了。收拾行李,又等了好一会儿,不见那汉子送猪头皮来,老伴说:“看来那老板是不会送来了。”“不会的,乡下民风淳朴,说话算话。”我安慰老伴说。果不然,我们下楼吃早餐时,那杀猪汉子不仅送来了刮净毛的猪头皮,还无尝赠送了一副猪大肠给我们。他抱拳一拱说:“希望你们喜欢上军营村哦!”
是啊,如果说军营村像一幅画,那就是一幅美丽乡村焕发着新时代文明之风的水墨画,久久令人回味,常常在心中溢彩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