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王响宁 | 家乡有棵相思树

王响宁 | 家乡有棵相思树

2025-09-16 09:57:34
浏览量: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代诗人王维的著名诗作《相思》,寥寥数语,竟把原本婉约的相思渲染得理直气壮,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亲人、友人、恋人之间的思念。尤其是“此物最相思”这简短的五个字,一下子就让红豆活了起来,使其化身为相思的信使,掀起无数人心湖中的涟漪,久久回荡,难以平静。

我的家乡在风景秀丽的皖南泾县汀溪乡,在“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红岭村,云雾间生长着一棵古老的红豆杉,它就是许多人心心念念的相思树。感谢党的生态环保政策,感谢红岭村乡亲们的接续守护,感谢政府对古树的挂牌保护,才使这棵植物界的“活化石”得以生存,两百年来,始终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抑或是“少小离家”的缘故,虽然那棵红豆杉距我家老宅不过三四公里路程,却因位置偏僻,很长时间竟不知道家乡有棵古老且名贵的红豆杉,还是工作后听年长同事讲起方才知晓。此后数年间,一直想去看看,却未能如愿。家乡那棵红豆杉,成了心中的牵挂。

日月如梭,光阴飞逝,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怀着敬畏之情,甲辰年一个微风轻拂的秋日,终于得以拜见家乡那棵稀世红豆杉。那是无比虔诚的赴约,更是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正值金秋时节,五谷芳香扑面而来,田地山坡被季节印染得五彩斑斓,众星捧月般簇拥着那棵珍贵的红豆杉。它那葱郁翠绿、倩影婆娑的姿态,像一位优雅的舞者,在高高的红岭之上轻歌曼舞,迎接相思已久的客人。

瞧,眼前的红豆杉生机勃勃、伟岸高大、直插云霄。枝繁叶茂的树冠,见证着生命的顽强;沟壑遍布的树干,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轻轻摇曳的树枝,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几缕秋阳从茂密的枝叶间悄悄透过,斑驳的光影,把一颗颗熟透了的红豆映衬得像玛瑙般红艳亮丽。那一刻,情与感的邂逅深度交融,诗与画的浪漫仿佛凝固,喷涌出一股超凡脱俗的清纯,展示着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让人肃然起敬。

人世间最难割舍的莫过于情感,却又逃脱不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铁律。站在相思树下,不禁思绪飞扬。山那边,父母已与青翠的稻子山融为了一体,只能借助阵阵秋风,捎去割不断的思念。脑海中,那些已经故去和没了消息的亲友不断闪现,似乎在呼唤和催促我更加珍惜比金子还要宝贵的情谊,做好当下,不负年华,不能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留下相思的遗憾。

人就是这么奇怪,许多人在苦难面前能够顶天立地,却在安逸到来时不堪一击,有的生死离别,有的山高水远,有的咫尺天涯,有意无意间留下相思的痛苦,难道这是千古魔咒,根本无法逃脱?此时此刻,一位热衷慈善友人的话在耳畔响起:“把钱、物用在困难者最需要的地方”。一句朴素的话语,启迪芸芸众生去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传播温暖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友人的智慧凝聚着人世间最纯真的情感,就像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震云评价他不计成本做好木匠的舅舅:“他是伟大的哲学家!”尽人皆知:“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日后定能救赎包括思念在内的万般痛苦。

静谧的时空下,似乎能听见相思树的呼吸。远处,坡上民居炊烟袅袅,预示着父母们正在做喷香的饭菜,等待子女归来。触景生情,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乡愁。可理智告诉我,作为一介凡人,更要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笃定与豁达。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