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完行李走向接机口时,远远就看见于老师,永川过来六十公里,此时距离我们上次见面已经过去了十二年。
八月末的山城,阳光是掺了金箔的辣椒粉,洒在皮肤上先是暖,继而微微灼烧。李子坝轻轨站台下黑压压挤着仰头的人,列车如银梭穿楼而过,在惊呼声中划破湛蓝的天际。我举着相机的手很快沁出汗来,恍惚觉得那列车不是驶向下一站,而是正穿过某种时空的隧道——就像十二年前毕业后,谁曾想过下一次相聚会隔着一个轮回的辰光?
(一)洪崖洞的夜晚与记忆的暗涌
洪崖洞的灯火是浮在江面上的星群,人潮如涨潮时的浪,推着人不由自主地向前涌动。穿苗家银饰衣裳的姑娘们在镜头前辗转腾挪,绣花衣袂拂过游客的肩头。我们站在观景平台的角落,看对岸高楼霓虹如星河倾泻,忽然觉得这璀璨世间里,每个人都像江面上一粒微光,要发出属于自己的亮度,必然需要历经千锤百炼。
(二)采摘园里的时间蜜语
次日的采摘园是绿意浸染的童话。梨子还带着晨露的分量,葡萄在竹篮里堆成紫水晶山。剪刀“咔嗒”一声,整串果实落在掌心,阳光透过叶隙在果皮上烙下糖分的印记。最妙是那个天然溶洞,甫一进入便似踏进大地的心脏,暑气被阻隔在石门外,洞顶水珠滴答敲奏着亘古的凉意。中午的鱼宴在农家院坝摆开,陶盆里的鱼翻滚着椒香。总着急奔向未来,现在才知道,最好的时光就是能安心吃一餐饭的时光。
(三)游乐园与旧日少年
乐和乐都的旋转木马转动时,彩漆小马上下起伏,带着某种永恒的天真。摩天轮升至最高处,整座山城在脚下铺展成青绿相间的立体画卷。漂流河道溅起的水花中,我们像回到小时候。晚间的川菜馆里,各色菜式红艳如火,但入口却是醇厚的香——原来真正的辣从来不是张扬的灼痛,而是岁月熬煮后的余韵绵长。
(四)生灵与火锅的红白交响
第三日遇见熊猫时,它正抱着竹枝端坐如禅。黑白的毛色在晨光里像极了太极图案,圆融地包容着天地之气。午间的火锅是九宫格里的江湖,毛肚鸭肠在红油里沉浮,像极了人生百态。有趣的是下午的护理体验,美容师的手指轻按额头时,窗外恰好掠过几声鸟鸣,恍然明白山城的安逸原是藏在每一处细节里的温柔。
(五)未来与传统的交错奏鸣
坐在萝卜快跑无人车里穿过闹市,窗外却是磁器口古镇的青瓦飞檐。新与旧在这座城市里交错得浑然天成。光环购物中心的室内森林泼洒着蕨类植物的深绿,云南菌子锅在桌上咕嘟冒泡,见手青切开后泛出奇幻的蓝紫色——像某种现代寓言,讲述着自然与科技共生的可能。
(六)旗袍里的时光针脚
旗袍店的老木门楣上悬着靛蓝扎染招牌。店内简直是丝绸王国,各式旗袍如彩蝶停满花枝,从烟雨灰色的香云纱到宝蓝织锦缎,每一匹料子都在昏黄灯光下流淌着温柔的光泽。试衣间的帘子开合了不知多少次,真丝冰凉贴肤,杭缎温润垂顺,提花锦纹在镜中折射出细碎金光。墨绿那件衬得人如初荷,正红牡丹缠枝的又太秾丽,浅樱色提花缎的正好,腰线收得恰到好处,仿佛春风绕枝。
(七)世贸天阶的星空与人间烟火
最后两日的世贸天阶,玻璃穹顶把夜空裁成圆形画框,电子流星不时划过人造银河。烤鱼在铁盘里滋滋作响,焦香的皮肉裹着折耳根的清冽。
离渝那日晨光熹微,机场高速两侧的樟树如绿色长廊。突然懂得这座城市的魔力:它用滚烫的火锅保存真情,用轻轨穿楼的奇观托举梦想,更用层叠的山势教会人们——所有真挚的关系都如攀登阶梯,一步一印,方能抵达云深处的开阔。
山城印记
归来后整理照片,发现最动人的不是洪崖洞的华灯也不是熊猫的憨态,而是某个抓拍瞬间:采摘园里踮脚剪葡萄,洞穴里幽暗却带有童趣的光影。重庆之美的核心,原是用现代科技包裹的古老温情,是辣椒红油里熬煮的包容哲学,更是让重逢十二年的故人无需寒暄,便能自然接过剪刀说:“这串更甜,你来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