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庄严的承诺
一一献给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颂歌
为了实现一个庄严的承诺,
他们无悔地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为了追求那个青山绿水的梦想,
他们无悔地坚守着自己的初衷。
为此她们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业,
为此她们薪火相传延续了三代人的红色传承。
“塞罕坝”,
一个与美丽二字相连的名字,
六十年前却是地表裸露的不毛之地;
“平地松林”,
一个曾经是皇家狩猎习武的场所,
六十年前却是黄沙蔽空而满目凋零。
“飞鸟无栖”,
曾经是六十年前塞罕坝的真实写照;
“人畜罕见”,
印证着塞罕坝的环境是多么的残酷无情。
“浑善达克”沙漠逐渐南下,
让祖国北方的上空不再是湛蓝湛蓝;
“巴丹吉林”卷起的沙尘暴,
让决策者们日夜焦虑而身心不宁。
再造一道绿色的人工屏障,
已是刻不容缓的燃眉之急;
围剿黄沙的肆虐,
必须启动天字号的浩大工程。
千秋大业,
谁来承担改天换地的历史重任?
百年大计,
一旦用人失误就会导致功败垂成。
是共和国再造山河的一声号令,
让中华儿女心潮起伏把责任与担当联系在一起;
是热爱祖国建设家园的赤子胸怀,
让时代骄子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与天地抗争。
忠诚永远不是骗人的承诺,
危难之时要用生命去诠释;
誓言永远不是空洞的口号,
关键时刻要沾着血泪践行。
127名知识青年主动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
毅然成为塞罕坝第一代的拓荒之人;
369名干部职工响应伟大时代的感召呼唤,
走上荒漠高原共圆同一个绿色之梦。
挖地窑,搭窝棚,
凭借的是超乎寻常的坚强意志;
天当被,地当床,
支撑的是崇高的理想和挚爱的深情;
饮冰水,啃窝头,
陪伴的是凛冽呼啸的“白毛乎乎”;
绘蓝图,圆梦想,
期盼的是祖国的日新月异和繁荣振兴。
一把镐,一把锹,就是拓荒者手中的武器和全部家当;
一把汗,一把泪,传递的不是软弱退缩,而是一片赤诚。
一声喊,一声唤,合成动人心弦的跳动音符,奏出人间最美的华彩乐章;
一棵草,一棵树,是黑暗中透出的一丝亮光,怎能不让建设者们热血沸腾。
十字镐抡起的是责任,
栽下的是信心,
浇灌的是忠诚,
长出的却是希望;
大会战放下的是包袱,
鼓起的是勇气,
释放的是动力,
丢掉的是幻想,
收获的却是成功。
每一次的冲锋都为的是成功登顶,
每一次的失败都预示着再次与痛苦相拥;
每一次的创新都让荒漠披上新绿;
每一次的超越都让人们振奋而信心倍增。
是开拓者的久久为功,
让沙漠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林海;
是守望者的兢兢业业,
打造了一道改天换地的绿色长城。
传承者的传承,
不仅是财富更是满满的责任;
继承者的继承,
不仅是光荣更是铁骨铮铮。
六十年的创业换来了,
天蓝蓝,
水清清,
蜂蝶舞,
鹿鸟鸣。
走进塞罕坝,
就像走进一个披红挂绿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神话般的世界;
六十年的拼搏铸就了,
不忘初心、
坚韧不拔,
艰苦创业,
牢记使命。
百万亩林海,
昭示塞罕坝精神享誉世界并在人间得到了永恒。
金山银山,
不如绿水青山,
总书记的告诫至今还言犹在耳;
金杯银杯,
不如百姓口碑,
普通人的话语更让人洒泪动容。
伟大的时代成就伟大的事业,
伟大的精神锻造伟大的英雄。
千年福泽,
万物常生;
褴褛筚路,
砥砺前行。
前进的道路永远都不会笔直平坦,
只要不忘初心、必定会前程似锦;
绿色发展之路毕竟还会有沟沟坎坎,
需要后来人自强不息清扫填平。
努力吧!塞罕坝人。
奋斗吧!塞罕坝人。
永不言败的担当才能再创辉煌的业绩,
持之以恒地坚守一定会再攀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