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当老师的那些年,那些事儿(4)

当老师的那些年,那些事儿(4)

2025-11-20 14:19:24
浏览量:

——他们,“溺爱有加!”

1973年春季刚刚开学。

工宣队王师傅办公室。

学生章加兴父母怒不可竭:“昨天,谁跟我儿子打架?我们要见见!”

我:“正在调查处理,你们见不合适。”

“怎么不合适?你不让见,就证明你老师拉偏架!”

王师傅:“你怎么能这么说?老师刚来这个班,人名儿还叫不上来呢,怎么会拉偏架!?”

“那你们就把打我儿子的那个大个儿叫来!”

王师傅:“这不行!不利于问题解决。”

学生父母:“那你们支持老师拉偏架!”

学生父母:“我们求求你们,让我们见见那个学生吧!......”

短暂的安静。

突然,“扑通!扑通!”学生父母双双跪倒在地,嘴里喃喃自语:

“求求你们了!求求你们了!让我们见见他!......”

事发突然,我不知所措,几次欲站起来,打算去扶起他们,却被王师傅按住,示意我:“不能去!”

王师傅对两个家长严肃地说:“你们这样不好!赶快起来吧!”

“不让见,就不起!”

............

那一刻,似乎时间都凝固了。

他们两个在那儿跪着......

我们两个在那儿坐立不安。

就在这时,王师傅拽了我一把,一起悄悄地走出房间,来到操场,说道:

“一不能见学生,二不能拉他俩。他们见了那个学生,打人家怎么办?你好心去拉他俩,说不定他们还会耍什么无赖呢!”

听了这些话,我还真有点儿后怕呢!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我们俩才回去。

办公室已空空如也。

此事,发生在我到一个新班的第四天上午。

事情是这样的:

我到这个新班第三天上午的大课间,学生章加兴给高个子祁道林起外号,导致由打嘴仗到动手打架。不过,很快就被拉开了。可章加兴不甘罢休,嘴里骂骂咧咧的:“你等着......”说完,甩手跑回家了。

当天下午,章加兴没有到校上课。

第二天上午,他父母就来了。

记得那天下午,学生章加兴的三个姐姐和三个姐夫都到学校来了,异口同声代表父母来道歉,再三地说明:就一个弟弟,父母年龄大了,一家人一直宠着他惯着他......

后来,还是学生自己主动检查认识错误后复了课。

(四)疏职:“一次招工考试的监考。”

20世纪60年代曾传说着这么一句话:“分,分,学生的命根儿!考,考,老师的法宝!”可不知什么时候,招工上班就业,也离不开这个宝贝了。特别是在“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返城那几年,招工考试似乎成为了一种时髦,我们这所省市重点中学理所当然地成了指定的考点。

1978年四五月间的一个星期天,我被指派到设在本校的一个招工考场当监考老师。

记得那天,我是早早就来到教导处,聆听要求,领取试卷的。

从教导处出来,我拿着试卷往教室走,一路上,那些年龄不小、脸上略带沧桑感的男男女女应考者,不由自主地围了过来,似乎想探明个究竟。

我来到教室,手不离试卷,先看了一下整个考场的安排和布置,微笑着迎接着陆续到场的每一个男女知青。

考试的铃声响了,很长,有点儿揪心。

人已到位,宣布纪律,分发试卷,答题开始......

教室里一下安静了下来。

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就沿课桌间及前后黑板前的小路巡视,走得不快不慢,声音尽量放轻,唯恐打扰在座的每个人思路。

“尽管不像在校生那样安静,那样整齐,那样埋头书写,但总的说,还算可以吧......”我这样想着,便径直走到教室后门口,想与其他临近教室的老师打个招呼。

不知怎的,那天,临近教室监考老师不约而同先后走出了教室,有的趁机抽颗烟,有的好像在低声说着什么......

难道,他们觉得今天的监考不同于以往?

从大家的言语中,我进一步明白:这批人,上学时劳动多,学习少;下乡后,光劳动了,没有注意学习。这次招工考试,实在是有点儿难为他们,却又事关他们的前途命运!一个老师甚至说什么:“有的能在复习资料里找见答案并完整地抄完答案,就不赖......”。

就在这时,我听到教室里,好像发生了点儿情况,声音很小,像纸张翻动,像窃窃私语......

我一转身迈进教室,一眼瞥见左后方的一个女生,正给前面的女生传纸条,动作迅速而敏捷;而右后方的两个男生,正将一张纸往裤兜里塞,行动熟练,不易发觉......我的走路也很轻很轻,所以,有几个人过于聚精会神地或在低头看书,或打着小抄,还没有回过神来,我已经站在讲台上,引起那几个手疾眼快的发出自嘲似的轻微苦笑声......

似乎有一种无声的命令,刹那间,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庞,一双双近似乞求的眼光,不论前后左右,男女大小,都在望着我......

说些什么呢?我的脑子在快速转动。

“该讲的都讲了!”我实在拿不出平时在校生考试监考时的那种威严口气,心里对这批人的经历和知识,似乎还萌生了一种莫名的同情感,也真不想把事情弄大,不想把事情弄砸,便客客气气、平平静静地说,“请大家都自觉一点儿,抓紧时间答题吧!”

大概他们压根就没有想到,我会说得这么简单,这么轻松,这么不冷不热。你看吧!一个个好像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不易觉察的笑容。

我,一时竟无所措手足,只想赶快结束这次考试。

于是,我在教室一连转了三圈,走到一个胡子拉碴很魁梧的男生旁边,轻轻地拍了拍他伸进右裤兜的手臂,又毅然决然地走到教室前门,想抓紧呼吸几口室外的空气。

这时候,感觉考场纪律好多了,气氛好像重新回到最初的样子。但,我的心里很清楚,看一眼一些人的眼神,留意一下他们的前后左右,就知道明知故犯的“小动作”不会停止罢休的,只是,感到更加隐蔽,更加“不失时机”,更加让你“意想不到”......

铃声终于响了。

这场考试终于结束了。

这次监考工作终于完成了。

我自己倒好像一个在考场上的违规而险些被发现者,心情郁闷了好几天。

(五)点滴:“永不退色!”

有人说:班主任老师,是个“良心活儿”。

真的,稍有良心者,一旦当上班主任,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心和这个班同学的心栓在一起,心甘情愿付出尽可能多的仁爱之心。

我,也曾经这样努力过......

——“如果我能背过,同学们也应该背过......”

早读课上,既可以背诵外语,也可以背诵语文。

全年级14个班,一半学英语,一半学俄语。

第一天到班上早读课,我这样说过:

“如果我能背过,同学们也应该背过......”

感觉得出,同学们对我的话,半信半疑。

语文是我的课程,有关段落背诵理所应当;而俄语,尽管初高中学过6年,多年过去,要在不影响语文备课的前提下拾起来,确有难度。

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能硬着头皮往前上——加班就是了!每天早读,我与同学们一起,汉俄互换,互相问答,先读单词、词组,再读课文......效果是逐步显现出来的。

不过,一年半后,换了个班级,又改成英语课,那只好由课代表在讲台上,带领大家朗读背诵了,我在旁边督战。

推而广之,一起背诵25以内平方数,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合价;间或说一两个谜语等等。总之,凡是以前老师教过、自己记住的东西,就以平等地身份,随时随地,见缝插针,在有意无意之中进行自然而然地交流。

这样做,不敢说作用有多大,但,可以肯定,没有副作用。

——“每个人每天必须喝8碗水!”

那是在学校农场劳动时给同学们提出的要求,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至今,成为了大家的一段笑料。

农场,远离学校,偏僻简陋,步行约10公里才能到达,附近没有医院,没有药店,没有直接交通工具,仅有两个普通老师带一个班同学及一个农场管理员。

可是,大家的劳动强度是很大的,态度是端正的,热情是高涨的,无论是出圈、送肥,还是收玉米、刨红薯,分配让他(她)干什么,就努力去干什么。

同学们起得早,睡得晚。

同学们头几天兴奋得睡不着觉。

习惯的改变,规律的打乱,饮食的增减,最终带来了是感冒,发烧,闹肚子......大约干活儿4、5天后,出现闹病的2、3个。

我和另一位女老师干着急,没有办法。

紧急商量后,我们共同意见是:观察一两天,不行,立即回学校取药。当前,必须采取紧急措施。

想起老一辈说的“白开水治百病”古训,就紧急召开动员会,要求:一是,每个人每天必须喝8碗水!二是,严格作息制度,减少劳动强度;三是老师带头,班长、组长负责到底。

我们在焦急中等待着情况变化。

还行。过了两天,情况就有了好转。

............

我们师生配合,自己解决了实际问题,克服了眼前困难,也留下多年来师生聚会时经常说的一段笑话。

——“我一定来和你们一起练习!”

“学校要开运动会了!”消息传开,全班兴奋。

“希望大家尽可能参加,最好每个项目都报上名,重在参与!......”我在全班专门进行了动员。

“老师,报了名,每天早晨和下午放学最好集体参加练习。”班长和体育委员都这样是对我说。

“好!明天早晨开始,我一定来和你们一起练习!”

说到做到。

运动会前每天早晨准时到校;每天下午放学,如无特殊事儿,也要到场。

自己参与其中,紧张是紧张点儿,感觉似乎也年轻了。

那一年的运动会上,本年级的项目,我们班基本上都有人参加。虽然,单项得到前三名的很少,但,4、5、6名也拿分数啊!这样,加起来,积少成多,我们班获得年级总分第二名,锦旗挂在教室里面,同学们的凝聚力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清楚地记得,那时,结合所教的语文课,经常给同学们说的是:“不论你参加什么劳动或者活动,一定用心观察,用脑思考,回来要写一点儿个人的真情实感......”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开始慢慢地养成了习惯。

同学们的习作,如:记叙文《记一次学农劳动》、《跳高场上》,诗歌《柏坡山水作布景》、《农场战歌》、《学习潘东子》等等,我至今珍藏。

——“努力了,就一定能进步!”

“不努力,等于零,努力了,就一定能进步!”

从接手一个班级的第一天起,就这样讲。在复习应考的前夕,更要反复这样讲。

下功夫研究教材,下功夫学习有关资料,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一点一滴不敢疏忽,一字一词不能马虎,一句一篇不敢侥幸。

............

终于迎来了1978年中考的日子。

想到一年前刚刚分配到初三的这个比较乱的班级,至今已大有进步,我的心与同学们一样高兴。一方面,这次中考是对自己工作的又一次综合检验;另一方面,这也许是我离开学校工作之前,所组织的参加中考的最后一届学生了。

在二中自己的学校参加中考,同学们面临着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老师,自然,心情是比较平静的。而我,面对着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老师,熟悉的同学,却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

这么多年来,自己大多是从初三接手一个班,送到毕业,再接手一个新的初三班......如此循环,已经习惯了。真的,每次考试,我并不着急。因为,这不能“临时磨枪”,更不敢猜题押宝,而是要靠一天一天、一点一点的来积累和沉淀起来的......

这一年来,日日夜夜的辛苦,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想到这些年老教师的关怀帮助,想到同事间相互学习观摩,想到个人的自学努力,心情是平静的,心里是感恩的......

盼望的中考成绩出来了!我们班语文单科和各科总成绩均位列年级(12个班)第二。虽有遗憾,但想到自己接手班级的时间,打心眼里还是比较满意的。

漫长的暑假过去了。

我这次被安排到新高一(5)班,开始了一轮全新课程的紧张准备。

可是不久,大约是记得10月中旬吧,我变动工作的调令下来了。

在交接完工作,妥善安排好新班主任等事宜之后,我怀着一颗恋恋不舍的心情,告别了工作10年的校园生活,去前往一个陌生的机关单位,迎接那即将到来的新的挑战......

情缘:“春风桃李皆芬芳”

茫茫人海,在校园相遇相处相识,实属可遇不可求。

一段故事,一份思念,一种情缘,恰如沐浴着春风的桃李,迎风绽放,芬芳四溢,沁人心肺......

时光飞驰,几十年弹指一挥间。

如今,算起来,距离我参加工作当老师的1968年已经过去57年了;第一届学生毕业至今已有56年;我离开学校时的那一届高一学生均已年逾花甲、尽享天伦之乐了。

2016年至2019年,我曾应邀参加了几届同学的毕业庆典活动。

参加者踊跃,话语缠绵,气氛热烈。

............

每当这时,我交集百感,感慨万千,总会几乎是千篇一律地讲述如下的一席话:

“首先,我要衷心地感谢本次聚会的筹备组织者,因为,有了你们的辛勤付出,才使得我们能够如期如愿地欢聚在一起;其次,我还要真诚地感谢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学,因为几十个人克服困难从四面八方赶来,就意味着,这次活动更加有其本来的意义!

............

“想想看,当年的翩翩少年,一个个英姿勃发,转眼间,已是夫妻老小、儿孙满堂,......而我呢,一个当年未必称职如意的老师,如今早已满头斑白,正在逼近或者登上“古稀”的台阶!

............

“是啊!青春少年是样样红,你是主人翁;要雨得雨要风得风,鱼跃龙门就不同;......青春少年是样样红,可是太匆匆;流金岁月人去楼空,人生渺渺在其中......

“是啊!在那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岁月,我们有多少幻想和生活画面,如同电视电影一样,历历在目,恍如昨天......”

是的,当大家都沉浸在幸福的回忆当中的时候,我的眼前却展现出一幅幅别样的镜头:自己分配当老师时的情景,自己接受再教育的日子,自己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的岁月......还有,多少年来,同学们在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对自己关心、爱护和帮助的一次次,一件件,一点点......

我明白,他们当中,有许许多多的平民百姓,也有党政军的高级干部,有工农商学兵的社会精英,也有科学家和专门学者......所有人,都是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好儿女、好夫妻,又都是普通的劳动者。

在我的眼里,他们,当年都是“红孩子,好孩子”“祖国的花朵”;而今都是“社会的脊梁,家庭的主人”!

“是啊!尽管走过了春夏秋冬,尽管跨越了湖海高山,尽管看惯了人间的成败与冷暖;但我们的心,还是如此的亲近;我们的笑,依旧是那样的甘甜;我们的情,还是如此的纯真;我们的话,依旧是那样的缠绵......

“是啊!今天,这无疑是一次与青春年少的美丽的邂逅,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成就梦想的心愿!更是一段珍藏于心底、难以忘怀、真心交汇的渊源、缘分和团圆......

最后,我会清清嗓音,大声说道:

“今天,在这里,让我们一起高举酒杯,为我们自己曾经的可爱的年少和纯真干杯,也要为中国,为咱家,为我们自己祝愿: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在座的和因故不能在座的,家家幸福,个个一生平安!”

............

我站起来,欲到各桌去敬酒,刚走两步,便被迎面两个端着杯的女同学拦住:

“老师,以前我们年龄小不懂事,惹您生气了......”

“说什么呢!我早忘了!来,祝您们家庭幸福!”我急忙上前主动碰杯。

无独有偶。就在这时,两个男生脸色红润摇摇晃晃地走过来,一只手打着手势,另一只手端着酒杯,嘴里反复地说:

“老师,我们以前没有好好学习......”

“您俩现在干得不错呀!来!咱们共同为曾经的年轻干杯!”

“干!”伴随着碰杯声,我们一饮而尽......

............

还记得在另一次聚会中,有这样的一个特写镜头:

“老师,我想采访您一个问题。”一个能吹拉弹唱聪明的男生大声说道,“您教了这么多届这么多班,那一个你印象最深?如果您要写写当老师的事,从那儿开始啊?”

大家都向我投来等待的目光。

我不加思考地说:“每个班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特点......”

“不对!老师。”他打断了我的话,“我们,79班,第一届,你肯定印象最深!......因为......因为我们才是你的初恋!初恋啊!......”

“哈哈哈......”响起一阵欢笑声......

他的话,犹如一股电流,即刻触动了我那久违了的情感神经.....

“是的,第一届,69届,九连三排(79班),是我的初恋!”我趁着酒兴大声坦白地说道,“谢谢大家!谢谢最难忘的初恋!我,水平有限,但一定要写出那些年的那些事儿......”

停顿了片刻之后,我又若有所思地说道:

“我想,如果要写,那就从我怎么当上老师写起吧——‘那是1968年4月初的一天。得到命令而尚在‘学农’劳动的我们全校师生,在驻校支“左”解放军的直接指挥下,从一个公社的周围村庄紧急集合,返回学校......’”

“好!......”

雷鸣般的掌声和此起彼伏的欢笑声,淹没了我的话语......

[全文结束,谢谢阅读!]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