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东山岭的云彩

东山岭的云彩

2025-09-09 10:35:20
浏览量:

东山岭的云彩


中秋这天,居家外地的兄弟们相约带上儿孙回到农村老家团聚,陪伴百岁老母共度佳节。

城里来的孩子,很快就沉浸于他们的欢乐世界,光在院子里就够尽兴了。几个满头大汗的小男孩,正欢蹦乱跳追逐大鹅,忽然发现梨树上有几只跳跃的松鼠,立马安静了下来,要来零食招呼投喂。头插桂花的女孩们则被柿子树上一群优美的红嘴蓝鹊吸引,纷纷掏出手机拍照。

大孩子更稀罕风景,我家儿子和他妹妹正与堂兄弟在摆弄无人机。一阵嗡嗡作响腾空而起,吓得松鼠上蹿下跳,不知所措。喜鹊也一哄而散,翩若惊鸿,引得孩子们大声尖叫。跑过来向我要水喝的孙儿兴奋地说,我们老家像动物园,真好玩。

还有更好玩的植物园,那里还可以看炊烟看落日,想不想跟爷爷去?好呀,孙儿一脸惊喜。

妻子与儿媳异口同声,都快要黄昏了,明天出去不行呀。我说还早呢,风景正当时,等的就是这个时候。

老家四面环山,房屋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以往每次回来都想到山顶去重温少年的时光,无奈遮天蔽日的树林覆盖了曾经的路径,全都无功而返。前不久通信公司为了在我们家后山装信号塔,修了条路上去,正遂我愿。

小路不宽,却也通达,两边枝繁叶茂,我们爷孙俩仿佛徜徉在绿色海洋。突然一只银羽长尾的大雉与我们不期而遇,孙子脱口而出,白孔雀!它不屑地看了我们一眼,大摇大摆地钻进树林。我笑了,告诉他这叫白鹇,说你们真是幸运能随地看到这么多小动物,我们小时候连一只松鼠都没见过。

一直向上的小路弯弯曲曲地将我们引领到目的地。这里叫石鼓冈,因伏卧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天然岩石,最大一块神形似鼓而得名。石鼓岿然俊伟,鼓面平整宽阔,背嵌山体,平步可至石顶,我年少时常结伴上去眺望远方卧观烟云。也不知哪年这里成了采石场,石鼓也惨遭厄运,万幸的是等来了封禁,才保得半壁江山,不屈的扎根在半山腰,为我们爷孙留了半个观景台。端坐上方,低眸远望,整个村庄尽收眼底。

这就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满眼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群山巍峨延绵,无穷无尽;梯田层层金黄,孕育丰收;小河如练伸展,无声流淌;村庄楼舍林立,错落有致。此时的日落也充满了人情味,在远山尽头奢情地为我们表演,绚丽的晚霞映红了我孙儿灿烂的脸庞。秋寒未至,我心澎湃,一任秋风送凉爽。

孙儿突然问起,炊烟呢?是呀,怎么没看到呢?本来这个时节,正是家家户户生火做饭时,喷薄而吐,柱柱升腾。夕阳西下,秋高气爽,它身附绿水青山,魂萦醉美云霞,赋予乡村一派祥和。

我恍然大的悟,现在山里人和镇上的一样,已鲜有烧柴禾,大都改用煤气或电器,哪来的炊烟呢?

正当我们若有所失时,孙儿惊叫,爷爷快看、快看!顺着他的指尖,我看到了!在东山岭的竹林里露着一角土屋,它正冒着一缕淡淡的炊烟!

眼前的一切犹如一幅寂静的粉彩山水画,瞬间被一道袅袅青烟激活了。我也一阵惊呼,悠长的回音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顿生感慨,家乡还是眷顾我的,允我们不虚此行品味了这股烟火气。

这家土屋的主人我熟悉,回家路上对孙儿讲述了他的故事。小时候我们叫他水旺叔,现在应该是个年近八旬的鳏寡老人。他年轻时虽穷却也娶妻生子,但很不幸,婚后第二年妻子生完小孩还未满月急患腰疾,不能行走卧病在床。水旺精心照料,关爱有加。正逢农忙季节,中午他安顿好娘儿俩,锅里热下晚饭后便匆匆赶田里出工去了。没想走后家里着了大火,烧得只剩四面土墙,还引燃了屋后大半个山头。记得发动了全村老少急去救火,但为时已晚,他老婆小孩已罹难,直到天黑才将山火扑灭。水旺哭天抢地,后来在政府和乡邻的帮助下,重建了这间土屋,他也没再娶。我想该去看看他。

饭桌上谈及水旺并听了他的更多故事,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更迫不及待地要去看望他了。一放下筷子便叫二哥引路,带着儿子一起打着手电筒去了他家。他已认不出我是谁,介绍后方笑呵呵地接过月饼和我们说话。在透亮的灯光下,我下意识地看向厨房,灶台白洁干净,灶口没放一根柴火,微微发黄的烟囱一直延伸房顶。家具摆放整整齐齐,其他物什也收拾得井井有条,想必这是老人家付出生命代价后的养成。当年他家里着火,怀疑是炉膛里溅落的火星引燃了灶口的柴堆。劫难之后他逢人便叨,灶前清洁人不离,烧火做饭要牢记。还到处转悠,在野外看到有人随意用火就去呵斥制止,无形中成了一名防火宣传监督员,再后来就被村里聘为守山人和护林员。从此他以山为家,与林为伍,春夏秋冬,风雨无阻,足迹遍布全村的山山水水,守护好每片山每棵树,多次被县镇评为优秀护林员。在他坚持和影响下,村民们也慢慢转变理念,逐渐放弃了焚荒烧野的农耕方式,自觉成为爱护家园的主力军。我见他身体硬朗,声音洪亮,问还看山吗?他开心地笑着说,老了,早就交给枫树底徐家的小儿子崇山了。我们欣慰地跟着笑并再续话题,东山岭这边就剩你一家,没想搬下去住吗?他摆摆手,说桥也修好了,出门上山都方便。来的路上过石拱桥时就听二哥说,这里原先是座老朽的木头桥,县里扶贫组驻村后专为他家拆旧建新了。看来他孤单并不孤独,要在这间土屋作一辈子的守望者。看时间不早,我们对他说些祝福的话后,再喝了一口香茶便告辞了。

回家路上儿子说,现在巡山护林用得上无人机,想送一架给水旺爷的徒弟。好呀,我说明天就送过去吧。儿子拍了拍我肩,着什么急,这个不行,回去买个大功率的。

家乡的月亮格外清新明亮,赏月后大家都有些疲惫各自歇息了。我靠在床上翻看了儿子拍的视频,回味着美好的一天,愉悦地进入梦乡,似乎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小溪延绵的幻境里看到了水旺师徒那伟岸的身影……

早已出窝的公鸡在窗外又打了个长鸣,天亮了。我悄悄地起床出门,一轮红日已在东山岭顶霞光万丈。妻子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后,将一件外套披在我肩头。我再回头的刹那,东山那边的炊烟已喷薄而出,意气风发!我仰慕地注视着它越升越高,飞过山冈,飘向天际,紫烟绕岭,天织云锦。

多好的一片云彩啊!它们是薪火传承的灵魂,是人间烟火的升华;是冰心玉洁的舞者,自由而不散漫,激情而不放荡,为淳朴的山村奉献最美的舞蹈;是德艺双馨的画家,不羡慕白云的崇高,不嫌弃山雾的低潮,为和谐的山村描绘最美的图画。它们不忘初心,知道来自哪里,无畏去往何方,哪怕最后即将熄灭,也要化作一炷不灭的香火,为黎民百姓祈祷幸福安康。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