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菜园之美

菜园之美

2025-02-28 10:42:33
浏览量:

  说起来,老家菜园开张的时间不算长,但至今初心不改,承担人间烟火必需的瓜果蔬菜;那块小天地还是各家小孩学农的基地;而后在新农村建设中,又成了留守老人锻炼和健身的乐园。

  20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老百姓吃菜问题,我所在生产队划出寮背一片梯田,分给社员作菜园自留地。我家的菜园靠近村边,不仅离家近,而且毗邻生产队的水田,用水比较方便。面积虽然不大,只有近一亩地,但通过妈妈精心布局,实施轮种、套种、间作,如花生、地瓜套玉米。春天种上茄子,辣椒、西红柿、生姜,葱蒜,黄瓜,缸豆、荷莲豆等;秋天主要种芥菜、白菜、花菜、萝卜和瓜果类。韭菜给我的印象最深,好种易管,生长快,病虫少,味道鲜美,做法多样,春夏秋可以吃新鲜的,青炒韭菜、韭菜煎鸡蛋;冬天还可吃腌制的咸韭菜。咸韭菜特别鲜香下饭,而且一次种植可以长久收益,割尾留头,施下肥再长,再割,循环往返利用。妈妈自然对那块谷笪大的韭菜地格外关照,旱天多浇水,冬天编草帘晚上防霜,白天掀起晒晒太阳。

  一到夏天,菜园里的品种便丰富起来。红红的辣椒,酱紫的茄子,灯笼似的西红柿,爬满竹篱的荷莲豆……就像幼儿园里的淘气鬼伸胳膊踢腿,丰富多彩,活泼可爱。

  儿时,家里人口多,孩子年幼,妈妈专职理家带孩子,每天必到菜园打卡。我除了上学,在家就像推磨盘围绕妈妈轴心转。清晨,旭日东升,母亲肩挑一担水肥到菜园,放下肩上担子,瞄一眼满园的青菜,扑鼻而来的清香,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先采摘当天要用蔬菜,再浇水施肥,让被采过的蔬菜吃上一顿补。有时小弟哭闹妈妈就背着弟弟,肩上挑粪,屁颠屁颠的我拉着妈妈的后衣襟,寸步不离跟着。在菜园有时帮摘菜,有时陪弟弟玩。开始见到叶上菜青虫,哇哇大哭,怕的要命,后来不仅不怕了,还帮妈妈捉菜虫呢。

  五六岁那年,有一次出门时,在厝角发现一株长势健壮的南瓜苗,我兴奋地小心翼翼挖起来带到菜园,对妈妈说:“我要将南瓜苗种在菜园里。”妈妈说:“南瓜藤会到处乱爬,别的菜就不想活了。”她指向园边那块空地,南瓜长大了可以搭瓜棚。种下南瓜后,我更爱菜园了,经常去浇水施肥,十多天后,随着温度升高,南瓜藤蹭蹭蔓延,每天都要长好几厘米。有一天,我偶然发现黄色的喇叭花下面有一粒纽扣大的小南瓜,忍不住想去摸摸,妈妈说如果摸了它,那小瓜就会枯萎,我也就不忍心了,只蹲在瓜前看护,生怕害虫前来咬瓜。到了秋天,藤蔓上挂了好多小南瓜。最早结的瓜成熟了,金黄亮丽,形如磨盘,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我用刀割下,还是妈帮扛回家。晚餐全家吃上了我种的大南瓜,粉糯香甜,我笑得咧开了嘴。

  后来母亲拿来好些瓜豆种子,我在地角播下丝瓜、角瓜、冬瓜和豆子的种籽,瓜儿豆儿长大了,树上爬满了藤蔓,半空中吊着许多瓜豆,叮叮当当,就像迎风的彩铃,煞是喜人!

  小菜园大作用,在那有限的菜园里我学会种植和管护,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一生从事三农工作,现在想起来,老家菜园功不可没。

  我家大嫂和邻里老人一样,孩子们外出安居乐业,也曾想将父母迁往城里同住,可是乡愁割不断啊,她说:“金窝银窝不如狗窝。”不仅人情似山,还离不开老家的菜园,时时种种菜,养起土鸡土鸭,以便接济城里的孩子。四季葱茏的菜园子,有花有果,不但是留守老人活络筋骨的好地方;还是年轻人乡愁里最揪心的一角。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