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当代爱国作家作品展 】
--- 魏振华 ---
---★ 作 家 简 历 ★---
魏振华,曾先后任建设银行广西分行、湖南分行、广西分行领导(正厅级);兼任过湖南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和广西外国语学院等客座教授、广西金融工程副会长。还担任过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广西金融作协第一、第二届主席及第三届名誉主席等职。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网创作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诗书画家网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广西老年大学新时代合唱团名誉团长等职。曾在中国《青年文学》《芙蓉杂志》《中国报告文学》《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坛》等杂志和《金融时报》《湖南曰报》《广西日报》《南国早报》等报刊及中国作协网、中国散文网和金潮文苑、时代金风等媒体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主编和出版金融专著十多部。出版有《又见春天》《又见花开》《又见红枫》三部散文集被全国金融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金融作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作家,中国作家协会授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先进个人等。
★★★ 作 品 展 示 ★★★
雨润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个时节的雨纷飞着,薄薄的,而故乡的大山依然雄伟。通向家乡的路依旧,我的脚印在上面曲曲折折,我在这个地方仰望苍穹,感念记忆中的点点滴滴。
关于故去祖辈的记忆,如我眼中的一滴雨花,折射的光芒湛蓝如斯。清明祭奠的脚步在这个时节踏响春水,在故乡幽蓝的天空下,我读懂了坚韧……
在雨中,我想起父亲的严厉,那如山的厚重曾鞭挞我前进与成长;在风中,我想起父亲的微笑,犹如心中的风铃骤然响起。不思量,自难忘!雨水啊,如此真情,无声无息地打湿我的心。父亲仿佛在天堂凝视着我,我的目光也变得安详,无须表白,我们懂得彼此。
身在城市,故乡的一切却常常在心中氤氲。故去的祖辈,请你们在故乡的山水里安息吧,倘若你们真的活在遥远的天堂,那么,请用手在天幕下接一滴清明的雨花,那不是雨水,亦不是泪滴,而是儿孙们思念凝结的水晶。
老屋依旧,斑驳的外墙上,父亲手书的“毛主席语录”也依旧,那深深刻着时代烙印的话语,始终指引着我的工作,给我以力量。我相信自己不会迷失方向,因为我永远都记得家乡的山山水水,记得一个大山的儿子对祖辈们许下的承诺,以及他的执著。
在心灵的高冈上,希望和美好与我同在!
巨石上的岩梨子树
绵延山脉里,喧嚣止息;
花岗岩石上,纵情生长。
寻根,岩梨子树扎根岩缝,不在意脚下贫瘠的土壤;
生长,阳光下,繁衍生息,坦然承受大自然的冲击涤荡。
冬去春来,岩梨子树的梦想,在贫瘠中插上翅膀。每片叶子以昂首的姿态,将灰青岩石装点成美丽的绿色。
成片成林,起点、终点,没有固定距离;亦近亦远,站成一线;一石一树一景,散布成南山的奇观--天然盆景!
天工雕琢、形神俱备,宛如大自然的插花艺术。岩梨子树的生命力,开始面对众多惊叹、赞美。
抛开惊叹与赞美,岩梨子树在意的是:枝丫上,又有多少新枝嫩叶在孕育生长?树枝上,又有多少淡黄小花在绚烂绽放?
它知道,春华秋实,草木一生的价值才会实现,心才会飞翔!
它还知道,有一天,当身体化为岗石上的泥土,它才能靠近它的根、它的故乡。
故乡重阳喜洋洋
秋分已过,寒露未凝,天高云阔,桂雨落,雁南飞。龙年的重阳,秋光此刻正是佳境,芭蕉初老,丹桂飘香,山野精挑细选出一些细叶片率先染上金黄,而枫树则是论资排辈最先长出的叶片开始泛红。
曾有故乡人跟我说重阳节在故乡既是尊老敬老的节日,也是助老爱老的节日。而且近年还是全村人大欢聚的节日,进入新时代的近十年来重阳节都搞较大的庆祝活动。很多在外面工作的也赶回去和父老乡亲过重阳节。但我因种种因素出来工作几十年了,没有回家乡农村过一次重阳节。
今年在两发小的又一次邀约下,我开车故回乡柳江农村过重阳节。一路上的秋色美景和儿时记忆差不多。但看到一些村口扎松门庆重阳,路过一些村里还搭起大舞台有文艺演出庆重阳节,还有的村屯舞龙舞狮庆重阳……在我的记忆里的重阳节乡村是没有这般大张旗鼓的。
我在书上看到的古人过重阳,有祭祖拜天,驱邪禳灾种种冀愿,但这种心境随着时代蹁跹渐渐淡化。但自始至终没有变过的,大约就是对“长长久久”的真挚希求。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佳节又重阳,秋山踏上,亲眷自在旁,只愿年年相见,岁岁安康。相逢是重阳,重阳本身就是个“相逢”的节日。重阳是两个“九”相逢。《易经》以阳爻为九,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为重阳。重阳是许多秋日节日的相逢。因此时气候宜人,重阳自古至今都有登高、赏菊、晒秋、祭祖等习俗,故重阳又有许多“小名”,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女儿节、老人节、花糕节、祝寿节......
而且书中说古时男人可出门登高,约上三五知己,挑上酒食点心,上山赏景,遍插茱萸。《帝京景物略》里记:“九月九日,载酒具、茶炉、食榼,寻园榭丘阜为娱,曰登高。”想那李白立于黄花烂漫处,忆起四百年前孟嘉在此地被秋风拂落帽子,因形貌狼狈而被嘲笑,但不以为耻。如此风骨,令太白折服,挥诗一首: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红楼梦》里讲过一件小事:临近重阳,大观园里起了海棠诗社,宝玉和众姐妹齐聚一堂,唯湘云缺了席……
在思绪中,我的车已开进了家乡长洞村一队庆祝重阳节的一个大操场。这操场原是长洞村小学的教室和球场及搡场改建的。长洞村小学也和全国的一些村小学一样,在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小学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建立到兴盛,又从兴盛到撤点并校,经历了撤村并镇和人口迁移等相关环境大起大落的演绎过程。长洞村小学解放初期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并且只有一个老师。到文化大革命中期时发展到高峰期,小学全年级四个老师。上世纪末长洞村小学就撒销了,小学的教室也拆了,后就修建为大操场供村里平时可晒粮食,后又在操场旁修建了一个钢结构的大棚供村里逢年过节搞一些活动防太阳晒和防雨用。
我是早上快9点钟到的操场上,看到操场已有一些小朋友们在玩耍嬉戏,操场旁的大棚下,青壮年们在忙碌着。据说村里青壮年从昨天就开始忙碌,杀猎宰鸡又宰鸭,还把扣肉和芋头等都油炸好。今天早上开始,村里青壮年们继续忙着,更多是忙厨。大棚旁四个大锅架在四个大灶上烧着柴火在开始加工菜肴等,青壮年们有洗米做饭的,有的在洗菜切菜和炒菜。我看到一妇女在拿着黄瓜,先改刀切开,再拍再切。我问这黄瓜打算做什么菜,他说要做凉拌生拍黄瓜。我讲凉拌生拍黄瓜就直接拍就行了,不用先切开。后来,她问我接着怎么做,我说你拍好再准备一些蒜蓉、香菜段及小米辣椒切碎好我来做。我做好后,她尝了一小块说很脆香爽口。后来我还把他们刨的萝卜丝做了萝卜丝酸,他们吃了以后也感觉酸爽可口。还有的在挂红旗拉彩带,还有的在摆桌摆櫈摆碗筷,节日的气氛巳开始浙浓起来。
操场上的人开始多了起来,有从外地开车回来的,有坐公交车在路边下车后走进来的,还有村里的老人也陆续到场。不论是那里来到操场的,50岁以上的大多数家乡人我还能认出来,有些还能叫出名字。50岁以下的大多数都不认识,更叫不上名字。住在牛屎坳旁山脚的九公来了,还有胜香也从垃堡赶回来了;靠近公路旁杨家的秀龙和秀国来了,还有在外面的秀凤、秀娥、秀文、秀琼、秀燕及泽亮和泽纯也都来了;靠近操场全家的海文、海康来了,有一位大约小我几岁的人问我是否认识他,我真对不上号更叫不上名了,他说他是土宝宝,这一提示我想起来是全土宝,几十年前是身体干瘦,如今生活好了变得厚实还有些发福了,还有人民公社时期的长洞一队的指导员秀英表婶来了;小安坡脚的启旺、启宣、启明等几兄弟早已在忙碌着。住在百子坳旁魏家的定强小叔及他的儿女振中、振良、振和、振波来了,另外还有以红、以伍和以录及跟我家房屋不到十米的珍美和多稳等都到了。
曾在长洞村一队插过队的天生、广生、景燕、素珠等知青们第一次赶来参加重阳节也都到了操场上。大家互相打招呼,互相介绍着。人们这里走走,那里坐坐闲聊着。
山脚的九公不仅是长洞村年长者之一,而且在长洞按亲缘关系他辈分是最高,我的大姐夫按杨姓辈分排辈叫他九公,我外孙叫他九太公,外孙的孩子及孩子的孩子叫他九老太或九老祖太了。我和他及定强叔、龙哥等坐在一起聊天时,聊一些久远的话题为主。一时九公说道:“振华小时候就很爱学习,跟我在打米厂一起打米就带着书本,没有人来打米时就拿出书来学习。在读小学时常做好事,你九婆曾经多次说你在读小学的时候,她挑黄豆去里高圩卖,那时她怀有身孕,走得吃力较慢,你主动帮她挑了很长一段路程,使她能及时赶到圩上把黄豆卖掉,买回了油。”我对九公说到讲点其它的。我转移话题问龙哥现还拉二胡吗?旁边的发小泽亮说到龙舅早已与时俱进弹电子琴了。
这时,在大棚的另一角,不知谁带来了一个手提音箱。几位中年妇女在那里唱起了歌,跳起了舞,给大家表演,使节日气氛更加欢乐。快到12点的时候。大家自由的围着餐桌坐了下来,准备开餐。我被叫到与知青们坐在一桌。餐桌上已经上了可口可乐、椰子奶,还上了几道凉菜和一大盆鸡汤。桌旁边还放着装有土茅台的“公文包”。
餐桌上的那盆鸡汤是用不锈钢大盆装的。也许是父老乡们为了感谢知青们当年对长洞村建设做出过努力和贡献,加上又是第一次回来参加重阳节被当贵客,盆里鸡汤里的鸡肉有一半是鸡腿。相对知青而言,我尽地主之谊给每人盛了一碗鸡汤,而且每碗里都盛上一个鸡腿,并对他们说道,长洞的父老乡亲们感恩你们,并希望你们吃了鸡腿常来村上走走看看,大家都笑了起来。我们这桌大家都不喝酒,大家倒上了可乐和椰子奶准备举杯。操场上燃起了鞭炮和烟花,一阵鞭炮声和烟花声响彻山村后,接着是祝重阳节快乐的祝福声和碰杯声不断的响起。我们喝着这既没有虫草和香菇,也没有红枣和枸杞的土鸡汤是那样的鲜美,吃着鸡腿是那样土味浓香。一知青说道好久没有喝道这样纯正的土鸡汤了。
接着是一道道大菜硬菜陆续的上来了。每道菜分量十足,如那大碗芋头扣肉,每一块五花扣肉都在二两左右,那酸甜排骨和红烧猪脚也都是用大碗装的,醋血鸭、红烧鱼、小炒肉等是大盘端上来的,那喜庆的贺菜每桌还上了两大碗,共有十多道菜。这么丰盛不亚于城里富人办喜酒席,甚至上菜数量和分量比城里还多。我数了一下,操场上的大棚下一共有23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是从外地回来参加长洞一队的重阳节的。大家接着是互相敬酒祝福,大家还跨桌互相敬酒。吃着聊着,这重阳节盛宴用了近二小时。
用餐过后吃不完的大菜硬菜,乡亲们不浪费都打了包带回家继续享用。青壮年们开始收拾桌子凳子,洗锅刷碗又开忙了起来。指导员的二女儿全春和叫几人另摆了四排凳子,并请90岁左右坐第一排,80左右的坐第二排,70左右坐第三排,已满60岁的再坐一排。我也被请坐到第三排,说是要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红包。我知道后,我说我就不用坐了,我给大家照照相。这时年轻时漂亮又能歌的珍美姐拿着话简上来给大家唱了一首《团结就是力量》歌曲。接着有人提议说请我讲话,我也不推辞,就走上前来说到祝父老乡亲们重阳节快乐,身体健康。同时还说道我有时候唱的比说的好。我们长洞村山弄有小龙罩和大龙罩,在座的不少可能都去小龙罩和大龙罩砍过柴,有的还到大龙罩烧过炭。我们村过了龙浪坳就是龙浪村,过了百子坳就是龙兴屯,过了牛屎坳几里路就是盘龙村。今年是龙年,我就给大家唱一首《龙乡颂》。我唱后乡亲的掌声和呼叫声请我再唱,我说先走流程给长者发红包。
发完红包照相后,一发小高喊到请振华哥再给大家唱一首歌。我接过话筒说到我们在座的拿到红包都非常开心,感谢晚辈们对我们长辈的尊敬和孝敬。我们长洞村不仅人杰地灵,爱老助老;而且山清水秀,一些山坡名也起得很有文化,有马鞍山、观音山、姑娘山……,而且还有小安坡、覃家坡、高家坡和郎塘坡。我就给大家唱一首民歌《郎上坡》。
整个庆祝重阳节的活动流程走完后,大家还不舍离开,还你一群我一伙的照相留影。我因要赶回南宁,跟大家话别后就离开了活动场地。回到南宁,收到了一些发小发来的美照和美篇,还收到发小泽亮为这次重阳庆祝活动写的一首小诗“回故乡过重阳节有感:
回村挚友庆重阳,
握手行茶乐未央。
地北世风催髪白,
天南情意系愁长。
时逢菊绽寒天暖,
节遇槐开喜气祥。
桑梓物华欣燕聚,
放歌把酒赋诗章。
回到南宁的这几天,脑海里一直呈现着故乡庆祝重阳节日的欢乐画面。想不到故乡村上的重阳节是那么有凝聚力,办得那么隆重,办得那么喜气洋洋,参加者享受到那么多幸福和快乐。使我想起伟人说的话:“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我们生活在龙腾盛世的新时代里真的非常福。